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非洲人】居港25年仍被歧視 黑人家庭:回尼日利亞似遊客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港籍尼日利亞人Prince Chukwu Clement說,有些香港本地人會特意買來非洲入口的食材煮非洲菜。記者聽畢不相信並滿腦「黑人問號」,無法聯想非洲人究竟吃什麼,非洲菜是什麼樣;他問我要不要試一試吃,聲言太太廚藝不俗,懂得煮很多尼日利亞菜式。我們後來就相約家訪吃飯。
來港20多年的Prince與同鄉太太1990年代在香港邂逅、結婚成家。他們落地生根視香港如家,卻在搭車、行街以至求職時皆被歧視輕衊。Prince與一班同鄉多年來渴望被接納和認識,這天Prince盛意拳拳主動帶記者走進他們的家,看一個香港黑人家庭的生活是怎麼樣。
攝影:張浩維

Prince一家搬到元朗這屋苑三年,這天他沿途與幾個街坊打招呼,說不少華裔港人其實對黑人很友善。

相約Prince在元朗輕鐵站,他帶我們穿過區內鬧市,走入一個大型屋苑。那裏有單幢千呎洋房,也有廿多層、較高密度的小單位。「我們五人住在五百多呎的屋子,而且是租的,你知香港樓價幾貴啦。」以英語接受訪問的Prince,語氣平常地說來這句耳熟的話。

與記者吃一頓尼日利亞菜

甫進屋內就飄來廚房烹煮魚乾的濃郁香味。同鄉太太Blessing傍晚六時多開始備料、開爐、落鑊、燜熬。八時半開飯,Blessing先端上一盤肥皂水讓我們洗手,預告有道傳統菜要用手吃。

Blessing說尼日利亞的菜式不像中菜般,把蕃茄和雞肉倒進鑊裏炒熟便煮好,如茄汁雞肉「Stew」(左上)煮出來的醬汁很濃稠,可送米飯吃;「Egusi瓜籽湯」(右上)吃法要配尼日利亞的粗糧或山藥(yam)磨製而成的粉團(右下),後者通常為客人來訪時,主人家用上款待。
+5

眼前這道像葡汁雞皇或咖喱牛腩的「Egusi瓜籽湯」,說是湯,其實是濃稠醬汁。這是尼日利亞的家常名菜,以非洲植物的白瓜籽(melon seed)磨粉入饌,再加入當地出產的棕櫚油,配搭乾聖羅勒、乾百里香等香料、肉類和青菜烹煮,以及味道像罐頭豆豉鯪魚的尼日利亞魚乾。

旁邊一碟像薯蓉的主食,由山藥粉攪拌至麵團狀煮成,併Egusi一同用手食。「是傳統食法,就像你吃飯用筷子一樣。」Blessing說。另一道茄汁雞肉「Stew」煮法同樣費時,要先燜熬很多椒類、大蒜香料。Blessing說出一連串步驟,總之上碟時茄汁已吸收所有食材的精華,惹味香濃。

太太煮非洲菜 同解鄉愁

來港快30年的Blessing 1991年隨家人移民來港,在香港長大、升學,依然煮得一手地道的家鄉菜。她說是多年來跟媽媽學,或有時到同鄉家中作客吃飯,亦會偷師取經。也因為廚藝夠地道,當年相識時,先留住了丈夫的味蕾。Prince於1993年來港做物流生意,後來在教會遇上Blessing,二人不久相戀結婚。他說初時來港好不適應,不習慣吃中菜,只有太太煮的非洲菜能解他鄉愁。

Prince說非洲人重視一家人圍着吃飯的時間;他初初獨個兒來港時,最不適應就是食物口味和語言。

在Prince眼中,家鄉尼日利亞是個福地,地勢得天獨厚,有石油煤礦等天然資源,「my country is very beautiful」,可惜政府有好多如貪污濫權等問題。許多尼日利亞人一生想着逃離家鄉,出城謀生盼改善生活,但Prince稱他並非因這些問題而離鄉來港,「純粹香港的地理和經濟位置很便利貿易,就想留在這裏。」自言至今仍不時惦掛家鄉的他說。

