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有人修理雨傘電器?馬來西亞舊物維修專家:愈老嘅東西愈有價值

撰文:馬來西亞東方網
出版:更新:

在發展腳步急促的現代化社會,每當東西壞了、舊了、不喜歡了,城市人都會習慣隨手丟掉。其實只要願意珍惜,無論是壞掉還是老舊的東西,都能透過妙手翻修,重新點亮生命。

妙手翻修

東西壞了,你會選擇「丟棄」還是「修理」?對於舊物維修,很多人第一個反應便是:我不懂哪裏有得修理。在尋找修理站的過程中,發現隱藏在巷弄之中的維修站其實不少,譬如有人修理玩具、鎖頭、雨傘,以及家中大大小小的家電用品。而這些維修站就像是醫院一樣,讓一件件原本損壞的物品,得以重生!

每逢週一和週五,賣傘兼修傘師傅羅嘉緯都會出現在吉隆坡甲洞衛星市的巴剎裏頭。還沒走近,遠遠便能看見檔口上高掛着「雨傘維修」的牌子。

遠遠便能看見羅嘉緯在檔口上高掛着的「雨傘維修」牌子。羅嘉緯說,現在仍有大部分人有修傘需求,尤其是有特別紀念價值和限量版的雨傘。(馬來西亞東方網提供)

今年33歲的羅嘉緯從事雨傘生意已有8年,於6年前開始提供雨傘維修服務,「我每次經過垃圾堆都會看到雨傘的蹤影,很浪費!」

羅嘉緯不是傳統維修老師傅,他坦言自己當初會開始維修雨傘,是基於每次進新貨都遇到有瑕疵的雨傘,「有些可能是傘柄壞了,有些則是傘骨歪了。」他說,由於是小本經營,所以每當遇到壞了的傘,就必須想辦法自行維修。

羅嘉緯表示,其實超過90%的壞雨傘都是可以修理的,只不過在本地很難找到修理雨傘的師傅。此外,他認為相比起其它國家,馬來西亞用戶對於雨傘保養的意識不強,「很多人覺得雨傘的價位不高,壞了買新的就好,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去修?」他覺得,很多時候雨傘或許只是出現小問題,丟棄很浪費,而且也不環保。

他指,無論從環保或節約物資的角度來看,修理可以減少浪費,所以他在「雨傘維修」的牌子亦印上了「環保3R」的字眼:減少購買(Reduce)、循環再用(Reuse)、循環再造(Recycle),提醒消費者舊物維修的用意。

為了提高大家對雨傘保養的意識,現在每售賣一把雨傘,羅嘉緯都會不厭其煩地向每一名顧客講解照顧雨傘的常識,包括如何正確收傘等。他認為,若大家細心照料,一般都可有效延長雨傘的使用壽命。

羅嘉緯透露,現在平均每個月會接獲至少20件雨傘維修工作,「一般維修時間需要1至3個星期。」羅嘉緯謂,維修是一個非常講求眼力和耐力的工作,不能太過心急,否則會忽略很多細節。

陳建樺表示,物資汰換過於迅速,人們習慣東西壞了就丟,許多物品逐漸被設計成不需要被修理,甚至不需要太耐用,因為舊了壞了,再買一個全新的,比拿去修更划算。這導致電器維修業在本地的發展愈來愈式微。(馬來西亞東方網提供)

家電維修走下坡

以馬來西亞本地的情況來看,家電維修是最常見的。然而從事家電維修超過20年的陳建樺表示,隨着錄影機和VCD光碟播放機被淘汰,家電維修領域已逐漸走下坡。年屆60歲的他,亦開始計劃退休,「年輕人會覺得維修是一個落伍的東西!」

陳建樺指,1990年代是家電維修最巔峰的時期,「那個時候大部分人回家最大的消遣就是追劇,所以錄影機常會發生故障。」陳建樺笑說因為客人趕着要追劇的緣故,他每次都要以極快的速度修理好。

+1
雖然他們(客人)口說不急,但每次一回家就會立刻打來問,幾時會好?
陳建樺

會修舊物 常常是因為有感情

詢及怎樣的物品損壞時人們會拿去修,羅嘉緯和陳建樺不約而同表示:「有紀念價值的東西。」

陳建樺說,許多人之所以尋求修理,是因為對該物品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壞了也捨不得丟。

羅嘉緯舉例:「有些雨傘是父母留給他們的,也有些是經師傅開光,更有一些是他們從國外像是迪士尼樂園購買的限量版雨傘。」

家電方面,陳建樺謂是一些父母留下的古董家電,「即使有些已經搶救不到,他們(用戶)還是會要求我們把外型做好,因為可以作裝飾用。」他認為舊物不表示沒用,需要丟棄;相反的,舊物才有價值,因為每丟一件,就真的少一件。

