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垃圾.上】摷鄉郊垃圾回收物佔6成:近農田、回收場應善用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提起垃圾,人人都退避三舍,去年政府提出垃圾徵費,大眾眼中的垃圾更似乎變成了怪獸——有人憂加重經濟負擔,又有人擔心鄉村面積大難監管,會有亂掉垃圾逃避徵費的情況。
在鄉村做地區工作多時的土地教育基金幹事阿Wing說,「垃圾」二字似乎成了龐然巨物,但另一邊廂卻見到鄉村鄰近回收場、農田,有先天優勢去減廢,因此這天召集了一班同伴,來到元朗大江埔村的一個垃圾桶站,把垃圾袋逐袋翻開,看到底有什麼「廢」其實可以減去。
攝影:歐嘉樂

大江埔村內並沒有有蓋垃圾站,一下雨垃圾便會遭淋濕。旁邊的回收桶是阿Wing和義工自製的。
+2

垃圾桶站露天 下雨垃圾全淋濕

雨後的元朗大江埔村,一個個容量為660公升的垃圾桶積了水,垃圾都淋濕了——這條村並無有蓋垃圾站,部份垃圾桶更沒有疏水洞。於是膠袋、罐頭、信封、酒樽,與廚餘、落葉的汁液和雨水混成一團。一直希望在鄉村推動減廢的阿Wing說:「垃圾的形象總是臭、堆在一起、很大團,去到堆填區就變成更大的怪獸,但其實我們是可以把它打散的。」

於是這天她和一班義工來到其中一個垃圾桶站做垃圾審計,這次是在村內的第三次。大概因為有驟雨,今天較少人丟垃圾,但已有的還是被雨沾濕了,變得有點重。他們把5個大垃圾桶拉到一旁空地在地上鋪上紅白藍帆布,將垃圾逐袋翻出,「一直說要減廢,但其實鄉村垃圾的組成是什麼?不如把它們分出來,做個展示讓人知道,二來有了數字,也可了解多些。」阿Wing說。

看清鄉村垃圾的組成,有助思考如何減廢。
+3

和狗屎放在一起的衣服

他們把貼上1號膠、2號膠、廢紙等標貼的竹籮排好,準備好,義工Kamille就搬來一張小鐵梯,站上去俯身把垃圾桶中的垃圾逐件夾出,垃圾的味道,撲鼻而來。

「嘩,什麼來的。」「好髒啊。」一班義工邊拆垃圾邊嚷着。在混雜着雨水和污跡的紙巾、落葉之間,一切驟眼看來彷彿真的只是垃圾,沒什麼可回收。但把物品逐件拿出後,可回收物還是顯露了出來——膠包裝、鋁罐、膠樽,雖然殘留着食物或飲料,但過一過水便能回收。但也有些已變得無法入目——例如是沾了不知名液體的罐頭,Wing夾起它,無奈地說:「這個污染得太厲害,不要了。」

「你看!」義工Andrew忽然說。他撿到了一袋看來頗乾淨的衣服,裏面有牛仔外套、迷彩褲……「但好像還有狗屎。」他說。Wing無奈地大呼:「好端端的衫為什麼要撈狗屎啊?」Kamille笑笑:「因為他已當了這是垃圾。」

阿Wing(右)希望在鄉村推廣減廢回收,「不是第一下就丟到垃圾桶。」

落葉、廚餘最多

這時圍在垃圾桶邊奮力夾着垃圾的幾個義工大叫:「好多麵啊!」——是一包包過了最佳食用日期(但未過可食用日期)的「神期」即食麵。轉首又有一盒只剩下飯的壽司、完好的橙和柚、針線線轆、閉路電視、背包……

一個多小時後,他們終於把5個垃圾桶都翻遍,「今天垃圾算少了。」之前做審計至少要兩個半小時。把垃圾按類攤開後,只見一排排膠樽、紙包飲品、發泡膠飯盒,還有一籮籮廢紙、玻璃樽、食物膠兜、膠袋、金屬,全部其實都可以回收;最多的是枯枝落葉和廚餘,如果能變成堆肥,就可以回歸土地。

回收物以外,少不了剛才提過的背包、衣服、「神期」即食麵等。剛才撿着撿着有人說肚餓,Kamille就笑着說:「不用客氣,那邊有麵。」撿完垃圾一身汗,還可以換上那件牛仔外套——如果衣服沒被污染。

把一團糟的垃圾拆開,原來許多都可以回收。

按下圖看他們找到什麼奇怪的「垃圾」:

+8

3次審計:回收物佔3至6成

此外還有一堆不知名物品,和腐爛的大堆荔枝混在一起,無法分開;另一大袋充滿惡臭的,也無法分類,變成了真垃圾。結果,這些回收物、可重用物品加上真垃圾,總重量是179.29公斤,其中真垃圾佔了69.4%,比以往兩次審計時的35.3%和38%高。

但即使是如此,加上之前2次審計結果,可回收物也佔3成至6成,「其實很多東西可以回收,這次也見到一些很新的物品。」義工cman說。這些回收物將會有回收商來收集,但平日沒人來為垃圾分類時,這幾十公斤的物資就會每天、全數運到堆填區,而整條村共有約4至5個這樣的垃圾桶站。垃圾徵費實施之後,居民更需為此繳費;但如果做到分類回收,這團垃圾怪獸就會縮小——徵費負擔和亂掉垃圾的誘因都會減輕,垃圾就不那麼像怪獸。

如果可分清乾、濕(廚餘),一開始就不把回收物丟進垃圾桶,沒被污染,真垃圾可以減少。

村內無政府回收桶

但居民或者不是有心不做回收——現時政府並沒有在村內設置回收桶,最近數月阿Wing和幾個義工一起自製了幾組回收桶(詳看下集), 發現放置後每周回收桶都會爆滿,垃圾也有減少。「政府的回收宣傳其實沒落到村,連回收桶、正規的垃圾站也沒有。」她說。「政府的理由是鄉村的人住得分散,而設立回收桶是按居住人數去決定,但我們覺得就算這樣,鄉村都需要有回收桶。」

在鄉村推廣減廢、和居民聊天的過程中,阿Wing還發現鄉村的地理其實有利減廢,「雖然鄉村垃圾的成份比城市家居複雜很多——有很多人種樹,會有枯枝落葉;有工程,會有棚架,甚至是大閘;多人養狗,會有狗屎;又有回收場、士多等,產生的垃圾很多種類,鄉村這麼大又很難管理,但其實村落鄰近回收場,又有農場可做堆肥,有自己的優勢。」

現時就有農場在收集餐廳廚餘,阿Wing說:「有村民說其實自己家沒什麼垃圾,因為她有種果樹,會自己堆果皮,甚至叫別人有枯枝落葉可放在她家門口。」另一邊廂村內又有個收金屬的村民,平日村民已習慣把廢金屬交給他。

更多鄉村垃圾問題,請按圖:

+1
鄉村有其複雜性,亦有其優勢。

「鄉村複雜難管理,但也有優勢」

「這些都是資源。其實不同的人都在做一些事,如果有規劃有系統,連結起來,居民便不用全部東西都掉進垃圾桶。」她說。

在連結農田、回收場之前,先要收集到分類好的回收物和廚餘。在政府配套有待加強之時,他們決定自己鄉村自己救,做出連串行動,包括自製回收桶(其中回收桶的設計、擺放地點都有秘訣)、堆肥桶,還在回收以外,強調源頭減廢,邀請居民一同擺二手墟等,詳看下集。

假日的下午,他們選擇來到鄉村裏做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