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女生承受極大心理壓力 醫生稱減肥還需心藥醫︰女生比較情緒化

撰文:梁秀雅
出版:更新:
肥胖症有年輕化趨勢,Michele指許多女病人平均年齡介乎30至50歲,多因爆發了由肥胖症引起的健康問題如糖尿病、心臟病才就診。(《醜女大翻身》劇照)

「一位年近30歲患肥胖症的女病人,偶爾由媽媽陪同應診,常被指責不做運動,胡亂飲食,媽媽表現焦灼著急,她卻保持沉靜。一次女兒獨自來覆診,言談間終於打開了她的內心,渲洩抑壓以久的情緒,對我哭訴半小時。原來,因為肥胖,她一直承受莫大壓力。」香港肥胖學會主席袁美欣(Michele)醫生感嘆,也許這才是令人難以成功減肥的原因之一。

香港肥胖女生有上升趨勢,由1975年的6%上升至2014年的9%,即每10位成年女性當中,便有一個屬於癡肥。
香港肥胖學會主席袁美欣(Michele)
肥胖人士常見血清失調,容易引起抑鬱,焦慮,如對外還承受壓力,身心隨時陷入低谷。
Michele

曾聽說,觀人身形能知其個性,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自然會努力保持健美身形,心廣體胖者,無非是懶﹗沒節制﹗亂進食﹗無可否認,這都是構成肥胖的理由,然而,多少肥胖者都是身不由己,而且有苦自己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沒人願意坐在肥胖人士身旁;職場上,肥胖者或因體形而失去工作機會。」一個眼神或小動作,即使無心,對方亦有感受。「肥胖人士常見血清失調,容易引起抑鬱,焦慮,如對外還承受壓力,身心隨時陷入低谷。」大眾對肥胖者付予的標籤,是雪上加霜的表現,儘管出於關心的催促,可能也是一種傷害。

Michele指,肥胖者在減肥的過程需要別人支持,而非指責。(龔嘉盛攝)
從事金融、會計、老師等行業,工作壓力很大的;或需要輪班的,缺乏睡眠的人,都是容易肥胖。
Michele
著實女生天性比男生emotional,容易受情緒影響拖垮減肥進度。
Michele

Michele續說:「那位女病人遺傳了肥胖基因,曾於外國留學,習慣了一套易致肥的西方飲食,加上對自己要求很高,每當壓力爆煲,便透過飲食減壓。著實女生天性比男生emotional,容易受情緒影響拖垮減肥進度。」女病人受先天肥胖基因所致,需要比一般人更努力才能維持健康體重,可是西方社會的生活文化及習慣,往往成為減肥的羈絆。「香港肥胖女生有上升趨勢,由1975年的6%上升至2014年的9%,即每10個成年女性當中,便有一位屬於癡肥。」

1. 肥胖者減肥不一定要脫離大碼女生行列才算成功,Michele指有的肥胖症患者只需要減去5%或以上的體重就能達至健康。(istock)

香港屬於易致肥的環境嗎?「絕對是﹗」Michele說得斬釘截鐵。香港除了不良飲食文化濃厚,許多工作的性質、社會氛圍都在助長肥胖。「從事金融、會計、老師等行業,工作壓力很大的;或需要輪班的,缺乏睡眠的人,都是容易肥胖。」無奈的是,縱然生活在易致肥的社會中,肥胖者卻不容易被接納與體諒;在看似先進文明的社會裡,針對減肥的醫學水平仍然落後,因而觸動了Michele要出國深造的神經,甚至組織肥胖學會。

別怪他 肥胖亦需心藥醫 

Michele是一位內分泌科醫生,經常接觸肥胖症病人。「早年,香港仍未有太多認可的減重藥物,有些病人長途跋涉來找我,我也只能鼓勵一下他們,或作轉介,無能為力,實在於心有愧,決意要想辦法把事情做好,便出國跟有名的哈佛教授深造,鑽研肥胖症。」美國近一半人口都患肥胖症,醫學科技發展倡明,令Michele大開眼界,期望帶到本地,開發更多治療方案。不過,在引入新藥物的同時,Michele發現如要進一步幫助肥胖者,更要醫治他們的內心。

Michele指幫助病人減肥,是在將肥胖者的起跑線推前,接近正常。(龔嘉盛攝)

「坊間很多人誤會肥胖者求醫減肥是出於愛美,其實他們更多是基於健康已亮起紅燈。有的試過無數方法都不奏效,漸漸變得麻木,部分醫生卻仍然以指責的方式對待病人,使他們將問題放在自身上,結果情感困在死胡同,於事無補。」Michele期望不單推動本地醫學水平,更提高社會對肥胖者的關注,改變大眾,甚至醫生對肥胖者既有的定型。適逄遇上理念相近的醫生們,便自發組織香港肥胖學會,本着愛心、體諒與關懷,幫助肥胖者改善健康,融入社會。

即使減去些少體重,足以令肥胖者身心變得輕鬆。(iStock)

「曾有一位年屆退休之齡的女病人,屬於嚴重肥胖,一直被同事取笑,但只顧勞碌工作,沒理會自己,退休後決定減肥,雖然只減去5%至10%體重,但已令他身心輕鬆不少,笑說出街時少了被歧視,終於敢出國旅行,原來過去幾廿年,她都在乎別人的眼光。」每位病人都有故事,他們在覆診時互相認識,甚至自組Whatsapp群組,彼此鼓勵與分享。「我也在群組中,不時解答他們的健康問題。」Michele溫柔的笑着,好像一位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