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吳式太極拳:吳鑑泉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吳鑑泉(1870—1942),本名烏佳哈拉‧愛紳,滿族人,出生於河北大興縣。由於「烏」與「吳」讀音相近,故中華民國成立後,家人就改用「吳」為族姓。

吳鑑泉的父親吳全佑,乃楊式太極祖師——楊露禪的入室弟子,其後他又從楊露禪二子楊班侯身上,學習到楊式小架太極拳。太極拳名家許禹生(1878—1945,北平體育研究社發起人)曾在其著作《太極拳勢圖解》中寫道,楊露禪在皇宮授拳時,最得他真傳者有三人,其中之一便為吳全佑,他尤擅太極拳的柔化技巧。

因此在父親的教導底下,吳鑑泉自小便學習到上乘的太極拳藝。他曾在清庭禁衛軍的護軍營充當教官,爾後又在黎元洪(1864—1928,北洋政府代表人物之一,袁世凱親信)掌政其間,擔任過大總統府的親衛隊武術教練。

1916年,吳鑑泉開始在北京體育研究社開班授徒,與楊少侯、楊澄甫等宗師共同教授太極拳。與此同時,他將父傳的拳架加以修改,去掉了重覆以及跳躍的動作,使之更為合乎普及原則,亦突顯出太極拳柔化的一面。而這種風格別樹一幟的拳架,就從此被稱為「吳式太極拳」。

 

1924年,吳鑑泉的長子吳公儀(1898-1994),應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之邀,出任該校的太極拳教官,並兼任廣州中山大學體育系講師。而吳鑑泉本人則在1927年遷居到了上海,並在翌年去到上海市政府、精武體育會、中法大學等政商重地,傳授吳式太極拳。由於兩父子的門下多為士紳名流,連杜月笙、黃金榮這等「上海大享」亦對吳鑑泉禮遇有加,所以吳氏太極拳很快就聲名遠播,它亦是最早紮根南方的內家拳流派之一。

1935年,吳鑑泉在上海成立了第一間「鑑泉太極拳社」,其後又在西藏路青年會的頂樓,建造一座名為「鑑泉廳」的全層武術館,為各地的太極拳習者大開方便之門。兩年後,吳鑑泉帶著吳公儀南下香港,並在軒尼詩道開設了「香港鑑泉太極拳社」,它亦應該是香港最早的太極拳專屬拳社。

上海鑑泉太極拳社鑑泉廳,圖片擷取自http://bit.ly/2r3FIcN

1942年,吳鑑泉辭世,享壽72歲。在他殁後,吳公儀繼任上海鑑泉太極拳總社社長,並於抗戰後於駱克道重建了香港鑑泉太極拳社。在往後的幾十年間,吳式太極拳不僅成為了香港最多人研習的太極拳派之一,其足跡更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尤以東南亞地區最為鼎盛。蓋因自50年代始,吳公儀就命兒子吳大齊及侄兒吳大新,前往新加玻、馬來西亞等地,開設分社。而香港的拳社則因為求學人數太多、不敷應用,最終遷到去佐敦道的新址,並將駱克道的原址改為分社,至今不衰。

可以說,整個吳式太極拳的發展,都是由吳鑑泉宗師奠定基礎,再由其後人發揚光大。而香港更是因為當日吳鑑泉宗師的一個決定,變成了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多人研習太極拳的地方。鄭天熊宗師,以及民間其他傳習太極拳的武術班,便大多出自吳式太極拳門下。相信任何一位在香港研習太極拳的武者,都不會忘記吳鑑泉宗師的貢獻。

(吳光宇先生,便為現時香港鑑泉太極拳總社的社長,其父為吳公儀先生之子吳大揆)

 

主要參考資料:

香港鑑泉太極拳總社網站,如果如果筆者有任何誤讀或曲解之處,還請各方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