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過渡屋項目延誤 荃灣水管屋僅餘兩「水管」作住居住單位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房屋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一般家庭輪候公屋時間長達6年,刷新23年新高,去年《施政報告》建議將過渡性房屋加碼至2萬伙,以緩解劏房戶的燃眉之急。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27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有六個項目因地區諮詢和技術問題等而延誤,包括由仁濟醫院董事局營運的荃灣海興路橋底的首個「水管屋」項目,管道型設計已「擱置」,僅餘兩個「水管」作居住單位,其餘單位改為方形設計,但單位總數可增至210伙,預料將於7月動工,明年中竣工,較最初計劃延誤兩年半。

前荃灣信義學校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因工友相繼染疫,而影響進度一個多月,但已在本月中入伙。(樂善堂圖片)

運輸及房屋局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提到,截止本月,《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共批出35個項目,相關進度大致順利,當中早前被徵用作社區隔離設施的元朗江夏圍和同心村兩個大型項目較預期早落成,惟由樂善堂社會房屋計劃「樂屋」改建、位於荃灣象山邨的前荃灣信義學校項目,因工友相繼染疫,而影響進度一個多月,但已在本月中入伙。

另有六個項目亦出現延誤,包括荃灣海興路和海角街交界、葵涌業成街、大埔船灣黃魚灘、葵涌油麻磡路、前救世軍三聖邨劉伍英學校,以及長沙灣長順街項目,相關項目因需時處理地區諮詢時收到的不同意見、在項目發展過程中遇上技術問題、需較多時間諮詢專業顧問和進行招標工作及受惡劣天氣等所影響而延遲約1至6個月。

「水管屋」已難產,仁濟決定其設計改為方形。(仁濟提供)

當中延誤情況較為嚴重的是由仁濟醫院董事局營運、位於荃灣海興路橋底的首個「水管屋」項目,該項目原本預計2020年底便可提供約124個單位,惟仁濟今年3月才重新招標,預料7月才開始動工,明年6月竣工,亦即較最初的評估遲兩年半。

運房局提到,仁濟已修改相關過渡性房屋的設計,將「水管屋」大幅減少至5個,當中兩個會試驗作居住單位,餘下3個管道型單元則會用作物業管理用途和居民共用的活動空間,以增加成本效益。

不過,該項目可使用毗鄰相連土地,令單位總數由原本預計的最多130個,增至210個,增幅達61.5% 。

荃灣海興路興建全港首個「水管屋」計劃,拖延兩年,至今仍未動工。(資料圖片/楊榮飛攝)

仁濟早前回覆《香港01》查詢時表示,2019年初諮詢公眾後,有關過渡性房屋設計已由原來的「水管屋」,改為以方形混凝土建築物為主體的建築群,並在去年7月招標,惟回標結果的金額超出獲政府批款總額,工程顧問認為需要調整項目的多項設計細節,故上月才重新招標。

運房局引述資助計劃的規定指,在空置土地上搭建臨時構築物提供的過渡性房屋,每個單位的資助上限為55萬元,而最終造價將視乎招標結果而定。

已有足夠土地建1.9萬伙過渡屋單位

另外,運房局又在文件中提到,已覓得足夠土地,提供逾1.9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當中超過2,600個單位正在營運,超過4,100伙正在動工興建,預料會在本年內落成尚運,約1.15萬個單位已啟動前期工作,預料明年內或之前可落成營運,另有約有1,200個單位的項目正深入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