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2-6歲兒童簡易音樂學習法 在家也可以激發音樂潛能

撰文:媽媽寶寶
出版:更新:

父母和孩子一起從事音樂活動,除了給予孩子豐富的感覺刺激,也能增進親子感情,為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父母可循序漸進,依據孩子的年紀以及發展能力,在家中安排適合的音樂遊戲。

2-4歲孩子的音樂活動

怎麼讓音樂教育落實在生活中呢?嘉寶老師談到,2-4歲的孩子,由於語言和認知發展還不夠成熟,可以透過有意義的音樂活動建立對聲音的認識,除了讓孩子用身體、聲音去表現出聽到音樂的感受外,也讓孩子多注意生活周遭的聲音,激發其創造力及觀察力。

2歲

1. 仔細聽一聽

各種聲音都能成為音樂的一部分,家長可從生活周遭的聲音著手,帶著孩子觀察鳥叫聲、車子的聲響等。

2. 手舞足蹈

父母可以播放輕柔的音樂,帶著孩子跟著音樂隨意地搖擺舞蹈、拍打身體,啟發孩子和音樂互動。

3. 聲音模仿秀

除了讓孩子接收音樂刺激,父母也能透過繪本,展現講話聲以外的音色,並帶著孩子哼唱,模仿不同聲音,例如:交通工具、動物的叫聲,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聲音也可以成為一項樂器。

家長可從生活周遭的聲音著手,帶著2歲孩子觀察鳥叫聲、車子的聲響等。(視覺中國/GettyImages)

3歲

1. 聲音比一比

孩子在3歲後,由於已經認識更多詞彙,父母可以用具體的形容詞,帶領孩子描述生活中的聲響,讓他對聲音有更深刻的印象和連結。例如:「獅子吼叫的聲音好大聲」、「小鳥唱歌的聲音好高呀」。孩子學會一些簡單的形容詞後,父母能進而帶著孩子發現生活中對比的聲音,例如:「汽車好大聲,鴿子的咕咕聲卻好小聲」。

2. 猜猜看,這是什麼聲音

累積聆聽的經驗之後,父母能彈奏樂器,或利用有聲書、網路上的音樂資源播放不同的聲響,例如:動物的吼叫聲、拍手的聲音等,讓孩子在沒有圖像的輔助下,體驗用耳朵辨識不同聲音。

3. 一起來跳舞

在這個階段,家長可提供更有節奏性,類似舞曲風格的音樂,帶著孩子一起搖擺、律動,隨著不同風格的音樂,親子搖擺的方式也能有所不同。

4歲

4歲又可以如何寓聲音於教育呢?按圖看 ▼

5-6歲孩子的音樂活動

5、6歲,是孩子能較穩定學習樂器的年紀,孩子肢體動作已逐漸成熟,並能夠理解音樂中抽象符號代表的意義。父母可預備學習音樂的環境,帶領孩子認識不同的樂器,盡可能增加直接探索樂器的機會,若家長有演奏樂器的能力,建議演奏給孩子聽,讓他更深刻體會音樂的魅力。

5-6歲又可以如何寓聲音於教育呢?按圖看 ▼

5歲

6歲

【本文獲「媽媽寶寶」授權轉載,原文:家中也可以玩音樂!2~6歲親子音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