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米芝蓮指南2020榜單惹眾怒 網紅食家:你們是不是恨北京?

撰文:外灘
出版:更新:

米芝蓮在中國的水土不服還在持續,北京榜單今天首度開啟又引發了大家的吐槽模式。

剛剛,首版2020北京米芝蓮指南發布。榜單中收錄了20家一星餐廳,2家二星餐廳和1家三星餐廳。其中,新榮記(新源南路)勇奪三星桂冠。

北京米芝蓮三星餐廳新榮記環境及菜色(點圖放大)↓↓↓

+5

北京米芝蓮二星餐廳京召尹、屋裡廂環境及菜色(點圖放大)↓↓↓

+6

北京米芝蓮一星餐廳(點圖放大)↓↓↓

+7

對於這一榜單,北京吃貨們都憤怒了。其實早在11月18日,提前公佈的米芝蓮「必比登推介」餐廳名單,也成了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北京值得推薦的平民餐廳,難道就是這些名不副實的店嗎?有當地網紅食家做了這樣的發言:「米芝蓮,你們是不是恨北京?」

這是自米芝蓮進入中國以來,第3次引發巨大爭議了。種種爭議不斷的現狀,讓人不禁有了疑問: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審視《米芝蓮美食指南》的價值?

北京米芝蓮又成了重災區

連續3年,米芝蓮的上海榜單和廣州榜單,其評選標準都受到了不少質疑。而剛剛頒布的首版《北京米芝蓮》,整體上相當平庸,有人吐槽一星榜單簡直是烤鴨榜。上海菜去北京拿了個二星,更讓北京當地人開起了群嘲模式。

回想起前陣子的首版《北京必比登推介》,也是引起了廣泛討論:很多人覺得推薦的餐廳名不副實。因氣味不佳而接受度很差的滷煮、豆汁上榜也頗多爭議。整個推介讓人感覺沒有研究過北京美食,反倒像個來到陌生城市的觀光客,看到什麼都覺得新鮮。

這樣的情形,再次顯示出米芝蓮這兩年遇到的瓶頸:由於相隔遙遠、文化差異巨大,離開了歐洲的《米芝蓮指南》,難免會有些「水土不服」,在遇到當地特殊的食物、環境和習俗時,便沒有辦法充分地理解。

米芝蓮是一家總部設於法國克萊蒙費朗的輪胎生產商。(VCG)

日本壽司之神摘星事件引起爭議

不僅僅是北京榜單和必比登受到爭議,11月26日頒布的《東京米芝蓮指南》也引發了一眾討論。令人頗感意外的是,連續12年被評為米芝蓮三星的「數寄屋橋次郎本店」壽司店卻從榜單中消失了。該店背後的主理人正是被譽為日本「日本壽司之神」的小野二郎。

據米芝蓮方表示:「數寄屋橋次郎本店」被「摘星」跟對方不開放普通客人預約有關。來這裡吃壽司,必須是常客和有特殊渠道的人才能預訂。然而這樣的要求,並不符合米芝蓮的評選標準。他們希望自己介紹的每家餐廳,都是大家可以任意前往和品嚐的。有網友表示,沒有新客人的「壽司之神」,將來必定人氣會驟減。

紀錄片《小野二郎:壽司夢》(Jiro Dreams of Sushi)劇照

而有些粉絲卻認為,被米芝蓮「摘星」是一件好事,這意味著這家頂級的壽司店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不必再承受來自米芝蓮的束縛和壓力了。在此前的10多年裡,小野二郎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Sukiyabashi Jiro)一直憑藉最高水準的壽司受到米芝蓮和全世界食客的青睞:不僅招待過Hugh Jackman、Anne Hathaway這樣的世界級明星,甚至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都要特意選在這裡招待奧巴馬。

按照一般人的觀點,這裡的環境堪稱樸素:位於地下一層的狹小店面僅有10個座位,需要用洗手間的話,還要特意去外面。在這裡用餐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不僅要承受高達30000 日元的起價,還要嚴格遵守用餐的規矩:小野二郎會要求顧客在第一時間吃下做好的壽司,整個流程緊鑼密鼓,容不得半點喘息。

日本美食家山本益弘就不止一次說過,在這家店裡用餐你心裡不僅充滿期待和崇拜,甚至會感到緊張、害怕。即便如此,幾乎沒有人會放棄來這裡吃一餐的機會。在食客的眼中,這裡的壽司「值得用一生等待」。

小野二郎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小紅書@Carina_皇甫)

壽司的美味,一半在於食材,另一半則在於廚師的技術。而無論從哪方面講,「數寄屋橋次郎」的壽司都是當之無愧的頂級美食。為了保證味道處在最佳狀態,小野二郎的壽司選用的都是最頂級的新鮮食材。供應商們每天都會特意留出最好的食材供小野二郎使用,這是長期交往下來達成的一種默契。

