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海洋公園陷入財困 重新定位始可救亡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香港海洋公園現金不足以支撐至9月,政府上周五(5月15日)匆忙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54億港元,以供公園未來12個月的營運開支及償還貸款之用。海洋公園陷入結構財困,已虧損多年,反修例運動和新冠肺炎疫情火上加油,造成結業危機。社會上對其去留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與其斥巨資幫它「吊命」,不如任由關門大吉,騰出土地興建公屋,滿足市民居住之需;亦有市民認同海洋公園多年來為港人服務,應盡力保留這個香港標誌,而且它曾經盈利,今天的困局涉及經營不善等因素,需要更換管理層。
海洋公園是存是廢,不應單以情緒主導判斷,更不應隨意「斬纜」,影響旅遊業和香港的整體聲譽,更要兼顧員工權益,只有理性思考海洋公園的作用,才能判斷其存廢的意義。

有不少市民不分政見,呼籲任由海洋公園結業並利用其土地建設公屋,甚至連公園董事局副主席劉鳴煒也表示建樓是一種可能。這種呼聲反映了香港當下不爭的社會現實—房屋問題是香港深層次結構矛盾的徵結,直接影響整個社會每一個領域的改革,解決這個問題是大多數市民的共識。事實上,樓價高企、公屋供應又不足,不同階層的市民均難覓安居之所,故此寄望「廢園建屋」,實在可以理解。

話分兩頭,即便海洋公園連年虧損,人流有所下降,但至上年度為止,仍有近570萬到訪人次。有人批評海洋公園接待大量內地客致本港遊客難以入園,這顯然不符事實。按海洋公園在年報中所述,本地遊客增長一直強勁,連海洋公園旁的酒店也表示有三成住客為本地人。而且,作為重點旅遊項目,海洋公園也帶來了逾2,000個工作崗位。

公園董事局副主席劉鳴煒曾表示建樓是一種可能。(梁鵬威攝)

廢園建屋非首選 公園具社會價值

對於一部份人晦氣地提出海洋公園應該讓出土地建屋,這種意見只是視為對港府在房屋議題上不作為欠認知。然而,當提出「廢園建屋」時,我們不應忘記本港還有很多更理想的選擇。曾經讓香港各個階層都爭論的粉嶺高爾夫球場存廢與海洋公園目前面對的情況形成強烈對比。

雖然海洋公園有鐵路沿線之便,但粉嶺高球場佔地約170公頃,相對於海洋公園的91.5公頃大得多,而且地形比海洋公園更易於發展成住宅。更重要的是,海洋公園是每年至少服務幾百萬人次的旅遊景點,入場費相宜,普羅市民皆可負擔,對旅遊業貢獻良多,也是許多本地家庭消閒享樂的重要場所;粉嶺高球場則只服務一小撮富豪和少數運動員。做事必須符合公平原則,兩者都是政府土地,以覓地建屋而言,應先尋找對社會貢獻低、影響人數少的土地,譬如高球場、大量分布在新界的棕地,然後才是海洋公園這些本身已具一定社會貢獻的設施。如果當下我們因為一時之氣而斷言「廢園建屋」,卻任由粉嶺高球場和新界各種荒廢農地逍遙在外,就只是再一次證明香港對社會公義認知不足,可以公然漠視。更何況海洋公園承載大量基礎建設投資,純粹從財務和經濟效益來看,顯然是這幾類設施中最值得保留的。

保留海洋公園不能是為了懷舊或者集體記憶,這是感情用事,絕不可取。海洋公園確實面對一系列結構性的經營問題。一方面,公園旅客人數因廣東地區的其他主題樂園競爭而長期受到壓力,到訪旅客數字近年有下降趨勢。這除了是受到短期經濟環境影響所致,入園人數亦漸漸由2012/13年度的770萬人次,按年下滑至上年度570萬人次。公園的經營團隊看來是束手無策,既然如此,必須替換重組,以解決經營困局,而非輕言放棄。

由於定位不清,海洋公園財務結構無從適應,以往通過借貸支持擴張增添設施,經營效益又未如理想,令經常性支出構成沉重壓力,形成結構性財赤。公園的利息支出由2011/12年度的1.04億元增加至去年度的2.45億元,不足十年間翻倍有多,甚至超出日常機器的維修及保養費用。這些問題在去年的反修例運動及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致旅客大幅減少之前已經存在,絕非一時三刻造成。

保留海洋公園不能是為了懷舊或者集體記憶,這是感情用事,絕不可取。(資料圖片)

