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美貿易格局為何發生鉅變

撰文:李文杰
出版:更新: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近日於創新工場十週年的投資者年會上發表演講,表示要理解貿易格局的變化,首先要知道中美巨大貿易逆差出現的原因,那就是中國跟美國的比較優勢不同。

他表示,從1978年至1984年,中美之間的貿易基本平衡,中國從美國進口多,出口少。後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從1985年只佔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0.3%到現在變成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大約45%。貿易逆差的巨大變化,導致中美關係緊張, 所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美國從19世紀末以後成為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它的工資水平在全世界最高,所以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就沒有比較優勢。

東亞經濟相對落後,收入水平低。所以,東亞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有比較優勢。一開始是日本,後來是亞州四小龍,美國的貿易逆差也從日本轉移到亞洲四小龍。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後,美國的貿易逆差以相同的原因轉移到中國。美國跟亞洲四小龍跟日本,由逆差變成順差,逆差都集中在中國,這是比較優勢變化的結果。

林毅夫指,中美貿易逆差,是比較優勢變化的結果。(路透社)

林毅夫指,美國這種貿易的形態實際上二戰以後就形成了,並且在80年代的時候美國對外貿易逆差80%以上是來自於東亞經濟,最高的年份還超過100%。現在美國對東亞的貿易逆差從中國角度來講0.3%變成45%,好像增加了很多,但是它對整個東亞的貿易逆差從原來80%多,甚至超過100%降到現在只有60%左右,這樣看,美國對外的貿易逆差擴大並不是中國造成的。

美國對外貿易逆差增長過快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結構性問題。美國的政府消費跟百姓消費非常多,儲蓄非常低。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消費多、儲蓄低,國內生產滿足不了國內需要,就要從國外進口,那就會有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