不僅自己身體力行,對每一個員工,小野二郎也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在日本,無論是什麼餐廳都會在顧客入座後提供毛巾或濕巾,非常人性化。而在小野二郎先生的店裡,亦是如此,只是他們這裡提供的是熱乎乎的毛巾。就這樣一件再小不過的事情,卻是每位學徒來店的第一課。他們必須學會用手擰燙毛巾,一開始會燙傷手,很痛苦。如果沒學會擰毛巾,就絕對不能碰魚。

有學徒甚至在來的第一天就逃走了,因為受不了壽司店的嚴格訓練。「我練習煎蛋很久了,以為自己沒問題,但在實際操作時,卻總是搞砸。他們一直說:『不行,不夠好。』」十年的基礎訓練完畢,一名學徒終於夠格煎蛋,卻發現自己似乎永遠無法滿足師傅們的標準。他又花了4 個月,經歷200 多個失敗品後做出了第一個合格的成品;當小野二郎終於承認這名學徒為「職人」時,他高興得哭了。

隨著壽司店的名氣越來越大,無數客人爭先恐後地來到這裡,想要品嚐壽司之神帶來的絕妙風味,但嚴格到苛刻的預約制度,讓很多人最終都無法如願以償:即便是最寬鬆的時候,也需要在每月1號預訂下個月的座位,過時不候。無獨有偶,同為日本頂級壽司店之一的齋藤壽司,這一次也因為僅接受熟客預訂,而落選米芝蓮三星。

對每一個員工,小野二郎也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小紅書@Co)

這或許會讓很多人感到困惑:為什麼他們寧願將美食界的頂級榮譽拱手讓人,也不願意改變一下自己的經營方式呢?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在日本絕非孤例。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曾獲米芝蓮一星的魚料理店Sakanadokoro Koetsu也表示,米芝蓮星級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困擾——相比於蜂擁而至的新客人,他更願意接待那些熟識的老主顧。

這種只願接待熟客的經營方式,是日本所獨有的一道風景:傳統的店主和廚師,十分珍惜他們和熟客之間的「絆」——在日本的文化語境下,這個詞語代表著人和人之間最緊密的聯結。同時,熟客意味著相互了解,便可以根據客人的實際情況調整菜品,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技術。

小野二郎便是這麼做的。在客人用餐時,他會根據顧客的不同性別、偏好和習慣安排座位,調整製作手法和上菜流程。如果一下子來了大量的陌生客人,這些便都無從談起了。不能把壽司做出最好的效果,這對於追求極致的小野二郎來說,是絕對不可容忍的。

韓國主廚起訴:不要給我米芝蓮了

除此以外,近日來自韓國的主廚Eo Yun-gwon因為未能將自己的餐廳從榜單上撤下而起訴米芝蓮。Eo Yun-gwon認為,米芝蓮榜單用170家餐廳代表首爾的美食「簡直就是笑話」,也並不願意進入這個「殘酷的系統」。

Eo Yun-gwon多次給米芝蓮去信,要求撤下星級、退出榜單(Facebook@어윤권)

而在此前,他多次給米芝蓮去信,要求撤下星級、退出榜單,但根本沒有效果,這才有了這次的起訴事件。而來自異國的米芝蓮指南,很難理解這樣的情感和邏輯。雙方的分歧的來源就在於此,這才有了今天摘星的尷尬局面。 同時,這樣的舉動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讓全世界眾多餐廳趨之若鶩的米芝蓮星級,真的珍貴到一定要爭取到手不可嗎?

米芝蓮是榮耀,也是負擔

毫無疑問的是,憑藉高標準的美食推薦,《米芝蓮指南》一直是全世界聲譽最高的美食指南之一,世界各地的許多廚師,都把獲得米芝蓮星級評分系統中的最高評價:米芝蓮三星,作為職業生涯的最高目標。但只有戴上這頂光芒炫目的桂冠的人才能明白,至高榮譽帶來的很可能並不是享受,而是難以承受的巨大壓力。

壓力首先來自精神方面。作為全世界最具信譽度的美食指南之一,米芝蓮的評價標準是公認的嚴格,一旦餐廳的食物不再符合米芝蓮的標準和喜好,就會失去相應的星級。降星對於一家餐廳來說,很可能意味著滅頂之災——根據《紐約客》的統計,每失去一顆星,餐廳的訂座率就會下降25%。而如果從頂級的三星降到兩星,則會成為美食界巨大的醜聞。

