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剋星】港大袁國勇團隊研新藥抑制新沙士禽流感 料8年面世

撰文:陳芷昕
出版:更新:

近年本港出現多個與呼吸道有關的傳染病,包括禽流感、沙士及俗稱新沙士的中東呼吸綜合症。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的研究團隊,自2003年一直尋找野生和食用動物內的新型病毒,惟無人能夠預言「新對手」何時出現。
港大研究團隊今日(10日)公布,發現全新的廣譜抗病毒藥物,當中的化學合成物AM580,可以有效抑制沙士、新沙士、禽流感H7N9、甲型流感H1N1及寨卡病毒等,該藥物的副作用較少,只需少量已經達到顯著效果。藥物已在小鼠及類器官作試驗,預計6至8年後有機會面世,該研究成果更已申請美國專利。袁國勇直言:「有咩緊要得過唔理你係咩病毒,你一嚟我就可以抑制到!」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林若勤攝)

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染力較高,病人要用口罩避免傳播病毒。袁國勇認為最重要用藥物醫治,團隊在研究傳染病間,發現沙士及中東呼吸綜合症的病人都會肚屙,當中出現肚屙的沙士病人佔整體患者的43.5%,從而發現糞便分泌物內的病毒較鼻分泌物內的病毒高1萬倍。

右邊兩格為感染禽流感H7N9的小鼠使用藥物AM580後,肺的情況明顯改善。(Nature Communications)

藥物AM580對多種呼吸道傳染病有效 包括沙士

團隊嘗試用化學合成物AM580抑制多種呼吸道傳染病,發現只需要少量AM580已經可以抑制中東呼吸綜合症的冠狀病毒,他們在小鼠身上進行實驗,沒有使用AM580的小鼠在感染病毒後8天存活率已低於70%;相反,使用AM580的小鼠至第15天,存活率依舊達100%。此外,AM580對沙士、新沙士、禽流感H7N9、副流感、甲型流感H1N1、寨卡病毒、5型腺病毒亦有效。而且用藥數量較少,副作用亦很少。但研究亦發現藥物對呼吸道病毒較有效,雖然結果顯示有效抑制流感,但功效較強力流感藥低。

港大微生物學系和港大內科學系教授梁偉強合作,針對出現腹瀉的沙士病人,抽取其大腸的活組織檢查,發現他們的大腸內有大量雙膜脂質囊泡(DMV),內裏更含大量病毒。團隊得知DMV是製造病毒的工廠,而人體內的磷脂合成、脂肪酸及膽固醇便是DMV的原料,當原料增加,便會有生產商DMV的出現。當人體感染冠狀病毒後,冠狀病毒便利用DMV大量複製。

團隊發現使用藥物AM580後,DNA-SRE未能和蛋白SREBP結合,不會形成病毒工廠DMV,冠狀病毒亦無法複製。(Nature Communications)

除了可用作治療外,AM580亦可用作預防用途。袁國勇解釋,人體每個細胞內均含有蛋白SREBP,當這蛋白和細胞內的名為SRE的DNA結合,會製造脂肪酸,而脂肪酸正是病毒工廠DMV的原料。人體感染冠狀病毒後,病毒便透過病毒工廠大量生產。而團隊把蛋白SREBP作為靶點,使用AM580後,令蛋白SREBP不能和DNA-SRE結合,病毒無法複製,靠自身免疫力已經可以消滅病毒。而藥物除了可服用外,亦可以使用噴鼻式吸入,袁國勇認為使用噴鼻式藥物更有效治療呼吸道傳染病。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袁碩峰(林若勤攝)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袁碩峰表示研究進行了逾2年,過程中理解當中機理是最為困難,而進行動物實驗後分析成果亦需花費大量時間。團隊使用化學合成物AM580測試了約10種病毒,有約8種病毒都可有效抑制,袁碩峰預計藥物有望在6至8年後面世。

自2003年,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一直尋找野生動物和食用動物內的新型病毒,共發現逾60種全新的病毒,均以香港大學(HKU)命名,袁國勇透露研究期間,曾被質疑找出病毒的作用,令他擔心研究撥款會被抽起。但實際上,在2007年已經發現蝙蝠病毒HKU4及HKU5,至2012年出現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再度證明找出病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