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網民兩動員行動「不似預期」 學者:休整期、非轉勢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反《逃犯條例》修訂及警方執法爭議的風暴仍未完結。有網民較早前發起昨日(7日)圍堵稅務大樓,惟最終門可羅雀;另有網民今日(8日)發起於海港城「和理非Happy Hour」活動,但發起人今日凌晨亦宣布取消行動。
連續兩日網民發起的抗爭行動,最後都未竟全功,令人關注反修例爭議發展的最新走向。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認為,這一場運動現時發展到達一個休整的階段,因為8月5日的罷工、不合作運動等,取得的效果並不算理想,估計抗爭者傾向謀定而後動,是正常之事。
但他認為,運動仍遠遠未到衰退期,因為民間的怒氣仍然未消,稍後可能仍然出現大規模的示威及衝突。

海港城「逛街」活動取消

原先在稅務大樓的行動,促使大樓方面加強保安,惟最終沒什麼示威者到場;原定今晚的海港城「和理非Happy Hour」行動,聲稱要「免費體驗」部分店舖的服務,影響其生意額。不過海港城最新貼出告示,指「除非有罪案發生,警察請勿進入」,以盡力確保商場內顧客的安全。

主辦的Telegram群組管理員經過商討後,認為已促使商場就應對警方表態,目的已經達到,決定取消行動。

鍾劍華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時分析,整場運動歷經兩個月,抗爭者感覺疲累、需要短暫「回氣」很正常。

他表示,另外也需注意的,是8月5日的大罷工行動,網民以鐵路不合作運動、大規模堵路、破壞交通燈等方式,阻礙市民上班,引起相當的不便,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的反應,是被批評「阻人返工」。

他認為,罷工整體的輿論引導效果,並不如想像中理想:「個效果出唔到嚟。」尤其近日香港政府和北京的回應,仍是寸步不讓,示威者傾向謹慎應對,仔細思考運動策略重新出發,是正常的事。

此外,鍾劍華認為連日衝突過後,示威者或許會覺得「唔一定次次要同警察撼到咁盡」,往後有可能會另想方法,將矛頭重新指向政府高層而非警方。

8月5日罷工當日,有人在不同的港鐵站阻礙列車車門關閉。(盧君朗攝)

五大訴求仍然強烈 尚待一個觸發點

不過,鍾劍華認為,現時運動遠遠未到衰敗時期。他指,現時民間的怒氣仍然很重,警方近日的執法行動,仍然不乏過火行為,其中拘捕浸會大學學生會會長方仲賢的行動,就引發市民包圍警署,而網民昨晚在尖沙咀的「觀星」聲援行動,人數仍然頗多,可見民怨仍在,市民會自行選擇參與哪些行動。

他指,6月至今的示威活動已有數百人被捕,人數相當多,包括只在現場急救但卻被控暴動罪的護士,這些市民上庭之時,相信同樣會有大批市民聲援。

他又指,民間的五大訴求仍然強烈,其中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和完全撤回修例,已是最大公約數,但政府仍然置若罔聞,政府和警方又繼續「擘大眼講大話」,譴責暴力時雙重標準。而這些問題一日不處理,一日都是個隨時會爆的炸彈,只須一個觸發點,大型衝突會再次爆發。

鍾劍華認為,運動需要一定休整時期屬正常,但不認為運動步入衰退。(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