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梁祖堯教走塑 幫襯農墟避買超市包膠蔬果 撐新鮮本地菜

撰文:勞敏儀 溫嘉敏
出版:更新:

疫情下「限聚令」仍未放寬、外賣生意大增,隨之而來是大批即棄餐具。近月把心思投放在農耕的舞台劇演員梁祖堯,早前與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在直播中教煮母親節走塑大餐,食材多是本地種植、購自農墟或直接從農地摘來,每一口也是食物的原味,「原來樹上熟嘅番茄係水果咁甜」。
談及走塑,梁祖堯對超市的過分包裝感恐怖,簡單如一個蔬果也被套上網袋、膠袋、標籤,倒不如自備盒子,免卻處理大批的膠袋。他認為走塑不麻煩,只是我們不習慣,回想過去一年社會上種種畫面,感覺「每人做少少、力量可以好大」,現在開始環保也為時未晚。

梁祖堯愛本地蔬果,以番茄為例,發現原來樹上熟的番茄如水果般甜。(黃舒慧攝)

回首2019社會事件:每人做少少力量可以好大

從舞台走入農田、從天台農夫至真正下田耕種,梁祖堯愛上本地農作物的原味,如自小不愛吃番茄的那陣「青味」,後才發現樹上熟的番茄如水果般甜;新鮮摘下來的火箭菜有芝麻味,但超市真空包裝的,僅餘下芥辣的辣味,芝麻味早已在運送途中流失。他不喜歡超市的過分包裝,購物過後累積的膠袋多得無法處理;也不喜歡被保鮮紙包裹的蔬菜,認為食材可以摸上手、聞到它的氣味,才是最好的揀食材方法。

梁祖堯曾在翻土時發現一個完好無缺的膠樽,上面的招紙是宣傳2008北京奧運的香港馬術比賽,12年後仍安詳埋在泥下,大感心寒,故買餸時必帶上膠盒,無論是肉類、海鮮,分類放入盒中,回家可直接放入雪櫃,避免「袋中袋中袋」情況再現。

他認同環保生活會帶來不便,自己嚴格地走塑也是一年內的事,回看過去一年社會發生的事件,感概「現在不做可能無將來,每一個人做少少,力量可以好大」,故實踐「裸買」生活。

+1

一旦農地變成石屎 破壞後便不能回頭

從前在天台種植,梁祖堯自言只是典型悠閒天台農夫,泥土、肥料等通通用錢解決,種植如同奢侈的興趣;當種植地點轉移至農場,發現買肥料已成一大支出,還不如堆肥,善用廚餘,對環境也好。

內地菜較本地菜便宜,連非時令的菜類亦有供應,但梁祖堯認為經歷長途跋涉的運輸過程,除了增加碳排放,逆天而行的種植或加入不少殺蟲劑,到買家手上仍只售「十蚊三份」,實想不到農夫的回報有多少。曾吃過本地農夫送上大棵菜心,又甜又滑,沒有半點澀味,原來這才是菜心的味道,他多次強調「每食一條大陸菜,香港就少一塊農地」,認為發展不一定破壞,一旦農地變成石屎,破壞後便不能回頭。

梁祖堯多在農墟購入食材,也打算今年出一本書專門說本地菜,笑言「不失敗食譜一定最受歡迎,但仍希望出一本有故仔的本地食材食譜」。(黃舒慧攝)

綠色和平:即棄包裝非保障安全

食物包膠情況在疫情下更見明顯。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表示,有包裝也不代表安全,最重要還是保持清潔,若環保袋及重用餐盒清洗乾淨,不會帶來衞生問題。她說,在抗疫時期難避免使用口罩及搓手液等,但仍有不少走塑途徑,例如買食材時減少無謂包裝、在家煮食代替外賣。

陳可淳表示,有包裝也不代表安全,最重要還是保持清潔。(黃舒慧攝)
梁祖堯早前與綠色和平合作,在直播中教煮母親節走塑大餐。(黃舒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