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當時不服輸的你 劉若英的兩封「信」:送給15歲和90歲的你

撰文:許芷婷
出版:更新:

「逃犯條例」修訂風波不斷,香港各區篇地開花,處處是連儂牆,「馬拉松」式遊行每周不斷。有人說,這不只是政見之別,更是兩代紛爭,但看到上周的「銀髮遊行」,矛盾似乎不一定與年齡有關。
硬要談「年齡矛盾」,筆者想起劉若英的兩封「信」,一封是15歲的自己,一封給90歲的「你」。

在《給15歲的自己》一歌中,記下了這樣的一句歌詞「回憶當時不服輸的你」。(《相親相愛》劇照)

給15歲的自己:很感激你那麽倔強 我才能變成今天這樣

說信,其實不是信。第一封「信」,是一首歌《給15歲的自己》。

在是非顛倒、動盪、風風火火的時候,應該如何自處呢?筆者沒有資格說三道四,只能在無助與無力感中拉扯,聽聽歌,尋找一點安慰。忽然想起劉若英的歌,因為有天友人說:「數年前的雨傘革命中,我們還是學生,現在卻已成為了『大人』了。」

梁天琦唯一的紀錄片-《地厚天高》由當時還是大學生的林子穎執導拍攝,記錄這位「走得很前」的港大學生說過這麼一句:「如果沒有旺角暴動這官司的話,我會找一份輕鬆的工作,不用花很多時間,足夠交租、食飯,不用儲蓄、不用買車買樓、甚麼都不需要。然後把剩餘的時間彈結他。」直到他被判囚6年,筆者訪問導演,畢業後的她回憶那段日子,說:「我最怕朝九晚五,與世界脫節。但現在,我似是成為了我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人。」

與過去打對照,時時會令人羞愧,因為始終很難達到當日幻想「成功」的模樣。感覺今不如昔,大概是每個謙虛的人會染上的「風土病」。由施人誠填詞、劉若英主唱的《給十五歳的自己》。從前想,只聽到「我沒有對不起那個 十五歲的自己」,聽多數遍,最深刻一句卻是:「感覺累了的時候/抱著我們的真心/靜靜好好地休息」

哪有對得起與對不起?沒有今天的懷疑,哪有明天更堅定的自己呢?

*《後來的我們》由劉若英執導,也是一個今昔對比的成長故事:

《後來的我們》由劉若英執導。(《後來的我們》劇照)
+1

給90歲的「你」:如果快樂 那就夠了

另一封信《給90歲的你》,是她為陳昇推出散文集時寫的序。

她為恩師、亦是盛傳多年的師生戀對象陳昇的散文集寫的序。很多人相信是說的,是她們的另一段「情」。雖然說的是小情小愛,與大是大非怎都扯不上關係,但哪種執著與犧牲,與情與愛撇得了關係?只是,有時候係喜歡一個人,有時候你喜歡一個地方。

劉若英為陳昇寫了一篇序,寫道:「我們之間說什麼都是多餘的。有時我很恨,為什麼我的人生到現在還必須跟你的名字扯在一起,但也許我應該感恩,像『奶茶』這樣的名字,也只有你想得出來。」寫得耐人尋味,但也引人入勝。有時候,文章寫得模糊一點,讀者才能對號入座,只看見自己想要的東西。信中,有數句話當年,亦有說今天,而昔日唱《一輩子的孤單》的劉若英亦已成家立室。雖然婉委,但當中有一段還是很深刻:「你最愛問我:『你快樂嗎?』在我離開新樂園後的第一張唱片完成時,我拿著新歌要你聽,電話裡的你說:『我不用聽,你只告訴我,唱這些歌,你快樂嗎?如果快樂,那就夠了!』」

借她的字,生活中難免有妥協的事,但最重要的是:「你快樂嗎?」即使有多迷失與混亂,這大概是最後、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路標了。

*劉若英的歷年電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