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教育】是培育子女 還是滿足家長內心需要?

撰文:育兒教室
出版:更新:

曾經有位媽媽憂心忡忡的向我訴說,六歲的兒子Paul一向熱愛數學,每天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計數、列公式。凡是遇到任何與數字相關的,他總是不問個明白誓不罷休。可是,Paul近來對數學表現得愈來愈提不起勁,甚至可以用抗拒來形容。媽媽擔心長此下去,會白白浪費了兒子的天賦。
究竟當中發生了甚麼事,令Paul出現了這個轉變?
【編按:作者為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鄧軍樂 (Kelvin)】

為Paul進行了遊戲輔導一段時間,有兩次的對話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次深刻的對話,出現在與Paul的第一次見面。在該節遊戲的過程中,我一直觀察到他每隔數分鐘便會望向沙漏 (遊戲室內的計時器) 一次。

「Paul Paul似乎好想知道遊戲環節仲剩返幾多時間喎!」我嘗試表達他的想法。

「係呀!我仲有好多玩具未同你玩㗎!」Paul帶點著急的跟我說。

「嗯嗯!你好鍾意玩呢度啲玩具,想把握多啲時間同哥哥玩?」我再次反映出他的意願。

「係呀!我返到屋企無機會玩㗎啦!」他的語氣中有點失望,續道:「其實我好想喺屋企都可以玩!但冇時間,因為我要計數…」

第二次深刻的對話,出現在與Paul的第五次見面。當時他正穿上鞋子,準備離開遊戲室。

「Kelvin哥哥,你星期日使唔使返工㗎?」Paul帶稚氣的聲線與他認真的態度相映成趣。

我承認這個出乎意料的問題令我反應不過來。我稍稍思考了一會後答道:「哥哥星期日係唔使返工㗎,係休息時間。」

他「哦」了一聲,低下頭,似乎正沉思著什麼。

「嗯,哥哥感覺到你有啲嘢諗緊喎。」我嘗試引導他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唔明呀,你明明要返工,又咁老,星期日都可以休息。我呀,咁細個,唔使返工,星期日都無得休息!我要補習、上堂,返到屋企仲要做數學練習㗎!仲有…」他滔滔不絕的說,不難察覺他心中的怨氣。

為了更理解Paul的情況,我努力嘗試忽略「老」這個字,並找來了Paul媽媽。

與Paul媽媽傾談後,事情終於水落石出。原來半年前,Paul的班主任觀察到他於數學方面過人的潛質及熱忱,叮囑Paul媽媽好好栽培他。Paul媽媽聽到這句說話,可謂又驚又喜。一方面為兒子的天賦感到欣喜,而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未能為他提供適當的學習機會,耽誤了他的發展。

正因為這份「害怕做得不夠」的焦慮,她一口氣為Paul密集式安排了各種不同的「數學」訓練及課程:速算班、珠心算班、數研思維班,甚至是兒童理財班等等。從此,在Paul的心中,鑽研數學是他必須面對、「被安排」的一份苦差。再者,「數學」的世界那麼大,這些訓練課程真的全屬Paul感興趣的範疇嗎?最後,Paul對數學的內在動機 (Intrinsic motivation) 慢慢被這些訓練課程磨蝕,更開始變得抗拒數學。

作為家長,當得知孩子在某範疇擁有天賦及熱誠時,難免會有種「想做多少少」的感覺,希望多加培育。的確,循序漸進地為孩子提供愉快、具挑戰性又合乎孩子能力及興趣的學習機會,絕對有助他們發揮潛能。可是,若家長安排孩子學習時操之過急、揠苗助長,或會帶來反效果。

因此,各位家長在計劃如何培育具天賦的孩子時,不妨時刻反思:「究竟這些計劃,是滿足孩子的需要,還是自己的內心需要?」

「Kelvin哥哥,我星期日終於有得休息啦!」聽到Paul 的這句說話,我深信在不久的將來,他會慢慢重燃對數學的那團火。

*以上故事人物純屬筆者據資優教育及遊戲治療經驗而創作出來的虛構個案。

作者簡介

鄧軍樂 (Kelvin)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現於資優教育發展中心從事資優生心理輔導及家長教育。他積極提倡品格及情緒教育,並深信千里馬,也要依靠伯樂的知人識才,方能舉蹄奔馳,發揮潛能。

專欄名稱及介紹

資優教育發展中心 [香港科技大學]  – 優栽 · 悠哉

凝聚資優社群,加強資優生、家長及教育工作者溝通、交流,同心協力,以關愛點燃資優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