曾經有一名年輕人拿爺爺留下來的收音機給陳建樺維修。當時與年輕人同行的友人一直在旁說:「這收音機那麼舊了,不要修了啦,都沒有價值了,浪費錢!」陳建樺當時直接回答:「對啊,舊物沒有價值了,所以當我們的父母舊了、老了,就應該直接把他們『丟』了啊!」

陳建樺指,當時該名同行的友人確實傻了眼,但亦沒有多說什麼,因為自知理虧。若碰上一些有紀念價值的古董家電,陳建樺表示自己都會花盡心思去維修,因為他覺得愈老的東西愈有價值。

陳建樺指電器維修是一項非常需要耐心與技巧的工作,如今很多新一代年輕人都不願入行,因為相比起電器,手機維修更有發展空間。(馬來西亞東方網提供)

品質是送修關鍵

對於舊物維修,消費者最大的顧慮莫過於:買新的會不會更划算?對此,羅嘉緯和陳建樺皆表示,只要舊物有品質,便值得維修;反之若品質不在,那就不值得維修了。

陳建樺以揚聲器為例,維修一台迷你無品牌揚聲器的費用需20至30令吉(約40至60元港幣),和大賣場賣的新品價錢大同小異,倒不如去買新的;但一個原價2萬令吉的音響系統,若維修費只需100令吉(約200元港幣),那就值得。陳建樺表示,除了冷氣、冰箱,一般家用電器均有提供維修服務,「最常見的是電視、錄影機、音響系統、微波爐、吸塵機等。」陳建樺同時透露,維修家電的費用一般從20令吉起,最高至數百令吉,取決於家電類型。

修理前檢查確認

至於雨傘維修費,羅嘉緯表示介於5至40令吉(約10至80元港幣),「若修好後可以用多三五年,為什麼不划算?」物價愈來愈高,羅嘉緯謂,品質好的雨傘售價也提高了。「或許7年前,同等品質的雨傘只需15令吉,現在已經要25令吉,所以算起來,修理較為划算。」

雖然鼓勵舊物維修,但無論是電器或雨傘,羅嘉緯和陳建樺都強調會在進行維修前檢查一番,以確認舊物還有維修的價值。羅嘉緯說:「如果雨傘的傘骨全都生鏽了,那我就會建議他們直接買新的。」他希望每一把經過維修的雨傘,可以至少多用3至5年,而不是3至5次,「因為這樣就沒有意思了。」

縱使陳建樺謂家電維修業逐漸式微,羅嘉緯依舊認為馬來西亞近期的維修風氣似乎有開始回升的現象,「或許和大環境不景氣也有些關係。」他表示,最明顯的是街頭巷尾,修鞋子、保養手袋的店家變多了,大家也漸漸會開始找哪裏可以修東西。

陳建樺透露,1990年代是家電維修最巔峰的時期,其中就以錄影機最多人維修。(馬來西亞東方網提供)

莫買廉價低質品

上一代的人,每當遇到物品壞了,都會先嘗試維修,若真的不能再用才會買新的;來到這一代,物資汰換過於迅速,人們習慣東西壞了就丟,許多物品也逐漸被設計成不需要被修理,甚至不需要太耐用,因為舊了壞了再買一個全新的,比修理更划算。

陳建樺說,自中國和台灣產品開始以低價進軍本地市場後,本地的維修風氣便開始衰落。「這些來自中國和台灣的產品,切中大部分消費者對低價的渴望,但往往使用不了多久就故障。就算想維修,也會因費用(與買價相比)過高而放棄。」

消費者不知維修地點

羅嘉緯提醒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勿被低價沖昏了頭,因為以長遠來看更不划算。他以雨傘為例說,一把沒有品質的雨傘只要價10令吉,品質較好的要25令吉,但10令吉的雨傘只能用10次,25令吉的卻能用100次,「哪一個比較划算呢?」答案呼之欲出。

除了購買廉價低質品,羅嘉緯認為表示消費者不常維修舊傘的另一原因,是不知道該去哪裏修。確實,在Google搜尋器上輸入「修傘」,可以看到許多相關的發問和討論,不少內容是發問者有東西壞了想修,卻不知哪裏有維修站。「所以當他們(顧客)們知道我這裏提供修傘服務,就會把家裏的舊傘統統拿來給我修。」羅嘉緯如此說道。(馬來西亞東方網提供)

【本文獲「馬來西亞東方網」授權轉載,原文:【特寫】減少丟棄 修了可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