【天眼校園】內地大學推人臉辨識監控被質疑 校方:無侵犯私隱

撰文:李家樑
出版:更新:

踏入新學年,南京一間大學讓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走進校園,通過人臉辨識系統監察學生一舉一動,如自動簽到、簽退,甚至學生發呆、打瞌睡和玩手機等行為,被批評侵犯學生私隱。不過校方稱,教室屬於公開場所,不存在「侵犯隱私」說法。

「澎湃新聞」報道,位於南京的中國藥科大學在校門口、學生宿舍大門口、圖書館、實驗樓等場所,安裝了人臉辨識門禁,並在部分試點教室安裝人臉辨識系統,用作日常考勤和課堂紀律管理。

中國藥科大學圖書與信息中心主任許建真稱,通過把學校學生和教職工信息儲存在後台數據庫,學生和教職工通過人臉辨識門禁時,可以實現一秒「刷臉」進校,比老式門禁更方便及安全。

中國藥科大學在教室安裝人臉辨識系統,用作日常考勤和課堂紀律管理。(網上圖片)

校方:提高課堂紀律 不侵犯私隱

許建真又說,目前學校在兩間教室試點安裝的人臉辨識系統,除了能自動識別學生出勤資訊,還能監控學生上課情況,是否認真聽講、抬頭低頭幾次及多長時間、是否在玩手機、是否打瞌睡等,都逃不過人臉辨識系統「法眼」。他表示,此舉是學校教務部門要求,旨在提高學生到課率及課堂紀律。

人臉辨識系統所錄資料眾多,有學生質疑是否侵犯個人隱私。不過許建真說,學校已向公安和法務部門諮詢,由於教室屬於「公開場所」,故不存在「侵犯隱私」說法。他補充,將根據教務部門意見,決定是否在所有教室安裝人臉辨識系統。

網民大多反對做法,「搞好教學質量才能吸引學生來上課,而不是為了上課而上課」,又認為會影響學生身心健康。亦有網民表示,可以接受用在「門禁」。

內地「天網工程」有多少監控鏡頭?

人臉辨識是利用分析比較技術,進行人臉追蹤偵測,屬於生物特徵識別技術,以生物特徵區分個體。人臉辨識在內地廣泛應用,近日備受關注、主要負責城市監控的「天網工程」,就是依靠人臉辨識和大數據分析技術。

據內地媒體報道, 2017年「天網工程」已在全國部署1.7億台攝像鏡頭,並計劃2020年前新增4億台攝像鏡頭。「天網」每秒可比對30億次,1秒鐘可以把全國人口「篩」一遍,2秒鐘便可以「篩」遍全世界人口,並能準確識別行人年齡、性別與穿著等。

資料引述: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