一樣日頭猛做 晚上選擇陪家人

如今Prince在葵涌有自己的國際運輸公司,主要與中國大陸做生意。他說香港是個中間港,是貨物從大陸運往非洲的必經路,亦因為香港貿易政策相對自由,讓他能進一步面向南亞市場。他說在港工作,不論當老闆或打工仔一樣辛勞如蟻,日頭猛做,天黑才回家休息。「好累,好辛勤!但搵食係咁,不然無錢交租,無錢生活。」

Prince說非洲人重視家庭,希望一家人多點時間在家溫馨相聚,因此較少出外吃飯。但他自言不懂入廚,每天早晚兩餐都交由太太負責。雙職太太Blessing是小學教師,早上備好早餐便上班去,傍晚又趕回家煮晚飯。

「要我每日這樣煮幾小時?Are you kidding me?除了假日煮定一鍋,平日若要即煮即吃,有時或需縮短熬製時間。但冇咁入味囉。」雙職媽媽Blessing說。

煮一頓非洲菜最少兩小時,Blessing收工怎夠時間煮好?「我們假日煮定一大煲餸菜放入雪櫃,讓平日晚餐時可翻熱即吃。」一家五口平日會吃非洲菜,「蒸魚炒菜、蝦仁炒蛋等簡單中式小菜我都識煮,他們(家人)也會吃。」她說。

搭車、在街頭常被歧視

在港多年的Blessing熟諳廣東話,記者請她示範幾句,她婉拒,繼續以流利英語對答訪問。「較簡單和日常溝通無問題的,程度去到聽得明,去街市買餸不怕被呃,仲識與檔販講價。」但在香港生活這30年來,她發覺這城對黑人的歧視依然。

她把手捂着鼻子,說以前在巴士在地鐵,有人甫見到她便做出這個動作,她當刻生氣又難堪,為了反擊,她向對方做同樣動作。「如果她覺得我有體味很臭,我也覺得她很臭啊!」Blessing至今仍搞不懂自己在別人眼中的「體味」從何而來。「我不知道一般港人洗澡的習慣,但我們黑人早晚出門前、回家後也洗澡,不想別人因為膚色而覺得我們髒兮兮。實際上可能我們比其他族裔的人更注重整潔。」

Blessing飯前端上的洗手水盤,飯後再以同一盤皂水清洗,說是吃那些傳統菜式時,清潔手部的習慣。

黑人教師求職難:「Parents pay for the colour」

Blessing不明白為何皮膚黝黑就低人一等。她讀書時勤力用功,為考入本地大學,夢想當教師。十年前她考得教育文憑後,四處寄履歷求職,但發現許多本地中小學的招聘廣告,明文寫着只聘請來自歐美或澳洲的白人老師。她不忿說:「大家都受過教育訓練、學過怎教以英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孩子,為什麼(學校)對黑人教師就不予考慮?」

有些沒註明聘何種人的學校讓Blessing來見工,雙方還未開始談教學內容或技巧,校長一望見她的膚色就說:「『Parents pay for the colour』,學校只聘本地或白人老師。叫我可以走了。」後來終有學校聘她,但一開學便有家長投訴,「我不想個女兒跟這種老師!」Blessing對此滿腦問號:「我究竟是哪種老師了?!」最後,因為其他班經已爆滿,那小女孩無法轉班,只好繼續做Blessing的學生,師生很快已經關係要好。「孩子不懂什麼是膚色或歧視,只感受老師對她好不好。她好喜歡上我課,媽媽也再無聲出。」

大家姐Esther(左三)快要升大學,爸爸Prince心態像不少本地家長,希望送兒女到外國求學,覺得海外學歷較馨香,或有較多發展機會,「他們畢業想留在外國工作或回港,隨他們選擇和機遇」,Jesse(左二)與Jessica是孖生兄妹,訪問這天Jessica剛好在新加坡交流。