借助商業化手段 紓緩結構性財赤

今年1月政府建議向海洋公園提供106億元撥款,款項除了包括短期經營費用,尚包含長期發展之用。如果將來經營有道,公園還有望扭轉虧損勢頭,達至收支平衡。由於情況急速惡化,此次申請的54億元撥款僅夠營運12個月,根本無法解決結構性財赤問題。以當下疫情和社會騷亂情況估計,內地旅客可能較長時間無法恢復,12個月後,海洋公園必然再要求撥款以支持營運。這種撥款方式充其量只夠公園「吊命」,讓人擔心撥款可能成為無底深潭。這種局面絕不能憑着劉鳴煒強調公園「盛載着四十三年港人的集體回憶」一句話可以扭轉。

關鍵的問題是,到底港人如何理解海洋公園,這是大家應認真面對和尋找答案的。海洋公園於1977年成立之初主要由政府及賽馬會負責其支出,至1987年通過《海洋公園公司條例》才獨立成一間非牟利機構,理論上是自負盈虧。《條例》第17條有關海洋公園職能提到公園是「公眾康樂及教育設施」,主要作「一般康樂或教育之用」。只是,公園自1987年自負盈虧後,營運漸趨商業化,在2003年至2014年盛智文任主席時,更達到商業化的頂峰,儼然一座主題樂園。海洋公園今日很多設施根本與康樂或教育並無關係。甚至乎,公園以圈養動物作商業經營,引起一些來自保育界的批評。

海洋公園的「初心」是作為康樂和教育設施服務香港市民,唯近年這方面的功能漸漸被主題公園的定位沖淡。其實香港大部份康樂與教育設施都未能做到自負盈虧而需要公帑支持,但它們肩負了社會責任,不可能只因為需要政府財政負擔便隨便說任其關閉。單以《條例》草擬時的「公眾康樂」和「教育」而論,其實都有社會功能,而且是香港需要的,即使長期用公帑補貼也不為過。海洋公園作為政府全資擁有的設施,應當重組其業務,重新彰顯其保育和教育價值,平衡社會價值與商業經營之間的關係,那才不枉其設立「初心」,亦不費政府再繼續以公帑支持其營運的用心。

配合教育與保育 讓金漆招牌發光

海洋公園過去長時間強調自己作為主題樂園經營,亦有成功自負盈虧的時候,這反映了其作為主題樂園的一面亦有可取之處,如果能將這種經營與作為保育及教育之用的海洋公園整合認識,應該是最佳選項。海洋公園由政府全資擁有,主席亦由政府任免,但會否因為有政府作後盾而變成官僚?它是否就如政府控股的港鐵一樣純粹是商業運作?這些是海洋公園管理層必須說明的,亦是政府在檢討中必須質疑的。

政府必須堅持專業和商業經營海洋公園,扭轉主題公園的效益,賺取盈利,達到自負盈虧,從而以商業經營供養保育教育功能之目標。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政府必須重整其財務結構,強化資本,制訂長遠發展戰略,優化精英團隊,必須讓其進入良性循環,在這種原則之下,政府注資是理所當然,亦是出師有名,符合社會利益。這項工作必須包括制訂具中長期意義的香港旅遊經濟發展戰略,讓海洋公園成為其中一個支撐點,同時制訂針對海洋公園的教育和保育規劃,強化它與這兩個領域的協同發展,成為教育保育政策的主導機構之一。

海洋公園是不折不扣的香港品牌,就像香港本身這個金漆招牌,因為政府的不作為,以及整個社會身處時代轉型挑戰而不自知,一直無法扭轉過去十幾年的發展困局,近年的社會騷亂及嚴重的貧富差距就是這種不思進取的結果,海洋公園只是其中一個連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假若我們都以「俱往矣」的放棄態度任由其倒閉,這雖可免卻一些麻煩和開支,卻只是另一種逃避,無助紓緩社會矛盾和解決實際問題。

海洋公園是不折不扣的香港品牌,就像香港本身這個金漆招牌,因為政府的不作為,以及整個社會身處時代轉型挑戰而不自知,一直無法扭轉過去十幾年的發展困局。(資料圖片)

社會上下是否要用同樣的態度處理香港這個曾經閃耀的東方之珠?最近「攬炒論」的政治威脅就是考驗我們是否依然珍惜香港,願意為它傾盡全力。我們認為,香港社會應當拿出決心和魄力,找出海洋公園的病根所在並對症下藥,才能重新打造一個港人引以為傲的海洋公園。這亦應該是面對香港社會各種問題的態度,我們絕不能輕言放棄,必須抱着改革思維,痛下決心,破除僵化教條,衝破不合時宜、妨礙社會前行的既得利益結構,讓香港這個金漆招牌煥發生機。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5月18日出版的第214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您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