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歷史科談中日關係 教育局指資料片面譴責考評局:傷害國民感情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2020年中學文憑試歷史科(世史科)今日(14日)開考。今屆卷一第二題舉出「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詢問考生是否同意此說法,並須解釋答案。試題引來建制派議員及教育評議會批評。
教育局今日(14日)晚上發聲明,稱知悉今年文憑試的歷史科有試題附帶極為片面的資料,致試題具「引導性」,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教育局對公開試中出現如此設計的試題深感遺憾,並予以譴責。

2020年中學文憑試歷史科(世史科)5月14日開考。(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今年歷史科卷一歷史資料題分別涉及香港史、中國近代史、二戰及一戰史,其中第二題涉及20世紀上半葉中日兩國關係。歷史科教師李家宏認為,部分人在捕風捉影,教育評議會聲明的說法及批評只是建基於個人想法,而非將試卷當成是世史科的一部分看待,更將考題當成是茶餘飯後、娛樂化的話題,編撰試題的考評人員來說是不公平、不公道。他呼籲,各界人士不應用既有眼光看待本次考試。

教育局:考評局應嚴肅跟進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知悉歷史科卷一考題引起社會極大關注,指試題附帶極為片面的資料,致試題具「引導性」,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局方續稱:「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教育局對公開試中出現如此設計的試題深感遺憾,並予以譴責。」

教育局要求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嚴肅跟進,向公眾作出合理交代,並全面檢討出題機制,從速改善,以維護文憑試的公平性、公正性及可信性。

今屆卷一第二題舉出「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詢問考生是否同意此說法,並須解釋答案。

考評局較早前已回應指,今年歷史科試卷一題二涵蓋課程內主題甲「中國早期的現代化努力」及「日本在二十世紀初的現代化」兩個課題。題a及b按題目要求適當運用資料作答即可得分。題c所考核的是《課程及評估指引》第一章1.4「課程目標」所列「恰當地選用及組織史料,以提出合乎邏輯和前後一致的論點」的能力。考生作答時,需使用相關資料及相關時期內的史事作答,資料是評核工具的一部分,設題時主要看資料是否與課題相關,別無其他非學科的考慮。

考評局續說,歷史科設有「審題委員會」,負責有關試題及評卷指引的制訂工作,包括確保試卷的涵蓋範圍、水平和用詞都能適當地與課程和評核目標一致;委員會亦確保評卷指引能讓閱卷員易於遵循,並提供合理空間讓他們閱卷時運用其專業判斷。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今晚9時在Facebook專頁貼文,引述教聯會就今次試卷的聲明內容,質疑考評局人員有政治立場;並再引述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接受《大公報》專訪的說法,稱教育不可以成為「無掩雞籠」。

葉建源批評教育局行為粗暴,一味用情緒化方法回應問題,破壞考評局的公正性。(資料圖片)

葉建源:答題須運用到抗戰時期的史實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回應指,教育局似乎並不熟悉、不掌握世史科的出題及答題模式,因為相關題目屬於開放題目,學生需運用所學知識答題,而上述問題涵蓋至1945年,因此答題上須運用到抗戰時期的史實。他續指,試題所附設的資料並非必須運用或跟隨,世史科考題有時會要求考生指出資料的侷限,因此將試題資料當成考評人員的立場是不符事實。

由於世史科今日才完卷,葉建源擔心,目前教育局的聲明等於否定今年的試卷,對評卷老師、考生來說會帶來不確定因素。他又指,教育局譴責考評局的做法非常罕見,歷史上應從未發生,相關聲明十分武斷,「有打壓的味道」,他促請當局必須作更詳細解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