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穗會為船二】乘客陳楚翹在斜坡步行中 想起當年推冰塊工人

撰文:楊文娟
出版:更新:

如果可以花五個月跟一個地方相處,比起平日匆匆路過的人,一定能看到更多不一樣的風景。2017年夏天開始,三位年輕藝術家,劉清華、陳楚翹、葉啓俊與中環藝穗會日見夜見五個月。
藝穗會的建築外形似一艘貨輪,未填海前曾經位處臨海邊界,此次展覽的策展人羅偉珊以客貨船為意象,帶着藝術家探索「客貨船」過去的種種。五個月的駐場,就像五個月的航行,「歸來」後三位藝術家的作品散落整個藝穗會--陳麗玲畫廊及咖啡館內乃至藝穗會建築外圍,參觀人士可跟住地下箭嘴遊走整個空間。
記者向各參展藝術家發出同一個問題:「我本來以為_________,然後我發現__________」,讓藝術家解說駐場五個月的經歷和發現。

我本來以為走路的力氣用完就會到達一處,然後我發現,路況會被習慣,但意外沒完沒了。
陳楚翹
香港藝術家陳楚翹。(陳楚翹)

嬌弱纖纖的陳楚翹,看似不多做運動,但她很喜歡走路,甚至創作也與走路有關。

她回想自己每一次去中環都有目的性,總是從一點到一點,甚少在中間停留。她相信對不是住在中環的人來說,去中環離不開返工、蒲吧、找機遇,各人都有到達的地方。然而,她十分好奇各人從地鐵站到目的地中間有何發生、做了什麼。

陳楚翹作品《斜坡》,牛奶糕被運送於輸送帶上。(鄧倩螢攝)

走路需要一刻安定

此次參加藝術家駐場計劃,為了從不同方位認識藝穗會,陳楚翹與其他兩位藝術家不斷圍住建築物轉圈。90年出生的陳楚翹形容自己很虧,走到半路已感疲累想停下來,但雲咸街行人路又斜又窄,路人不停上上下下,一停下就已塞住交通。「想停頓,其實是身體的自然反應。或我看到街上招牌,想發呆想一想,這些人基本有的反應已不容許。」要停下的話,只可以走進咖啡館或店舖,尋找一刻安定。

一路走,陳楚翹想起,舊牛奶公司的搬運工人當年都走同一條路。當年用作冷藏的冰塊是從美國北部千里迢迢船運進港,在皇后大道中卸貨後,由人手推上由石頭砌成的雲咸街。走在同一條路,雖然形式不同,周圍風景也早已時過境遷,但搬運工人與陳楚翹無非都是為了「做好呢份工」。

盒中存放着什麼?(鄧倩螢攝)
陳楚翹作品《斜坡》。(鄧倩螢攝)

「比起安定,我更適合遊牧」

不過,每天重重覆覆地走到藝穗會,習慣從不同方向朝藝穗會進發,陳楚翹沒預料到,腳的肌肉已習慣了路況,當她走上雲咸街,已適應上一級與下一級中間會走兩步,或到某一個位置可以跳級。這些經驗讓她明白到,如果沒有一個終點或明確的目標,自己不需要於固定一點停下,就可以靈活隨水而流,遊牧式地觀察所有事情。

如此的設想,她想到當年的牛奶公司廣告,除了標榜牛奶健康美味外,背景多為典型的、線性的美好生活想像。陳楚翹很想探索,搬運工人努力工作,是否真的帶來安定生活?或者,安定的生活是否生活的唯一追求?作品《斜坡》的輸送帶猶如傾斜的雲咸街,香味撲鼻的牛奶糕在輪送帶上緩慢上升,但有時滑落,有時快到達終點又向後翻滾,有時完成旅程跌倒在地,不同的意外彷彿真實的生活狀態。你有在輸送帶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嗎?

「客貨船軼事」參展藝術家,左起:葉啓俊、劉清華、陳楚翹。(鄧倩螢攝)

藝術家Profile

陳楚翹,2015 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士課程。藝術實踐於走路與迷路的來回復返之間,前者要求對周遭事物保持敏銳之必要,後者填補萬物間無形脈絡的想像。作品運用繪畫、雕塑、裝置及錄像等多種媒介。2017 年於日本 Art Centre Ongoing 駐留,舉辦個展《物之會議》。

「客貨船軼事」展覽Poster。(藝穗會)

「客貨船軼事」展覽

日期:即日至1月30日

地點:中環藝穗會(中環下亞厘畢道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