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活出精彩下半場

撰文:客戶來稿
出版:更新:

「之前我試過量度到血糖異常偏高,後來想起剛剛食完魚柳包。護士告訴我魚柳包的醬汁會導致血糖高。」79歲的余秀煥自從參加了「賽馬會『e 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後,慢慢地學懂管理自己的健康,亦比以前更注重飲食習慣。

保持健康的重要

透過鼓勵老友記主動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有助他們及早預防及管理自己的身體問題,增加有效治療的機會。而擁有身心健康的長者,可積極在社會上繼續發揮所長。

「賽馬會『e 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正正針對長者這方面的需要,為好似余婆婆的長者提供預防性為主的健康支援服務。透過在長者中心建立電子健康站,讓長者定期量度自己的健康指數,包括血壓和血糖,以及透過由護士、保健員及社工組成的跨專業團隊跟進,鼓勵他們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健康風險。

事實上,這只是香港賽馬會應對人口老化所帶來的挑戰的其中一個項目。馬會一直與政府、學術界及社區人士攜手合作,為香港建構一個長者和年齡友善的城市,讓長者活出精彩的晚晴生活。

為鼓勵和協助長者管理自己的健康,「賽馬會『e 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在長者中心設立電子健康站,讓長者定期量度自己的健康指數,包括血壓和血糖。

發展「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

擁有健康體魄的長者,可以四處遊走活動,並繼續積極參與及貢獻社會;而為高齡化的社區建構一個共融和暢通易達的環境亦變得十分重要。

有見及此,馬會主導推行「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透過與政府、區議會、學術界及非政府組織攜手合作,鼓勵全港18區積極改善世界衞生組織提倡的「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的八個範疇,包括室外空間和建築、交通、房屋、社會參與、尊重和社會包容、公民參與和就業、信息交流及社區與健康服務。

另一方面,計劃亦鼓勵商界和公營機構推行「年齡友善」措施。參與「全城‧長者友善計劃」的機構在推行「年齡友善」措施,或推出針對長者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後,會獲頒授「全城.長者友善」七個不同組別的證書及標誌。

鼓勵跨代共融

「齡活城市」的另一重要元素是世代之間的互相尊重,重視不同世代的優勢和技能,而不是彼此的差異。

20歲的麥朗澄早前參加了馬會捐助的跨代共融活動,負責為102歲的崔祥撰寫人生故事。朗澄起初不知道崔伯伯右耳聽力不好,選了一個較嘈吵的地方進行第一次訪談,過程並不順利。然而,與崔伯伯相處除了讓朗澄領略到多加照顧長者需要的地方,亦令她上了寶貴的一課,啟迪了她變得更有毅力。

她說:「伯伯教懂我一個道理,把一個硬幣放在眼前,它會顯得很大;要是把它放遠了,它其實是微不足道。人生總會遇到難關,當下面對挑戰時,也許你會感到事情無比巨大,但克服過後,你會變得更強,並發現挑戰只不過是生活中的體驗。」

馬會支持多個推動跨代共融的計劃,其中包括讓年輕人親生體會長者歷程的體驗活動,加強世代之間的了解,共建「齡活城巿」。

支援心靈健康

隨著年紀增長,精神健康的問題亦隨之而來,如慢性疾病、缺乏生存意義、痛失配偶或朋友後產生的孤獨感,都有可能導致抑鬱。

要有效處理精神健康的問題,需要專門培訓,馬會撥款推行的「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透過引入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專門知識,協助長者中心預防和處理長者抑鬱的問題。

此外,計劃亦會在社區招募長者擔任「樂齡之友」,他們在接受相關培訓後,於社區協助辨識及支援有需要的長者,發揮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

協助渡過艱難時間

為讓長者能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得到適切的照顧,馬會透過「賽馬會安寧頌」計劃,與社區組織合作提供有關支援。

計劃為患有末期病的長者提供在家或安老院舍臨終護理的支援,亦為照顧者及安老院舍職員提供專業的培訓,好讓晚期病患長者明白他們可以選擇接受或拒絕入侵性治療以延長他們的生命。

計劃的第一階段已培訓超過10,000名醫護、社工和前線專業人士及同工,服務了36間老人院和照顧了超過770位在家寧養的長者。更重要的是,受惠病人的生活質素都能夠得到改善,服務亦能紓緩他們與家屬面對晚期病患時遇到的情緒困擾。

此外,計劃亦有效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平均而言,安老院舍的長者,在病故之前的三個月,整體住院日數減少約13天;而選擇在病逝前六個月留在家中護理的患者,住院日數亦平均減少約5天。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早前以安寧照顧為主題,製作「媽媽和我的小事」微電影,講述一對母女如何透過尊重及良好溝通,讓患晚期病的母親有尊嚴及安詳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展望未來

在未來的日子,香港的人口老化情況會不斷持續,而愈來愈多長者將具備較高的學歷、更長的壽命,並對長者服務有不同期望。

因此,我們需專注在社會裡建構一個更能應對他們所需的環境。馬會將繼續致力支援長者,確保支持的社區服務能為這群新世代的長者提供積極晚年的機會,並照顧他們的需要。

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位列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善用多方協作和創新思維,回應社會上的不同需要,建設更美好香港。近年致力推動四大慈善策略範疇的發展,包括「青年」、「長者」、「體育」和「藝術、文化及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