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40長者向醫管局請願 盼增加醫護人手:憂等到死都冇人理

撰文:劉婉雯
出版:更新:

香港即將步入冬季流感高峰期,去年流感高峰期時,求診人數大增,多間公立醫院急症室爆滿,更有部分醫院走廊放滿病床。公立醫院急症室近5年未能完全達到「九成緊急病人於30分鐘內獲處理」的服務承諾。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及香港老人權益聯盟聯同約40名長者,藉平安夜到醫管局大樓請願,要求醫管局增加醫護人手,醫院管理局代理總行政經理(感染及應急事務)龔澤民接收請願信。

68歲的劉婆婆因肚瀉前往急症室,惟苦等九小時才能獲治療。(劉婉雯攝)

68歲的劉婆婆今年3月因肚瀉前往公共醫院求醫。她憶述,她在晚上6時開始肚瀉,其後因忍受不了,至凌晨12時由救護車送往伊利沙伯醫院。分流後,劉婆婆被判為非緊急。雖然當時急症室大約有2、30人,但因醫護人手不足,一直沒人理會,只能苦等9小時至翌日早上9時才獲診斷,獲發止瀉藥。在等待期間,劉婆婆肚瀉情況持續,她形容當時已經「痾到冇水,出唔到聲」,這次經歷後,令劉婆婆認為「很危險,只好希望自己不要病」。

馮婆婆(持咪高峰者)去年流感高峰期在急症室等了差不多5至6小時才獲醫生接見。(劉婉雯攝)

馮婆婆去年流感高峰期時患上感冒而到急症室求醫。她透露,由於門診預約服務非由真人接聽,打通後要按指示按鍵,但她經常趕不及依照語音指示做預約程序,加上已用完醫療券,只好前往急症室求診。她表示,當時等了差不多5至6小時才獲醫生接見,「醫院裡很凍,等得好難受,咁等法,等到死都冇人理」。她又指,即使急症室服務加價,價錢仍比私家診所便宜近一半,無阻她求診意欲,希望醫管局能增加醫護人手,縮短輪候時間。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連瑋翹指,去年逾七成經急症室入內科的病人為長者,早前更有一名72歲、獲分流為「緊急」的長者,在急症室等候近一小時才獲治療,其實更疑因誤診及延誤治療失救,顯示醫護人手不足的問題。他建議,醫管局應增加病床床位及增加醫護人手,如檢視薪酬及改善工作環境,吸引醫護人員。他又指,現時海外醫生有限度註冊困難,僅有12名透過有限度註冊在醫管局工作,建議當局加快引入海外醫生,以及增加門診名額,讓長者可到門診求醫。

約40名請願人士高呼「人手短缺害病人 老無所醫點算好」、「不要輪候等到死 引入醫生增人手」等口號,醫管局代表龔澤民接收請願信及用作提醒當局不要讓長者等太久的「聖誕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