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機會研究:95%中文教師指主流課程過深 不利非華語生學習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少數族裔學生在港學習困難重重,平機會早前委託樂施會及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進行研究,成功以問卷訪問逾百名校長及逾千位教師,9成半中文科教師認為,主流中文課程對非華語生而言,程度過深;亦有逾9成校長及教師認同,坊間缺乏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為對象,又能配合主流課程的教材。
研究團隊建議,港府應增撥資源,加強教育界對少數族裔學習支援。

年輕一代的少數族裔希望可如本地青年能於社會向上流,惟在現實學習上困難重重。(資料圖片)

研究團隊於2018年底期間,到訪9間小學,與33位校長及教師進行訪談,再在訪談基礎上,分別設計校長和教師問卷,並於去年上半年期間,進行學校問卷調查,共收回121份校長問卷和1,230份教師問卷,覆蓋全港超過4成有取錄非華語生的小學。

問卷調查顯示,超過95%中文科教師認為,主流中文課程對非華語生來說程度過深。38%中文科教師及逾半非中文科教師表示,有信心教導非華語生達至與華語生相近的水平。

教與學方面,各有逾9成校長及教師認同,坊間缺乏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為對象,又能配合主流課程的教材,教師往往需要自行預備教材、練習和各種調適評估,加重負擔。92%受訪校長認為,教育局提供給非華語生學習其他學科的支援缺乏,例如數學科、常識科等。

平機會署理營運總裁朱崇文表示,問卷結果反映指,老師對提升非華語生的學術水平沒有太大信心,實值得關注,亦令人憂慮,認為必須找出問題癥結,並嘗試尋求解決辦法。

平機會署理營運總裁朱崇文(右)指,老師對提升非華語生的學術水平沒有太大信心,實值得關注。(平機會提供)

促提高津貼金額以增聘教師

研究團隊建議,港府應提高津貼金額及按非華語生的人數比例發放,讓學校足以聘請助理小學學位教師,為非華語生提供高質素的增潤式教學支援;亦應額外提供津貼,讓學校能支援非華語生於非中文科的學習。

研究團隊又認為,應為老師提供一套能配合主流課程及「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完整教材,亦可鼓勵非華語生家長讓子女入讀幼稚園,並為幼稚園非華語生升小一的過渡期,提供暑期銜接課程,亦可由非政府組織提供家校合作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