更讓大廚們感到緊張的是,為了保證公正度,《米芝蓮指南》採用了最隱秘的探店形式:暗訪。這些不知何時會出現在餐廳裡的匿名評審員,讓世界知名的大廚每天都提心吊膽、疲憊不已。甚至有人因為不堪重負,走上了極端的道路。早在1966年,一位名叫Alain Zick的廚師,就因為餐廳失去了2顆星而自盡。2003年,法國明星主廚Bernard Loiseau在家自盡身亡。身邊的朋友表示,很可能是餐廳將被降星的傳聞,最終壓垮了他。

2003年,法國明星主廚Bernard Loiseau在家自盡身亡。身邊的朋友表示,很可能是餐廳將被降星的傳聞,最終壓垮了他。(Facebook@Bernard Loiseau)

與此同時,米芝蓮餐廳需要承受的,還有來自物質上的壓力。2017年,法國廚師Jérôme Brochot給《米芝蓮指南》寫信,希望放棄自己的星級。原因在於,為了維持米芝蓮星級餐廳的標準,他必須使用昂貴、新鮮的食材,已經到了當地居民難以負擔的程度,以至於餐廳一直門可羅雀。

「過去的三年就是一場災難。」 Jérôme Brochot這樣說道。

2017年,法國廚師Jérôme Brochot給《米芝蓮指南》寫信,希望放棄自己的星級。(Facebook@Jerome Brochot)

更典型的例子出現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每當有餐廳登上米芝蓮推薦榜單,緊隨其後的就是房租的大幅度增長,讓許多擁有幾十年歷史的老店,一下子難以為繼。2016年,佳佳甜品在榮登《米芝蓮指南2016》的街頭小吃推薦後,很快收到通知,月租由9萬元上漲到22萬元,增加了1.4倍,要負擔房租,店裡必須每月賣出超過1.1萬份糖水。

佳佳甜品(Instagram@florentinapuri)

這樣的重壓之下,已經有不少廚師選擇歸還或拒絕米芝蓮授予的評級,或者乾脆關閉餐廳,以此來獲得解脫。2014年,比利時't Huis van Lede餐廳的大廚Frederick Dhooge選擇放棄餐廳擁有的星級,理由是,他想要「自由自在地做炸雞,而不被被人指手畫腳說,這不是米芝蓮水準的菜」。

2017年,連續20年獲得米芝蓮三星的餐廳Le Suquet的名廚,也是米芝蓮廚師的代表人物Sébastien Bras也表示,希望《米芝蓮指南》將他的餐廳從榜單中除名,他認為,自己的菜是為客人製作的,而非為了評審員。

如今的《米芝蓮美食指南》,帶來的已經遠遠不只是榮譽和名望。這並非《米芝蓮美食指南》的本意——但正如同樣選擇放棄星級的西班牙廚師Julio Biosca所說的:「問題不在指南本身,而在於『圍繞它成長的縮影』。」

放棄星級的西班牙廚師Julio Biosca。(Facebook@Julio Biosca)

米芝蓮是美食的標準嗎?

如今,擁有100多年曆史的《米芝蓮美食指南》,正在面臨一個全新的問題:它似乎變得不再那麼令人信服了。在過去,《米芝蓮指南》所採取的偏法式的標準,在法國本土乃至整個歐洲大陸都能暢通無阻。但隨著評選範圍的逐漸擴大,不同地域在飲食上的巨大差異,已經讓《米芝蓮指南》顯得有些應付不來了。

問題首先出現在了美國。2005年,米芝蓮發布了《紐約餐廳指南》,至少獲得1星的39家星級餐廳中,卻沒有包含紐約市民最喜愛的聯合廣場咖啡館(Union Square Cafe)——在此之前,它曾被《紐約時報》評為三星級餐廳。

這下子讓不少咖啡館的粉絲大動肝火,懷疑米芝蓮對紐約的餐廳抱有偏見——《紐約時報》稱,在2星及以上的餐廳中,一半以上都可以視為法式餐廳。

這樣的問題在亞洲表現得格外明顯。在日本特別是關西地區,很多廚師對米芝蓮並不感興趣。他們不認為這家來自法國的美食榜單,能夠對日本料理有充足的理解。

從韓國主廚訴米芝蓮、 「壽司之神」退榜,到在中國一次次引發爭議的推介,都說明了同一個問題:想要真正做出符合世界不同地區、國家實際情況的美食指南,米芝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北京米芝蓮指南》(michelin.com)

關於《米芝蓮美食指南》的爭論,直到今天還在繼續著。有人認為,米芝蓮自有其評價標準,無需加以質疑;也有人覺得,一本《米芝蓮指南》,是無法評價全世界種類如此繁多的美食的。

當然,有著嚴格標準和豐富經驗的《米芝蓮美食指南》,的確有著不一般的分量。但正所謂「食無定味,適口者珍」,美味並非由紙面上的標準所決定,它更需要用味蕾和心親自去體會和感受,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