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裔女生苦練廣東話入港大護理系 擬製多語言圖表助醫患臨床溝通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移民潮下,不少香港人舉家移民,部份學生轉到海外升學,但有兩名巴基斯坦裔女生則決意留港,希望回饋香港社會。
苦練至操流利廣東話的巴裔女生簡佩芝(Kainaat)說,中學時發現不少同學要告假陪家人覆診或求醫,亦有巴裔婦女因溝通能力不足,未了解清楚不同治療方案的優劣而下決定,故她應考DSE後,經JUPAS入讀香港大學護理系,期望將來成為溝通橋樑,讓非華語人士得到更妥善的醫療照顧。她計劃製作含有中英文及烏爾都語的圖表,供病人指出不適的部位及病徵,協助醫護斷症。

巴基斯坦裔學生簡佩芝(Kainaat)是港大護理學三年級生,她能說流利廣東話。(鄧穎琳攝)

難忘有巴裔乳癌患者寧回巴基斯坦醫治

港大護理學三年級生簡佩芝(Kainaat),是在港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裔女生。她感激中學老師多次說明學習廣東話的重要性,以廣東話歌、電視劇吸引她學中文,令她操流利廣東話。她又說,不少中學同學上學日會告假陪家人求診,發現大多非華語生的家庭成員不擅長以中英文溝通,甚至因語言不通影響治療。

她舉例說,有巴裔婦女確診乳癌後,疑因溝通不足,選擇回巴基斯坦接受治療,「佢話返巴基斯坦只需抽癌細胞,但香港醫生要切除整邊乳房,所以返去醫,但其實係香港醫生考慮到復發可能性先有咁樣嘅建議,但她未必聽得明。」

經考慮後,簡佩芝認為香港護士工作專業且備受尊重,而港大校園位置方便、國際生比例高、交流機會廣,故應考DSE後,經JUPAS升讀港大護理系,希望將來成為護士,服務港人之餘,亦可成溝通橋樑,讓非華語人士得到更妥善的醫療照顧。

擬製烏爾都語圖表 為伊斯蘭教女病人調解

除了親自投身醫護界助人,簡佩芝計劃設計中英文及烏爾都語並存的圖表,列出身體不同部份及臨床常見不適症狀,方便醫生及病人溝通。

另外,她直言公院醫護未必了解伊斯蘭教傳統,致不少年長婦女即使生病亦不願求醫,她期望將來可從中調解,減低文化差異影響:「伊斯蘭教會包頭、著長袖,如果突然拉起衫袖量血壓、抽血或要輸血,佢哋會唔舒服或者大反應;有人擔心捐血者食豬肉令輸血包『唔乾淨』,但其實好多時(醫護)事先問一問,有(心理)準備會好好多!」

巴基斯坦裔學生古嘉蕙(Lareb)說,因廣東話說話能力未算流暢,故在眾多親友建議下選報港大,認為港大同學均操流利英文,令她輕易融入大學生活。(鄧穎琳攝)

巴裔女生立志當教師 鼓勵非華語生向上

另一巴基斯坦裔女生古嘉蕙(Lareb),是港大文理學士一年級生。在香港長大的她說,中小學老師均認為非華語生數學水平較差,只教基本課程,令不少非華語生對數學缺乏信心,惟香港教學制度著重數學,非華語生若放棄數學將無緣升大學,故她計劃將來報讀教育文憑,任數學教師,以自己作例子鼓勵非華語生努力向上。

巴基斯坦裔學生簡佩芝(Kainaat)(左)及古嘉蕙(Lareb)(右)在港長大,熱愛香港,希望日後回饋香港社會,故不打算離港。(鄧穎琳攝)

非華語生讀護理、教育科增多

香港大學表示,每年均會透過大學聯招(JUPAS)錄取本地非華語生,過去5年每年平均錄取約60至70名非華語生,屬本港大專院校中最多。校方透露,以往較多非華語生選讀文理學士或工程系;近兩年護理、教育及商科亦漸受非華語生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