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中大成長逾廿五載 教授嘆壓力增、「村落感」減 迫出學術成就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常言道學生是大學的重要資產,這些「資產」之所以能有效增值,便要歸功於一眾服務多年的教職員。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至今55載,談及今昔變遷,執教逾25年的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因研究成果感自豪,但他同時慨嘆,從前中大教員們時有聚頭,現今工作壓力大,參與康樂活動的教員已越來越少,「村落感」開始變得薄弱。
至於服務中大35年的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則觀察到現今大學生缺乏目標;又指當今制度下,學者們無時間思考研究內容,反而需花精神處理申請研究資金的文書工作。黃不諱言:「現時的學術成就是迫出來。」

(左起)視聽製作部技術員何旭榮、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及交通處司機陳樹培,均為中大長期服務獎得獎者。(盧翊銘攝)

中大月前舉行2018年度長期服務獎頒授典禮,共有29名員工獲頒「三十五年長期服務獎」、132名員工獲頒「二十五年長期服務獎」,以及92名員工獲頒「十五年長期服務獎」。

中大教職員足球會成員同獲長期服務獎

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視聽製作部技術員何旭榮及交通處司機陳樹培,均為長期服務獎得獎者。四人的背景及職責,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他們均是中大教職員足球會成員,曾多次代表中大出戰其他院校,包括香港大學、日本福岡大學、上海復旦大學和華南植物園等。

陳樹培於1983年加入中大後,先後任職保安處、校巴司機及貴賓車司機。任職貴賓車司機期間,陳樹培曾接載不少大人物,當中包括中國內地首名太空人楊利偉、已故中大前校長兼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等。

黃乃正、黃錦輝、何旭榮及陳樹培均是中大教職員足球會成員。(盧翊銘攝)

黃錦輝懷念研發「慧科搜索(Wisers)」

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於1993年加入中大,他於90年代研發「慧科搜索(Wisers)」,獲得多項殊榮。黃錦輝憶起該段輝煌日子,依然津津樂道,直言是服務中大25年來最難忘的一次經驗,全因慧科搜索是其首個成功的研究項目。

面對「過檔」邀請,黃錦輝均是一一拒絕:「(中大)工作環境很好,做生不如做熟啦!」

(盧翊銘攝)

慨嘆學生不知為何要讀大學

談及中大今昔差異,黃錦輝首先提及,90年代只有約2%學生能入讀大學,但當今入學率已升至三成,要跟學生「傾耐啲」循循善誘。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認同現今學生的心態跟過往不同:「以前學生很珍惜讀大學的機會,現時部分學生唔知點解要讀大學、唔知讀大學的目標。」

+1

感慨教職員為大學排名緊張

學生在變,教學環境亦在改變。黃錦輝直言,近年教員門較緊張世界大學排名,壓力因而增加,同事之間的相處時間、參加活動的時間減少。他憶述,過往有較多同事住在宿舍,他們會相約遠足、做運動;但當今因教務忙碌,康樂活動的參加人數大減,「『村落感』變得薄弱,作為活動搞手都有啲灰心。」

「現時的學術成就是迫出來,(中大教職員)需要努力向政府申請研究資金。」黃乃正說,自從香港設立研資局(RGC)、教資會(UGC)等機構後,科研變得十分制度化,很多院校要求教員發表特定數量的論文,以爭取研究資金,「應該俾更多時間年輕同事思考研究內容,而唔係花時間處理文書工作(paper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