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港法規嚴格礙自動駕駛發展 未來或有電動船電動飛機

撰文:鍾妍
出版:更新:

電動車除了帶來零排放的環保效益,同時亦有智慧駕駛功能,現時已有多個團隊研究無人駕駛,未來或有機會使用附有自動泊車功能的電動車。有學者指出,目前除研發電動車外,亦有機會出現電動船、電動飛機等研發計劃,進一步減低碳排放。
惟本港法規嚴格,科研團隊工作在科研工作有掣肘,其中科大的無人車研究成品,已於內地投入應用階段,但港府審批要求嚴格,至今仍在試車階段。團隊接受《香港01》訪問時更指出,在香港要獲得相關試車許可證,花了近百萬元進行「成本手冊咁厚」的測試,並提交數據,其餘初創企業實難以加入無人車研發行列。

鄭家偉指,香港路面複雜,提行全自動駕駛有難度。(歐嘉樂攝)

法例礙科研發展 無人駕駛測試員被要求雙手扶軚

現時香港欠缺場地測試自動駕駛車輛,令本地研發有所掣肘。理工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鄭家偉指,現時申請落地手續繁複,有時只能「偷雞」於私人封閉的地方,測試自動駕駛技術;而部分條例亦不合時宜,如運輸署要求負責測試自動駕駛人士,在測試系統期間,仍要按交通規例,保持雙手放在軚盤上。

鄭家偉認為,香港路面情況複雜易受干擾,推行無人駕駛有難度,但自動泊車等技術,或可較容易實行,一解駕駛者泊車之苦。除電動車外,鄭家偉亦有研發電動船及電動飛機,他指,海上交通佔排放量3分1,現時已成功研發電動的噴射船及雙體電動船,而後者可以作救援或在海岸公園清理海面垃圾之用。惟他預料,最快要約10年後,電動船才能實際使用;至於電動飛機或需等數十年。

+5

科大無人車團隊︰為取試車牌照 花近百萬元進行76個測試

香港科技大學智能駕駛中心研發的低速無人車,現時已開始在內地生產,深圳富士康園區、山東淄博工業園區內已開始實地使用作運貨之用,但同款無人車在香港,就只能在科大範圍內測試行走。

中心執行主任何志堅指,運輸署的規定過分嚴格,「其實嚴格啲係好事,但太嚴格會承擔唔到,頂唔順個費用」,指科大為取得運輸署牌照,須進行76個測試,要聘人封起科大校園內的路段進行,僅一日就花費6位數字,為完成測試共封了三、四個晚上,用了近百萬元。

運輸署預計本年度會着手研究修例,訂定測試自動駕駛車輛所需的條件和配套措施,鼓勵自動駕駛車輛的發展和應用。何志堅期望政府可以劃出指定測試區,讓研究人員可以在場地內,方便進行無人車路面測試。

香港科技大學智能駕駛中心執行主任何志堅指,運輸署要求進行的測試「成本手冊咁厚」,期望可以放寬,方便進行研究。(盧翊銘攝)

研發遠程駕駛艙 貨車司機或許可WFH

何志堅認為,香港有一定條件發展自動駕駛,指香港路面複雜,若能成功於香港使用,「去邊都行得通,有競爭優勢」。他說,香港有亞太最好的人才儲備,亦有內地供應製造零件,而政府和大學資金雄厚,有助無人車的投資發展,只要法例上放寬,增加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究資助,香港的團隊有望發展成下一個無人機巨頭「大疆創新」般的企業。

何志堅指,目前有意把低速無人車調整得更「aggressive(進取)」,如讓車輛在無障礙物的區域,加速至時速50至60公里,亦有研發遠程駕駛艙,以後貨車司機或許也能「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亦會研究「機械狗」等,協助在路上提供送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