土生土長子女不諳廣東話:很想學好

至於她家三個就讀國際學校的子女,平日在校園裏遭受的歧視較少,也主要以英語與人溝通,但亦覺得若學好廣東話,主流港人便能多接納自己,「以後喺香港生活冇咁艱難。」14歲的Jesse說。

他鼓起勇氣即場用中文自我介紹:「我叫王子」,怕記者不明白又解釋:「Because my Chinese name is Prince」,再戰戰兢兢地吐出每個中文字:「我家有五個人。」語畢全場寂靜,他因為聲調不準,令記者想了想才聽懂他剛才口中的十個字。他怔怔地望着家姐Esther求救。「你好,我叫Esther。我……十八歲。我家是爸爸、媽媽、弟弟妹妹和我。」她邊說邊數手指想着正確的聲調起伏,不欲像弟弟讀歪發音。

爸爸Prince在旁聽到一額汗,催促他們趕快學好中文。他認為膚色雖不同,但語言可以共同。他早年自己也跑去讀廣東話班,但因為客人和朋友都講家鄉話或英語,這幾年疏於練習,尷尬自言中文再次跌至極低程度。Blessing慨嘆:「很多本地人覺得我們不懂中文,很多時也拒絕走近溝通。」於是,多年來,他們始終覺得與主流有所隔膜。

Blessing因讀書工作的環境裏,有較多華人共處,廣東話比丈夫更好。Prince則希望子女懂中文,「廣東話或普通話也可。始終全世界都是華人,若能與他們溝通,生活工作時較順利。」

「為什麼要走?我回鄉倒像個遊客」

既然在港生活困難和歧視處處,何解他們不往英語國家,至少與當地人溝通得到,為何還要留在這城?Prince抓抓頭:「為什麼要走?我的家和家人都在這此,我現階段未想過走。」Blessing笑問:「如果要走(移民離港),走去哪裏?我大半生都在這裏,比起自己出生地,我更熟知香港的社會、制度的文化。現在回鄉,我倒像個遊客。」

記者追問Blessing懂哪些香港文化?「我們會去飲茶、去酒樓參加朋友的中式婚禮。如果文化代表生活方式(ways of living),我們見證這城市多年來怎麼長成,能適應這裡的生活節奏及知道人們在想什麼。我們懂得與這裏的人相處,怎樣說話、相待讓不熟悉非洲的香港人更明白我們,明白『黑人』。這樣相處時為對方設想,我們覺得已在融入香港當中。」Blessing知道記者這天來訪,特意多煮兩碟蒜香西蘭花和西式肉丸,怕我們吃不慣非洲食物。

Prince說他的身份認同很簡單:「我是個不懂講廣東話、喜歡吃住家非洲菜的香港人。尼日利亞是我的Nationality,我是香港居民,那麼我就是一個長居香港的非洲黑人。」

究竟香港有什麼本地人會買來非洲食材,煮非洲菜?為什麼元朗近十多年聚居了一班非洲人?目前全港共住了多少港籍黑人?
請看下集:【元朗小非洲】聚居橫台山圍村 黑人與村民漸共融:想分享熱情

Prince說非洲人很喜歡聚在一起,假日不時與一班「巴打」聯誼,最近更一起籌辦電台節目,開咪介紹非洲人文化。

Prince與一班同鄉近月為了讓更多主流香港人認識非洲文化,再度參加了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自製電台節目,今季第五輯在大氣電波分享非洲人的感情,包括親情和跨種族愛情和友情等等。
《我是非洲人5:感情篇》(I am an African 5: Affection Chapter)
播出日期: 2018/4/15至7/8(逢星期日)
播出時間: 晚上9時至30分
播出頻道: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AM621
可於港台網站(ptc.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Mine收聽直播或重溫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