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社會房屋政策不合格 八成受訪基層稱未能減輕壓力

撰文:張嘉敏
出版:更新:

本港房屋問題嚴峻,公屋輪候時間高達5.4年,不少基層市民被迫居於劏房等不適切住屋環境。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早前就社會房屋進行調查研究,涵蓋社會房屋及不適切居所的住戶。當中超過一半的社會房屋住戶認為政府的相關政策表現不理想,平均評分只有2.4分。同時有八成受訪者認為政策未能減輕住屋壓力。
有板間房住戶坦言雖然住屋環境差,但認為過渡性房屋入住期過短,未能確保能住至「上樓」,「畀都唔住。」聯席建議政府應為過渡性房屋基金「加碼」,並透過政策上的拆牆鬆綁,以提供更多單位。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就社會房屋發表調查結果。(高仲明攝)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於2019年8月至9月期間,就本港社會房屋政策收集201份有效問卷,當中156份為不適切房屋住户及45份為社會房屋住户。

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現居於社會房屋的住户稱,遷至社會房屋後只有間中、甚少及從未感到精神壓力。當中超過一半受訪住户表示不需擔心被迫遷及加租。至於身體狀況方面,超過七成受訪住户稱入住社會房屋後間中及經常感到健康良好,遠高於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受訪住户,他們只有近三成人稱感到健康良好。

受訪者認為社會房屋政策不合格

此外,對於政府的社會房屋政策,98%居於不適切住所的受訪住户認為現有社會房屋數量不足,超過八成人認為未能減輕基層住屋負擔。同時,調查又要求受訪的社會房屋住户為政府政策評分,以5分為最高分、0分為最低,當中超過一半人的評分為2分或以下,而平均分只有2.4分,屬於不合格。

霞姐(中)認為過渡房屋入住年期太短。(高仲明攝)

板間房住户批評過渡房屋居住期短

現與丈夫二人居於深水埗板間房單位的霞姐,一人依靠洗碗工作維生,以每月6,000至7,000元的收入養活夫妻二人及年長父親。她稱每月租金為2,400元,外加水電等費用,住屋開支已佔據全家收入幾乎一半,坦言負擔甚為沉重。而住屋環境亦甚為惡劣,全個單位共有7人同住,惟需要共用一個廁所,無論煮食及梳洗均要輪候;同時亦要不時擔心加租問題。她已經輪候公屋約5年,但依然未有任何回音,「連封信都冇。」對於過渡性房屋,她坦言不寄予希望,「畀都唔想去。」霞姐解釋因過渡性房屋多數只可入住2至3年,擔心到時未能上樓,需要再次另覓住處,「淨係想上到公屋,我冇其他要求㗎喇。」

偉林質疑政府未有善用空置工廈改建過渡房屋。(高仲明攝)

現居於葵涌區板間房單位的偉林,居住環境同樣惡劣,不僅單位內未有窗户,更要面對蝨患問題,「咬到我瞓唔到。」偉林因患有情緒病未能就業,現時依靠每月約6700元的綜援金度日。同樣正輪候公屋,偉林坦言希望可以獲編配到過渡性房屋,他質疑政府未有善用空置工廈改建為過渡性房屋。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早前就社會房屋進行調查研究,當中超過一半的社會房屋住戶認為,政府的相關政策表現不理想,平均評分只有2.4分。(高仲明攝)
李大成稱,政府短中期可透過增建過渡房屋及實施租務管制,解決房屋問題。(高仲明攝)

團體建議加碼過渡性房屋基金

聯席建議政府短中期應增加過渡性房屋的供應,包括簡化申建社會房屋的行政程序,及提供更多支援予有意改建單位的小業主,稱現時每間社會房屋只有30萬元津貼,容易令小業主卻步。他們又建議應為過渡性房屋基金「加碼」至80至90億元,以提供近一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並應付「硬件」及人手等「軟件」需要。其次他們建議政府應重推租務管制,聯席成員李大成稱政府可考慮以劏房户為起步點,並就舊有的條例作改善,認為政府有足夠政治力量推行,僅視乎是否有心去做。而長遠而言,聯席認為要增建公屋解決房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