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位.下】大埔單車位使用率低 64個車位長期只得一架車?

撰文:林𡝴雯
出版:更新:

運輸署在過去4年間已在大埔增加了250個單車泊位,加上其他政府部門提供的泊位,大埔單車泊位有超過6000個,但單車使用者仍覺得單車位不夠用,問題到底在哪裡呢?

大埔居屋屋苑德雅苑南面的單車停泊處長期丟空。(林𡝴雯攝)

上集提到,路政署拆隧道扶手趕違泊單車,有市民呻政府只拆不加單車位。

32個單車架,一共64個單車泊位,但只有1部滿身锈跡又嚴重褪色的紅色單車靠在大樹旁的單車架上。這裡是大埔運頭塘的單車停泊位,運頭塘內有一條公共屋邨運頭塘邨和三個居屋屋苑(逸雅苑、德雅苑、景雅苑)。根據房委會的數據,截至去年12月,運頭塘邨內有1200人居住。4個屋苑、過千人居住的屋邨,只有一部單車,為什麼呢?

記者跟着運頭塘區議員余智榮,由邨內運臨樓的辦公室走到這個單車停泊位,一共用了8分鐘,全程都是繞屋邨外圍行走,並沒捷徑。看完單車泊位,走回辦公室又用了8分鐘。

由單車停泊位走回屋邨,全程都是繞屋邨外圍行走, 用了8分鐘,並沒捷徑。(林𡝴雯攝)

除了步程長令單車人士卻步,更大的原因是運頭塘邨和逸雅苑等住宅的法團已在邨內設置9個單車停泊位,每個停泊處可泊20至30部單車,就在大樓地下,屋邨居民自然捨難取易。

運頭塘邨運臨樓地下已有單車泊位,不少居民都把單車鎖在這裡。(受訪者提供)

拒改「鬼影位」為長者健身設施

根據大埔區議會的文件,「鬼影位」單車停泊處位於大埔居屋屋苑德雅苑南面。余智榮曾向康文署提出將這個「鬼影位」改建為長者健身設施,但康文署以單車停泊處地下有渠務設施為由拒絕,指不能在該地興建兒童遊樂、長者健體設施或涼亭等需要地基或底座的建築物。計劃就此告吹,單車泊位繼續空置。記者先後向運輸署、康文署、 民政署和房屋署查詢為何要選址在這個「鬼影位」建泊位,4個部門都表示此單車泊位不屬它們管理範圍。

康文署以單車停泊處地下有渠務設施為由,拒絕改「鬼影位」做長者健身設施。(林𡝴雯攝)

運輸署承認部分泊位使用率低

空置的,並不是只有運頭塘邨的單車泊位。余智榮在大埔住了30多年,他指住地圖上至少4個單車停泊處,逐個指出它們被丟空的原因。例如大埔中心附近的單車停泊處,「呢個都少人用,已經入紙改做狗公園⋯⋯係市中心,但唔係交通總匯處(所以較少市民會踏單車到那裡轉車)。我都住在那邊,但咁耐我都唔知佢係單車泊位,因為都唔見有單車泊」。

運輸處2013年大埔先導計劃大綱圖中列出18個現在單車停泊處,至少6個至今長期空置。(取圖自運輸署〈香港現有新市鎮單車徑網絡及停泊設施交通運輸研究〉)

 

大埔「鬼影位」位置

1

德雅苑南面(非運輸署、康文署、 民政署和房屋署管理)

2

大埔中心外(非運輸署、康文署、 民政署和房屋署管理)

3

南運路近廣福球場(運輸署管理)

4

太湖花園與大埔游泳池之間(非運輸署、康文署、 民政署和房屋署管理)

5

大埔海濱公園

6

大埔海濱公園近完善路

另一位大埔區議員關永業也認同部分單車泊位長期空置,他指出南運路近廣福球場的單車停泊處位置不便,要過馬路、穿過隧道才可到達,市民不會走那麼遠去泊單車,所以使用率不高。單車停泊處約60個泊位,是由運輸署管理。運輸署回覆,該單車停泊設施在1980年代落成,目的是方便市民前往球場參加活動。署方承認當球場沒有舉行活動時,泊位使用率會偏低。運輸署表示在不影響單車人士的前提下,可考慮把部分使用率低的單車停泊位改作其他更合適的用途。

另外太湖花園與大埔游泳池之間(面向汀角路)的單車停泊處也是非常「隔涉」,他說居民寧願把單車泊在屋苑內。關永業又指出大埔海濱公園單車徑的2個單車停泊處,因為遠離民居,使用的人也不多。

區議員:「只是數字上交差」

6個單車停泊處「拍烏繩」,但大埔墟港鐵站的泊位卻供不應求。連接大埔墟港鐵車站行人隧道的公共單車停泊處長期爆滿,單車一架疊住一架,一點也不少見。未進行扶手改良及拆除工程前(見上集),連接大埔墟港鐵車站的行人隧道內大量單車沿著隧道兩側違法停泊。

連接大埔墟港鐵車站行人隧道的公共單車停泊處長期爆滿,單車經常一架疊住一架。(受訪者提供)

余智榮認為歸根究底,是政府選址設立或增加單車泊位時並沒有從居民的需要出發。泊位位置卻不是居民常去的地方,「只是在數字上交差」。他建議政府應在巴士站、鐵路站和街市這些人流密集地方設立或增加泊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