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名髖骨折患者  1人一年內離世 本港或迎來「骨質疏鬆海嘯」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骨質疏鬆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增加,可引致併發症包括髖部骨折,香港骨質疏鬆學會聯同亞洲骨質疏鬆聯會其他成員合作,推算內地及泰國等9個亞洲地區未來的髖部關節發病率。
結果顯示,至2050年本港的髖關節骨折個案,將由今年的9,590宗增加至27,468宗,排名第三。而本港每年新增約10,000宗髖骨折個案,每5個髖部骨折患者中有1個會在骨折一年後離世,有一半患者活動能力永久受影響。學會指出,高危群組包括長者、容易跌倒、體重較輕的人,他們的骨折風險會較一般人高。醫生提醒,骨骼強度一般在20至30歲達到頂峯,30歲後再增加運動或進食補充品都無法超越30歲時的強度,因此增加骨質強度應由年輕時做起。

香港骨質疏鬆學會聯同亞洲骨質疏鬆聯會其他成員合作,推算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內地、泰國等9個亞洲地區,未來32年的髖部關節發病率。(資料圖片 / 余俊亮攝)

骨質疏鬆症的女性發病率較男性高,可引致髖部骨折。數據顯示,本港每年新增約10,000宗髖骨折個案,而每5個髖部骨折患者中有1個會在骨折一年後離世,有一半患者活動能力永久受影響,亦有約一半倖存者日後需入住院舍。

香港骨質疏鬆學會發表研究報告,指至2050年香港的髖關節骨折個案將由今年的9,590宗增加至27,468宗,在參與研究的9個亞洲地區中排名第三,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分別居首位及第二位。學會指現時每位髖骨折病人的醫療開支約為6萬多元,推算至2050年,本港相關總醫療開支將由每年7億元增加至19億元。

女性較易髖骨折  原因在於追求美白和纖瘦

研究歸納出女性的髖骨折發病率較男性高,而80歲的年齡群的發病率亦比其他年齡為高。香港骨質疏鬆學會會長、康復科專科醫生鄒兆麟解釋,女性的荷爾蒙在更年期時會受影響,而男女的骨骼結構本來不同,加上女性的壽命較男性長,各種因素推高女性髖骨折發病率。鄒兆麟亦指出,近七成髖骨折入院的長者本身已有其他內科疾病,住院期間有可能引致其他併發症。

家庭計劃指導會高級醫生王靜妍補充,現今女性追求美白,曬太陽的機會較少,令身體較難吸收維他命D,影響骨質密度,而過份追求纖瘦的體型,亦會增加骨折風險。

鄒兆麟表示,市民的生活習慣「城市化」,運動量較以前下降,令骨骼強度相應下降,而多喝咖啡奶茶亦會影響鈣質吸收。他提醒骨骼強度一般在20至30歲達到頂峯,30歲後再增加運動或進食補充品都無法超越30歲時的強度,因此增加骨質強度應由年輕時做起。

目標:髖骨折發病率每年下降2-3%

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張正龍指,目標是令髖部骨折病發率每年持續下降2至3%,抵銷老年人口增長,希望至2050年,髖骨折每年新症數目可維持在約一萬宗。學會警告亞洲將面臨「骨質疏鬆海嘯」,香港亦不能倖免,未來需採取各項措施,包括將預防骨質疏鬆工作列為優先醫療項目、推廣高風險人口組別篩查助及早確診,以及加強大眾對預防骨質疏鬆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