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近1/4中小企業停擺 復工復產背後危機遠未結束

撰文:孫瀾
出版:更新:

在新冠肺炎陰霾籠罩美歐的同時,中國似乎已邁過疫情爆發的「至暗時刻」,邁出了恢復國內經濟秩序的腳步。但很多中國人直觀感受到,伴隨疫情而來的經濟危機遠遠沒有結束。

推動復工復產,恢復中國經濟的活力,是中國的執政黨和中國政府正在做的事情。中共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9至4月1日赴浙江考察,透露出一個明確信號,即中國政府的工作重點開始轉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來推動經濟的全面恢復。

4月3日,武漢蔡林記吉慶街店,工作人員和一位前來自提餐品的市民核對外賣信息。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武漢老字號美食店復工營業上線外賣業務。(中新社)

在4月2日召開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上述小組組長、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定下下一階段中國政府的工作基調——「優化防控措施,有力有序積極推進復工復產」。

在這場被認為對全球經濟破壞程度,甚於2008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機面前,中國經濟遭到不小的打擊,承載了大量就業的中小企業首當其衝。

中國工信部3月30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中小企業復工率達76%。這一數據相加於之前,無疑是向好的轉變。這一數據在一個月前的2月26日是32.8%。但反過來講,這意味着還有至少接近1/4的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習近平近日到浙江調研。(網絡圖片)

尤其是佔到中國經濟總量近54%,承載了大量就業的服務業等第三產業,更是面臨生死考驗。

中國中小企業復工率向好的數據,並不能夠直接表明中小企業已經渡過難關,這之中包括已經復工的很多企業,也在生存線上艱難掙扎。據了解,很多中小企業已經持續數月不能足額發放工資,有的企業僅僅發放最低標準的工資。這樣的企業不在少數。很多上述類型企業的員工,則處在「隱性失業」的惡劣處境之中,遭遇停薪留職(只給繳納社保)、拖欠工資、直接降薪、變相降薪的人不在少數。

《財新網》此前曾發布《當前中國失業情況和對策》分析報告,報告顯示,目前兩種方法——行業分步估算和總量奧肯定律(就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估算的摩擦性失業——因季節性或技術性原因而引起的失業,總規模在1.5億至2億人之間。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摩擦性失業情況500萬人,中小型工業企業的摩擦性失業情況接近2,000萬人,服務業的摩擦性失業情況接近1.8億人。這一預測無疑是悲觀的。但即便折半,其中的危機也是顯而易見的。

3月23日,工人在上海納鐵福傳動系統有限公司武漢工廠工作。(中新社)

這部分人屬於低儲蓄、低收入和高負擔群體,上述文章建言:為了維持經濟社會的穩定,建議應該對這部分人群和所在的行業採取一些結構性的政策扶持。這無疑也是具有合理性的。

有分析指出,一方面可以考慮給予摩擦性失業人群適度的生活補貼,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狀況。此前,有媒體就曾呼籲國家發放消費券,這不失為一種紓困手段。

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加大對中小企業,特別是針對第三產業的扶持力度和廣度,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在這一點上,中國政府已經採取得力措施,據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中國的金融機構已經向5000多家疫情防控企業發放2000多億元專項貸款。

3月21日,杭州,眾多復工者在站台集合。(中新社)

中國各省也出台了相應的幫扶政策,比如,黑龍江建立100億元中小企業穩企穩崗基金,江蘇省工信廳江蘇銀行向582戶企業授信139億元,等等。中國政府也承諾採取有效措施加大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幫扶紓困力度。

然而,這些可能只是杯水車薪。中國政府無疑需要採取更為強而有力的措施,強化扶持力度和擴展扶持廣度,為中小企業紓困,緩解可能由此引發的失業潮。

當然,新冠肺炎對歐美國家經濟的衝擊,相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華爾街日報》4月3日報道,隨着新冠疫情衝擊美國經濟,上週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達到創紀錄的660萬人。這一龐大的申領數字是兩週前尋求失業救濟的330萬人的兩倍。

失業救濟金是向失業人員提供的臨時經濟救助,申領人數可反映出裁員情況。過去兩週約有6%的美國勞動力申請失業救濟金,該比例高於2月底時的0.3%,這表明疫情對美國經濟的破壞性衝擊正日益擴大。美國各州都顯示出,上週來自餐飲業、零售業、貿易業和建築業等一系列行業的人員都在申請失業救濟金。

如果將新冠肺炎疫情比作是一場戰爭的話——它現在確實是一場全人類針對新冠病毒的戰爭,那麼,在這場戰爭中所比拼的,可能不是誰最後倒下,而是誰最先重新站起來。

如果中國想要如同率先成功扭轉新冠疫情般, 第一個從經濟危機中率先重新站起來,可能需要做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