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收緊高血壓標準至130/80 醫生:香港或先觀察5至10年始跟隨

撰文:陳芷昕
出版:更新:

美國心臟協會昨日(13日)發表有關高血壓的最新治療指引,重新定義高血壓準則,由過往的140(收缩壓)/ 90(舒張壓)mmHg,更改為130 / 80 mmHg,協會表示130 / 80 mmHg已經有可能出現相關併發症,提醒市民要多加留意。
香港心臟科專科醫生何鴻光表示,過往和不少醫生交流,他們認為大勢所趨是血流稍為壓低,對身體會更健康,美國現時更新指引,不一定能即時在香港實施,因為最終仍舊要由臨床醫生決定病人控制血壓的程度,他認為香港可先觀察5至10年再決定。
美國上一次更新高血壓標準是在2003年,當年香港衞生署亦於約4年後才更新指引。

美國心臟協會更新高血壓標準為130/80。(視覺中國)

食衛局:會檢視但不會只參考一個國家的決定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表示,會開始檢視今次收緊的過程,但不會只看一個國家出的指標便很快有行動。他指,雖然轉變了標準的數字,但不用急於成為服藥指標。而綜合指標暫時仍用140 / 90,如果病人本身有其他風險因素,例如糖尿病等,增加長遠血管病因素,醫生會將數字調低,提早用藥。

美國過往的高血壓準則是140 / 90 mmHg,由2003年沿用至今。根據舊準則,美國有32%的成年人患高血壓,而轉用新準則,美國患高血壓人口升至46%。新指引的主要撰寫人惠爾頓(Paul Whelton)指出,準則的轉變只是一個警號,提醒市民是時候改變生活方式,減少食用含鹽的食物,戒煙戒酒及多做運動。

協會更新了高血壓的指引,但正常血壓的定義維持在120 / 80,沒有改變。撰寫報告的醫生亦表示,病人在不同場合,使用不同的血壓計亦會出現不同的血壓,醫生提醒有需要市民需在家中準備獲認證的向壓計,從而準確判讀高血壓。

港逾86萬人患高血壓

高血壓問題在香港並不罕見,根據統計處2015年的調查結果。全港約200萬人患有經西醫診斷的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膽固醇過高及糖尿病),是總人口的29.8%,而高血壓病人則逾86萬人,當中有47萬高血壓病人是65歲以上。

中大去年利用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的數據共享平台,擷取約8000名50歲或以上高血壓患者資料,發現若每隔數月觀察一次血壓量度數字,血壓的水平起伏不大,上壓徘徊在130至150之間,惟把觀察次數縮短為每月一次,就發現血壓有明顯變化,波動範圍擴大為120至220之間。

香港心臟科專科醫生何鴻光表示,醫生最終會根據臨床決定及病人病歷決定血壓維持的水平。(視覺中國圖片)

醫生:根據臨床經驗及病歷決定病人維持的血壓水平

何鴻光表示臨床醫生經過不少交流均表示,血壓降得低一點長遠對身體有益處,美國把各個研究及臨床經驗集合,但是否適合港人則未有定論。因為醫生普遍會根據病人的病歷及臨床觀察等決定病人應維持的血壓水平,例如早期糖尿病的病人需要維持血壓在110至120的水平、亦有病人因血壓降至130已經出現頭暈,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收緊標準短期求醫及用藥人數不一定大增

另外,何鴻光又表示根據過往經驗,衞生署不會即時更新指引,需了解港人習慣及醫生反應,美國2003年更新高血壓準則到140 / 90時,衞生署亦於約4年後才更新指引。他又稱指引轉變是提醒醫生及市民,但不一定所有市民都願意接受,不少病人深怕副作用而不願服藥,他指即使跟足新指引,配藥給病人,若病人不能接受,只會浪費藥物,他強調醫生最終會根據臨床決定及病人病歷決定。

何鴻光並且預期,縱使有關指引更新,短期內高血壓病人求醫或用藥的數字不會大增,因為醫生仍舊憑藉臨床判斷及病人選擇配藥,普遍香港病人不願服藥,所以短期內不會有大改變。

若市民確診高血壓 購買保險時必須申報

香港保險業聯會傳訊及會務經理劉佩玲表示,未有聽聞血壓高有新的準則,但市民普遍是根據醫生的診斷,相信醫生會根據市民實際的健康情況判斷,若醫生認為市民情況是高血壓,市民便應該申報。她強調市民若被確診為高血壓,必須申報,即使醫生指其高血壓已到臨界點亦申報較好,以免索償時出現問題。

短期內藥費及求診人數不會上升。(視覺中國圖片)

醫管局及衞生署無表態是否跟隨收緊

醫管局回覆《香港01》查詢指,公立醫院醫生一直密切留意國際間最新的臨床研究及科研實證,並會因應病人的臨床情況提供適切的診斷及治療方案。

衞生署則回覆指,就血壓高的定義,會繼續密切留意最新的科學證據和發展,以作適切的跟進。衞生署又建議家庭醫生為18歲或以上的健康成年人至少每2年量度1次血壓。若血壓持續高於120/80,應與病人商討跟進及治療方案,包括改善生活模式和在適當時候開始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