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升學】港生擺脫學制束縛 赴台減壓升學 發挖收音興趣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每年平均有近兩千名港生赴台灣升學,港生王令譽是其中之一,他慨嘆本港教育制度只重視考試與分數,忽略個人專長發展,學習步伐急速、壓力大,「喺香港讀得唔開心」,遂前往台灣修讀喜愛的電影學科,從中尋覓收音師的志向。
喜愛欖球運動的李振權亦自知非「讀書材料」,難以考入本港大學,相反台灣大學收生彈性較大,故赴台發展體育興趣。

全球高校競爭、內地銀彈攻勢吸人  赴台學生減兩成 

目前有約7,700名港生在台灣讀書,是當地第二多數的留學生,首位為馬來西亞。不過,近三年赴台升學的港生數目呈下降的情況,根據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數據,經「聯合分發」及「單獨招生」渠道註冊的人數,由2016年2,037人,下跌至2018年的1,521人,跌幅為25%。

對於內地近年積極招攬香港學生,增加相應的獎學金名額與金額,本港前年又推出三萬元自資學券吸引本地生留港就讀;台灣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科長賴信任承認,有所影響,但認為除上述兩項因素外,港生適齡人口下降、全球高等院校招生競爭均影響收生數字。

公立大學校院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總幹事江大樹指,未來會加強台灣各大學與香港中學、提供副學位的自資院校「對接」措施,加強駐校宣傳,希望讓更多港生知道赴台升學渠道及機會。

留台港生王令譽慨嘆香港學制重視成績,忽視個人專長發展,直言「係香港讀得唔開心。」(胡家欣攝)

港生棄公大取錄 赴台修讀電影與電視學系

赴台人數雖降,但亦有不少港生在台圓夢。赴台港生王令譽一直心儀電影製作,三年前在中學文憑試取得16分,成績雖跨過大學收生門檻,但難以競逐心儀學科。他坦言,香港學制重視成績,不重視個人專長發展,視升讀大學為最可取出路,令讀書挫敗感強,「香港一嚟就問成績得唔得、掂唔掂、幾多分,但唔會睇你做嘅嘢係點,唔會問你背後出嚟嘅作品有幾好…喺香港讀得唔開心。」他原獲公開大學電影系取錄,但終決定放棄學位,到台灣義守大學修讀電影與電視學系。

台灣學習壓力相對較細,步伐不太急速,有空間思考前路,而且讀書理論不太多,着重應用與實踐。
王令譽

台灣學習壓力相對較細 課程重應用與實踐

在台灣留學三年,王令譽認為當地學習壓力相對較細,步伐不太急速,有空間思考前路,而且讀書理論不太多,着重應用與實踐,每個學期均需要與同學拍攝影片,從中涉獵不同製作崗位,發挖到收音志趣。「我好鍾意聽特殊嘅聲音,例如流水聲音、粉筆寫黑版嘅聲音。聽到細微嘅聲音,會好興奮,唔知點解。」王說,以往會不斷翻閱書本、請教學長等,以鑽研劇本所需要的聲音。

王令譽計劃畢業後在台北應徵收音師,他認為當地政府對藝術投資較多,而且有別於香港只有數間電視台,台灣有約百間電視台,發展空間相對較大,工作機會較多,他冀能夠在職場累積一、兩年經驗後再返港發展。他認為,影視行業着重技術多過學歷,不擔心台灣資歷在香港不被認可,「喺台灣呢段時間,就係訓練自己有出色嘅表現,返到香港做畀人睇。」

留台港生李振權表示,自言非讀書材料,幸台灣大學收生制度具彈性,可順利入讀心宜的長榮大學運動競技學系。(胡家欣攝)

台灣收生具彈性  DSE2分港生入運技系展所長

另一位在台港生李振權自言非讀書材料,高中成績屬中游位置,文憑試只獲兩分,但具有運動天份,中學時醉心欖球,加入校隊效力兩年,在學界打入首三甲成績。

李說,在學時周一至五放學後須受訓兩至三小時,難以兼顧學業與欖球訓練,當時已預料成績難以升讀香港本地大學體育學系,惟自資院校的相關文憑課程不太側重運動訓練,亦非自己心宜選擇。因此,後來知悉台灣長榮大學欖球隊是全國冠軍隊伍,亞洲大學邀請賽冠軍六年霸時,便報讀該校運動競技學系,以爭取體育發展的機會。

院校不考慮文憑成績

目前港生升讀台灣大學有五個途徑,李當時憑學校推薦、高中成績及體育戰績等,經「個人申請」成功入讀該學系,院校不會考慮文憑試成績。他慶幸,台灣大學收生彈性較大,加上學費相宜,令他可以繼續一展所長,期望在台灣累積足夠欖球運動經驗,學成返港,一圓職業欖球員夢。

台灣長榮大學欖球隊在學界享負盛名,屬全國冠軍隊伍,亞洲大學邀請賽冠軍六年霸。(胡家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