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修復.有片】重燃菲林生命 電影修復員巧手重塑時代光影

撰文:張雅婷
出版:更新:

穿上白袍、戴上手套,電影修復員手執菲林,逐一為它們「診症」。修復員修復的,不只一卷菲林、一齣電影,而是一個時代光影。
29歲的葉嘉謙於香港電影資料館三級實驗室技術員近五年,每天一絲不苟搶救菲林、修復電影。旁人或許認為免費欣賞電影是一份「筍工」,但他笑指首要條件是不怕悶,一齣電影要對上數月,翻看30次。一年可免費欣賞到的電影,寥寥可數,絕非單靠熱誠的電影發燒友能勝任。

資料館每年可數碼化20部電影。(高仲明攝)

電影修復系列報道

【有片】預算案2000萬元撥款 數碼化半世紀菲林再「首映」

【有片】重燃菲林生命 電影修復員巧手重塑時代光影

+3

電影菲林彌足珍貴,一旦損壞,就需靠電影修復員治療,葉嘉謙就是其中一個「菲林醫生」。每當香港電影資料館搜集了影片,葉嘉謙就要開始「診症」。檢查影片狀況、數碼化至後期電腦修復,每個工序都心細如塵,需無比耐性。「你要很不怕悶,你平常看一齣電影,一秒行24格,一個半小時就看完一齣電影,我們就要面對一齣電影幾個月,逐格看,才可檢查或修補到它的問題和損壞。」

同一電影看30次 不麻木

葉嘉謙就試過,一齣電影要觀看30次,劇情能倒背如流。「已經習慣了,整齣電影的內容都知道了,不至於麻木,但會是一種工作。」此外,需要修復的電影大部分年過半百,即青年人眼中的「粵語殘片」,不會因應修復員的喜好而調節。

工作離不開熱誠,但葉嘉謙認為,對電影抱最大熱誠的「電影發燒友」未必能勝任:「一個電影發燒友,可能只會把電影看一遍。但我們修復電影不只會看一次,可能會看十次、廿次或更多。如果只單純愛看電影,未必會如你所願,可看到很多電影。」

職業病不慣到戲院睇戲 需分開數次欣賞

醫好舊電影,葉嘉謙卻患上「職業病」。「我現在比較少觀看電影,有少少職業病。我習慣一齣電影分開好多次去看,一齣電影有五至十卷菲林,我們每次是重複看同一本片,做檢查或修補,習慣了一套電影分開五至十段。少少不習慣(到戲院看電影),分開看可能輕鬆一點。」

旁人看似無趣,但葉嘉謙卻努力尋找樂趣,敬業樂業。「每次發現到有新問題,都會很雀躍。因為當我們發現問題後,又可以修正影片至原貌,挺有成功感。」葉續指,另一成功感是由於電影深入民心、膾炙人口,令名導演、演員的作品能重現銀幕,該喜悅感不足外人道。

影片檢查室中,老師傅先為菲林「初診」,評估其狀況是否適合修復。(高仲明攝)

技術員起薪14185元

踏入第五個年頭,葉嘉謙堅定地說會繼續為電影貢獻,把最好的畫面向觀眾呈現。「希望每一齣經過修復的電影,都可以過到自己,有時候放映的日期很迫近,也期望完整地向觀眾呈現。希望可以做到自己的標準,而非趕放映就交貨。」

香港電影資料館目前有六名實驗室技術員,主要協助執行與電影修復或科學有關的技術及實驗室工作。三級實驗室技術員的起薪點為14,185元,可逐步晉升為二級、一級實驗室技術員。應徵者需在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考獲五科成績達第2等級或以上,其中包括化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