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五星紅旗登上「白色大陸」 他7下冰洋26天建起南極長城站

撰文:當代中國
出版:更新:

2024年是中國開展南極科考第40年,此際中國在「白色大陸」上已建起了5個考察站,南極事務和科研話語權不斷提升。而這一切,要從七下冰洋、26天建起長城站的南極拓荒者郭琨說起。

郭琨遇難題:怎麽開展南極工作

郭琨畢業於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圖為他年輕時的照片。 (網上圖片)

郭琨1935年出生在河北淶水,畢業於哈爾濱的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氣象專業。

上世紀80年代初,在國家海洋局工作的郭琨,被調到新成立的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擔任主任,他第一個任務是要搞清楚南極是甚麽樣子、為甚麽研究南極、怎麽開展南極工作。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洲,人迹罕至。(網上圖片)

1959年,在南極建有科考站的美、英、蘇、日等12個國家簽訂《南極條約》,此後陸續有其他國家加入。可是直至80年代初,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中國,一直是南極的「旁觀者」。為了科研,也為了戰略考慮,中國不能在南極事務上再缺席。

但郭琨和當時所有中國人一樣,對南極都非常陌生。他只能到圖書館尋找極為有限的資料,再參考其他國家做法......中國的南極探索就由此艱難起步。

被逐出會場 郭昆:莫大恥辱

中國探索南極起步雖晚,但近年發展迅速,至今已是南極科考最具實力國家之一。圖為2019年,中國科考隊員在南極冰蓋上架設自動氣象站。(網上圖片)

1983年,中國終於成為《南極條約》締約國。那年的9月,郭琨等3人第一次代表中國出席《南極條約》國際會議,他沒料到此行的遭遇是屈辱。

《南極條約》成員分締約國和協商國,只有在南極建有考察站的協商國,才可以參加實質討論和表決。會議到了實質討論階段,屬締約國身份,甚至未有科考隊踏足南極的中國,代表團被要求退場,「到戶外喝咖啡」。

中國1984年開始南極科考,但當時使用的「向陽紅10號」船並無破冰或抗冰能力。(網上圖片)

郭琨說,他「幾乎是含着眼淚」離開會場的,「當時我就想,堂堂10億人口的國家在這裏沒有發言權、表決權,還被人逐出會場,這是一種莫大的恥辱」。

他當即立誓:「不在南極建立我們自己的考察站,我絕不會再參加這樣的會議!」

郭琨高舉五星旗登上「白色大陸」

在建造長城站期間,郭琨和其他隊員一樣,只能露天匆匆用餐,然後接着工作。(網上圖片)

第二年,國家決定派隊考察南極,並建立第一個考察站──長城站,郭琨被任命為這支考察隊的隊長。因為經濟能力有限,當局目標是花更少的錢,在南極「爭取一立足之地」。

南極是冰雪世界,中國那時卻連能破冰或抗冰的專業船隻也沒,只能用設備簡陋的科考船「向陽紅10號」代替;一同出發的有海軍打撈救生船「J121號」。

在建造長城站期間,郭琨和其他隊員一樣,只能露天匆匆用餐,然後接着工作。(網上圖片)

由科學家、軍人、建築工人、記者組成的近600人隊伍,1984年11月20日從上海起航。據郭琨回憶,出海不久他們就遇上大風浪,隊員們晚上睡覺還得把自己綁在床上,防止被晃下來;浪助船高,沒坐過船的隊員大部份受不了,有隊員吐了13次,最後四肢抽筋......

這一年的12月30日,科考隊幾經艱辛,到達目的地南極喬治王島麥克斯威爾灣,郭琨高舉五星紅旗,帶領隊員登上「白色大陸」。

選址被搶佔 郭琨壓力山大

建設長城站的物資,相當一部份要靠隊員人手卸船。圖為隊員在冰冷海水中搬運物資。(網上圖片)

因為「向陽紅10號」無抗冰、破冰能力的先天不足,必須在南極短暫夏天結束前撤離,留給郭琨和隊員的時間非常有限。

然而此際大家竟發現,構思中的建站選址,已被早十多天抵達的另一國考隊搭帳篷佔據了。怎麼辦?壓力落在隊長郭琨身上,他毅然決定:「長城站必須完成,因為這一步不邁出去,後面的設想都無從實現。」

郭琨(戴太陽眼鏡)是中國南極科考的開拓者,也是見證者。(網上圖片)

郭琨要求重新選址,所有科考隊員全部上岸,兵分兩路尋找有水源、地基結實的地方。一周後,科考隊把長城站新址定在菲爾德斯半島東岸。

接下來,20名「突擊隊員」靠着無比意志,每10分鐘換班一次,在冰冷海水中日夜趕工,3天成了一座可座卸貨的碼頭。此後大家又用120小時,把500多噸物資全部運上岸、送到建站地點。

郭琨帶隊建站 每天工作18小時

中國科考隊登陸南極後僅個多月便建成長城站,圖為長城站落成典禮。(網上圖片)

建站工程正式開始,隊員們不論科學家還是後勤人員,全員都成為「建築工」。大家每天工作十七八小時,在惡劣環境中挖建地基、用中國運來的組件搭建房屋,「寒冷、饑餓、極其疲憊」是建設者們最多的回憶。

1985年2月16日,中國人登陸南極的40多天後,長城站終於建成,中國人在南極有了立足之地。扣除選址、卸運物資,真正用於建站工程的時間只有26天。

長城站經過多年來的擴建,已有7座主體建築,夏季可容納60人,冬季可供20人越冬考察。(網上圖片)

在長城站落成典禮上,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當天,從南極傳來的喜訊傳遍全國。

再有一個好消息是,初建的長城站按計劃只作為夏季站,而科考隊人員對其運作和儲存情況作深入分析後,確認它已具備越冬條件,8名隊員遂留在長城站作首次越冬科研考察,長城站升級為常年站。

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建成常年站,南極考察史上絕無僅有。

民族榮譽 郭琨:拼了命也得做好

郭琨後來不能走路,與他在南極工作的經歷有關。圖為郭琨晚年作客央視節目。(網上圖片)

長城站建成8個月後,郭琨參加第十三次《南極條約》會議,有投票權的國家一致同意中國加入協商國行列。至此,中國在南極事務上有了話語權。

郭琨接受傳媒訪問曾說,長城站為中國極地科考「闖出路子、邁開了步子,贏得了權益,打下了基礎,開辟了一個新的紀元」。

此後中國探索南極腳步加快,作為開拓者的郭琨還參與了此後的中山站,以及極地科考船「雪龍號」的建設;他先後七下南極,經歷無數驚險....

秦嶺站是中國第五個南極站,於2024年2月落成。(網上圖片)

從1984年長城站開始,中國如今在南極已有5個考察站,包括2024年2月落成的秦嶺站;還擁有兩艘專用極地科考船,包括國產的「雪龍2」.....

郭琨晚年因腿腳傷患,無法走路,這與早年在南極嚴寒地方工作有關,但他無怨無悔。提到當年南極初建考察站,郭琨說:「事關民族榮譽、國家尊嚴,我就是拼了老命,也得把這事件做好!」

2019年4月3日,郭琨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閱讀:從「向陽紅10號」到「雪龍2號」 四代考察船見證中國極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