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不買法國口罩 西方擺脫不了「中國製造」?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早前香港政府推出可重用銅芯口罩,被譏為似是在臉上套內褲,街頭也確實沒幾個人戴,連高官們都不統一撐場,喜歡戴外科口罩的還是戴外科口罩。有網民更拿法國製造的可重用織物口罩作對比,貼上幾張法國總統馬克龍親自配戴的示範圖,說是法國產品貼面和有型云云,與港製版本是天淵之別。

法國官員急救亡怨氣沖天

可是怎樣被馬克龍戴黑罩的模樣迷倒都好,法製口罩現時在法國銷情慘淡,生產商損失慘重,主導其事的政府官員要急急腳開會商議救亡辦法。究竟是甚麼令到「法國製造」崩潰呢?據《巴黎人報》於6月7日報道,原兇是中國製造的單次用外科口罩。

官方對著傳媒叫苦連天,他們認為法國民眾習慣了大多由中國進口的外科口罩,「集體想像」裡認為比織物口罩更可靠。更加困擾官員的是,大企業也不支持政府極力推銷的公私合作產品,選擇派單次用口罩給員工,等於不跟從生態環境和「我們經濟」的遊戲規則。

法國總統馬克龍。(資料圖片)

語氣堪比怨婦,官方還特意跟《巴黎人報》說,可重用口罩每個售價為3至5歐元,可重複使用20次,除開每次使用的成本為0.15至0.25歐元(折合約1.32至2.21元港幣),所以在他們的算盤中,法製口罩明明比每個賣0.55至0.60歐元(折合約4.85至 5.29元港幣)的單次用口罩更便宜,可惜費盡唇舌都說服不了法國人民相信「耐用度」是有價有市的。

搶購中國口罩慘遭美國「截劫」

由官員的怨氣就猜得到,政府風風火火搞「法國製造」,一廂情願地以為兼顧經濟和生態,市場力量就會跟著官僚計劃走,可是法國人偏偏就不買法國貨,選擇要買中國貨,官方亦是無可奈何。

是次「進口替代」失敗反映法國製造業本地化之難,也顯示西方要與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分手,代價和門檻都十分之高。

🔻更多馬克龍戴口罩的照片🔻(詳情請點閱:勁過CU Mask?馬克龍示範戴法國製型格口罩 獲讚時尚與實用並存

+2

事緣歐美疫情自2月底起大爆發,觸發各國搶購中國醫療物資。法國在「口罩大戰」之中屢屢受挫,例如所訂批次遭美國以高數倍的現金開價「截劫」,迫使法方要動員保護在華採購鏈,建立中法專屬「空橋」。有見國家仰賴於人,馬克龍在3月底就呼籲:年底前完成口罩自主生產,必須重建法國和歐盟主權。

「口罩大戰」淪為「口罩泡沫」

豈料事隔還不夠幾個月,法國口罩是做出來了,但成為滯銷的倉底貨,被中國口罩在市場上打得七零八落。如今生產商計劃到海外促銷,相信又會一頭撞上新一場銷情災難,因為「口罩大戰」早就淪為「口罩泡沫」,連他們的中國競爭對手都有不少要慘蝕收場,又怎能預期會在價格戰紅海裡殺得出一條血路呢?

🔻更多馬克龍戴口罩的照片🔻(詳情請點閱:勁過CU Mask?馬克龍示範戴法國製型格口罩 獲讚時尚與實用並存

+1

單就口罩這一項商品,中國佔絕對主導地位,若果霎時間要「去中國化」,西方就不得不要交付沉重學費,一是要冒上相當風險地投入公私資源,二是要克服根深蒂固的市場結構和消費慣性,三是無法確保可以達致優於中國的性價比,結果是勞民傷財的機會率並不低。這是否又再次證實「中國是最大贏家」呢?

首先,口罩之為新聞話題備受關注,適逢中國製造業於此類別專美,但當講到光刻機、航空引擎和電腦軟件等高科技產品,情況就剛好相反。其次,改革開放即證明,現存貿易比較優勢並不是牢不可破,經濟體是有可能改變自身在供應鏈所處位置的。其三,經濟利益並不代表一切,正如「防火長城」雖然限制本國消費者的選擇,但北京於此就顯然偏向於安全至上。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