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教育】讓孩子自由去玩 瑞典媽媽:全家人禁用智能產品

撰文:鄧煥儀
出版:更新:

當香港的教育制度一直為人詬病,未知別國的家庭與學習氛圍,又有沒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在聖誕節前夕,記者到訪瑞典駐港總領事賀思桐(Helena Storm)的官邸。除了談談瑞典家庭的親子聖誕習俗,她也分享作為一個在職媽媽,跟子女的相處點滴,以及瑞典教育的核心價值。
攝影:龔嘉盛

瑞典駐港總領事賀思桐(Helena Storm)

放下手機 抽時間與孩子交流

Helena在四年半前,與法藉丈夫帶同現年五歲半的龍鳳胎來港,及後在香港誕下現年兩歲半的幼女。在瑞典家庭裡,父親與母親的角色並沒有明顯的分別,他們視「家長」為團隊工作,一同肩負起教養責任,為同一個家庭付出。「在父母的分工上,每個家庭都不一樣,以我們為例,爸爸負責照顧子女起居飲食,我則在外工作。」

Helena育有三名子女

Helena認為,作為家長,最大的任務是讓孩子保持好奇心,成為一個慷慨、善良的人。而更重要的,是盡量在百忙之中,抽時間陪伴孩子。「孩子不在乎你跟他們玩什麼,只想你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一起進行親子活動,表現出你對他們的興趣。儘管再忙,也提醒自己抽時間與孩子讀讀瑞典文學、下廚、捉棋、逛菜市場。」

Helena還分享了他們家庭的一個「小家規」,就是孩子不可在家裡使用智能產品,就連她自己也不例外。「即使是大人,我也有感使用電話時會猶如上癮,不由自主的滑動屏幕,不知不覺間浪費很多時間。因為與瑞典的時差,有時我需要在家處理工作,我會提醒自己要適時放下手機、平板電腦,與子女作真實的交流。在他們這年紀,會聽從和牢記我們曾說的話。他們不會做你告訴他去做的事,而是模仿父母,因此我們要謹言慎行。做個好榜樣,也是家長其中一個重要的責任。」

+10

不設個人評分 極少聘請私人補習

不少父母生怕孩子在學校學得不夠透徹,為催谷孩子成績,也會聘用私人補習老師。Helena卻指,這個情況在瑞典幾乎不會出現。「瑞典教育著重團隊合作,多於個人成就。我在14歲時,才有第一個學習評級。你在班中的位置從來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學習進度。就如我當初在大學修讀法律,每份功課也是4至5位同學一起合作,大家會一起盡最大努力去完成。即使來到法律考試,你也可以帶任何物件進入考場,包括筆記、書本,因為考試不是在測試你的知識,而是你的解難能力。」

刺激孩子的創意發展,亦是瑞典教育的另一核心,而「玩」便是重要一環。「要讓孩子自由去玩,小孩就是透過『玩』來學習創新,只要你給予他們時間,他們可以把客廳幻化成海洋。」Helena補充,從幼稚園開始,瑞典教育已著重訓練孩子的思考模式與解難能力。「學園內設有規則,但大人同時會向他們解釋為什麼會存有這條規則,我認為這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當我們跟他們說『你要每天刷牙』、『回家後要洗手』,他們總會問『為什麼?』。我們可鼓勵孩子思考,他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理應足以讓他們自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