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換中藥供應商 棄「農本方」改用內地公司 業界評價各異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中醫藥的普及程度漸增,由政府近年落實興建中藥檢測中心以及首間中醫醫院可見一斑,而醫院管理局轄下有18間中醫教研中心提供中醫看診服務。教研中心處方用的中藥配方顆粒今年4月起轉換為內地供應商,是14年來首次撤換供應商。
有中醫師認為供應的單味顆粒種類增加是好事,亦有人質疑來自內地的新供應商未有在本港做中成藥註冊,藥效存疑,業界對此仍意見紛紜。
醫管局強調有按既定機制採購中藥產品,確保投標商符合安全及法例要求。

現時醫管局在全港各區設有與非政府機構及本地大學、即三方合作營運的中醫教研中心。中心處方的中藥為配方顆粒,過往包括單味及複方配方顆粒。單味即以一種中藥材製成顆粒,按衞生署指引,如屬單味中藥配方顆粒,只供中醫師作配方使用,以代替一般藥材飲片,不符合中成藥的定義,無須註冊;而複方顆粒即將多於一款藥材合煎,製成顆粒,需在港完成中成藥註冊才可處方及出售。

教研中心自2003年起相繼成立,多年來中藥配方顆粒招標均由「農本方有限公司」中標,提供單味及複方中藥顆粒。至2018年4月,醫管局首度撤換供應商,新供應商為「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但由於該公司的複方顆粒未有在本地完成中成藥註冊,因此「江陰天江」在2018至2020年合約期內僅會提供逾400種單味顆粒。

以往中醫教研中心的中藥配方顆粒由農本方供應。(資料圖片)

轉新中藥供應商 中醫師:好壞參半

據了解,舊供應商「農本方」曾為教研中心提供200多種單味以及約100種複方顆粒。

前線中醫聯盟副秘書長羅綺玲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轉供應商後中醫業界的反應是好壞參半,好處是新的供應商提供多了單味顆粒種類,處方時更有彈性;壞處是現時沒有複方可選,不太方便之餘,亦聽聞有中醫師質疑對單味顆粒化學反應是否完全與複方一樣。

配藥員需更多時間「執藥」

羅綺玲續指,新合約引伸出另一個問題是配藥時間延長。她解釋,以往處方可同時用複方及單味,由於一條複方等同幾種單味顆粒,配藥員需「執藥」的種類較少,節省時間;新供應商只提供單味顆粒,配藥員需更多時間「執藥」。羅認為,新合約未有從行政角度考慮,令藥房壓力增加,即使有教研中心想增聘藥房人手,亦因行業流失率太高而難以實行。

何玉珍形容複方的使用相當普遍,公司一直有做中成藥註冊。(朱潤富攝)

舊供應商指複方使用率高 「有註冊先有監管」

被撤換的舊供應商農本方有限公司曾向醫管局查詢落選詳情,獲回覆指主要是價格不夠競爭性。

農本方總經理何玉珍受訪時指,醫管局合約佔公司收入約2至3%,由4年前開始,當局標書不再要求供應商提供複方顆粒,她坦言感奇怪,按以往供應量計算,中醫教研中心使用複方顆粒和單味顆粒的數量近乎各佔一半,她形容複方相當普遍。

何玉珍又指,農本方除了為複方顆粒做本地註冊之外,亦有逾100種單方顆粒完成本地註冊,按每種藥物註冊成本約20至50萬元,多年來已花費2億元在本地中成藥註冊上。何強調公司一向響應衞生署鼓勵中藥註冊,認為「有註冊先有監管」,質疑現時中藥註冊門檻放寬是倒退。

新供應商:有計劃做複方註冊

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在本港未有辦公室,記者透過其母公司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輾轉間聯絡到江陰天江的職員。江陰天江藥業回覆指,遵守與醫管局的協議,不評論現有合約,發言人又透露,公司有計劃進行中藥複方註冊。

醫管局:機制確保投標商產品符合要求 衞生署:設市場監測系統監管

醫管局發言人強調,就採購中藥產品設有既定機制,藥物投標商及其產品必須符合標書所載的法例、安全和質量要求,局方才會接受其投標,進而考慮其投標價格,而藥品供應商在過往合約中的服務表現亦是考慮因素之一,醫管局會定期檢視中藥產品的招標項目。

對於教研中心人手問題,醫管局無正面回應現時需增聘多少教研中心藥房人手,僅表示會按營運情況不時檢討及調整。

衞生署回覆查詢時指出,已有市場監測系統監察所有註冊中成藥及附表中藥材,而中醫師從中成藥批發商或製造商所購得的中成藥、或從中藥材批發商所購得的中藥材,已受現行的《中醫藥條例》下規管及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