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翠屏河建智能水閘人工島 種水生植物防洪 化身港版清溪川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經歷半世紀歷史的觀塘敬業街明渠,過去最大的特色是「臭」、「污糟」。渠務署正計劃將之活化成「翠屏河」,利用明渠位於潮間帶的特點,興建因應潮汐漲退而升降的智能水閘,另又會種植多樣化的本地水生植物,例如桐花樹、老鼠簕等紅樹林常見的品種,將原本為人敬而遠之的「臭渠」,變作景色怡人的綠化河道,大有仿效韓國首爾清溪川之意。
負責項目的渠務署排水工程部高級工程師陳克強表示,署方未來將會進行為期最少1年的試驗種植計劃,於河道的上、下游位置測試其生長情況,以及測試防洪能力。

模擬片段來源:翠屏河工程網頁

料2022年完工

為配合「起動九龍東」計劃,渠務署擬將沿佳廉路伸延至海旁、長約一公里的明渠,由過去人人路過都掩鼻急步而行的「臭渠」,活化成「翠屏河」,河道兩旁將加建行人通道,以及連接兩岸的行人橋和人工浮島,料2019年動工,並於2022年完工。

現時的敬業街明渠已有50年歷史,由佳廉路伸延到海旁,途經觀塘核心區。(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傳統明渠俗稱「三面鋼」,包圍河道均為鋼筋混凝土,因去水快、排洪能力強取勝,常見於新市鎮如天水圍、沙田等,敬業街明渠亦不例外,惟因水質不佳常傳出異味,觀塘街坊多以「臭渠」稱呼。

明年初試驗種植水生植物

活化項目將「三面鋼」的傳統模式改頭換面,著重改善生態環境,建設成一條人工河道,包括使用石頭等天然物料鋪河床,以及種植不同植物,渠務署將進行小規模的植物栽種計劃,初步會於上游種植風車草,至於位於下游鹹淡水交界的河道,則會種植桐花樹、老鼠簕等紅樹林常見的品種。負責項目的渠務署排水工程部高級工程師陳克強透露,最快明年初旱季開始試行,為期1至2年,觀察其生長情況、抗洪能力等。

試種植物列表

+1
明渠日後將活化成翠屏河,利用水景、園景和生態概念成為近水休憩設施。(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渠務署排水工程部高級工程師陳克強表示,最快明年初會進行水生植物的試種計劃。(江智騫攝)

智能水閘營造1.5米高小瀑布

此外,明渠位於海陸交界的潮間帶,潮退時會露出乾涸河床,影響外觀。署方擬於鴻圖道對出、鄰近興建中的翠屏河公園的位置興建一道智能水閘,隨著潮汐漲退而升降,形成蓄水區,當河水向下急流時,可營造出1米至1.5米高的小瀑布。

陳克強表示,今次是本港首次在河道設置露天智能水閘,故要考慮室外環境等情況,「主河道都有30米闊,設置水閘不容易。」

關於計劃的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活動早於3月結束,陳克強稱收到不少公眾意見,會仔細參考制訂更詳細的規劃圖,其中他提到市民反映翠屏道巴士站旁的行人通道過於狹窄,平日逼滿上、落車以及步行到工廠區的上班族,署方擬將現有磚牆變作薄身及透明圍欄,「會考慮再擴闊,希望計劃可以更仔細和貼地。」

觀塘敬業街明渠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