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馬千金小姐】陳佩珊奔向70回馬拉松 「練跑如終生研習」

撰文:來稿
出版:更新:

編按:《步走族》邀請「渣馬千金小姐」書寫自己的跑步歷程,「大師姐」陳佩珊(Peggy)在香港馬拉松舉行前夕,壓軸出場。
尋覓千金的過程,有兩位千金小姐都推介我邀請Peggy。果然,Peggy的故事從錯誤開始,帶着堅持與毅力,紀錄一次又一次跑上高點。明天是她的第70回全馬賽事。
長長文字,如香港跑界一則「近代史」小結:大路之王、金一哩,當然還有千金小姐。2006年渣馬首設「千金獎」,她期待滿滿卻發揮失準,失望得幾乎放棄再跑。但心念一轉,繼續跑下去。如今,千金小姐是年度任務,Sub3、香港代表,再跑下去,大概只有一個終點:「跑到不能再跑為止。」
「渣馬千金小姐」自白書到此為止,《步走族》希望各位跑友如Peggy,長跑長有。

從2005年開始已經參加全程42.195公里的渣打香港馬拉松了,至今已經完成了14場渣打香港馬拉松。

撰文:陳佩珊(2018年渣馬大會時間:3小時11分33秒)

2018渣打馬拉松大會時間:3小時11分33秒。(01齊跑相片)

我的第一場路賽

從小覺得自己能長高一點是非常好的,所以游泳是小時候常做的運動,到大專學習的時候,參加了泳隊,有一位水陸皆能的隊友,給我遞來了一張比賽報名表,我就完成了「大路之王」一系列三場的賽事,看到了冠軍跑手的風采,自己卻未能名列前茅,只得到一個Adidas袋子為安慰獎罷了。

我從此開始了跑步生涯,以前賽事規模不如現在,參加人數不多,選手表現卻非常出眾!如要在10K跑贏前方跑手,要跑快幾分鐘,並非易事!當年對田徑訓練一無所知,工餘的週末參加跑步比賽,可謂飢不擇食:越野聯賽、水塘盃、經典的金一哩、毅行者,還有三鐵。

42.195公里全馬,從沒想過!

2009年。(圖片由作者提供)

我的初馬 起於誤會

2005年外遊回港,朋友替我領取跑手包後傳來驚嚇消息:我在2月底渣馬參賽項目是全馬,而非半馬。不論誰犯錯,主辦單位「企硬」不能改,只能選擇「跑唔跑」。

從沒針對全馬的訓練,比賽時還不停埋怨為何出錯,跑完半馬已經耗盡精力,卻要「跑多一次」,肯定了超過4小時才能衝線。不斷想、不停跑,完成半程後開始下雨,心想如果跑半馬已經完事了。冷雨灑在疲累身軀、腳掌麻木,面部僵硬、嘴唇發紫,靠意志撐回終點,卻找回心靈安慰。完賽時間3小時30分左右,不用4小時。

初馬在意外加驚喜中完成,第二馬不消一會就到,3月廈門馬拉松在觀眾連串「美女加油!帥哥加油!」之中跑出3小時24分。

2010渣打馬拉松。(圖片由作者提供)

失落初代「千金小姐」 

2006年渣馬增設鼓勵獎金,本地男跑手在3小時內完走,及女跑手在「330」內完成,可獲一千元獎金。

想起廈門馬拉松成績,我估計有力成為初代「千金小姐」,戰意與動力上升,結果卻失望。這次比賽常常看錶,欲監察及調節配速。不過,練習不足又不當,工時太長欠休息,加上臨場配速紊亂,策略完全失敗,跑出人生最慢、最不濟的全馬。衝過終點,猶如苦難中「執返條命」,而我眼前,是一眾初代千金小姐興高采烈,互相慶賀。

陷於低谷

這一戰,令我跌入人生低谷。才不夠一年,竟然慢超過廿分鐘,是年紀老了,身體機能衰退了吧!

我一度想過跟相處了十多年的跑步生涯,徹底分手。之後的跑步比賽提不起勁,毫不想跑,慢走一、兩公里也覺得漫長。可是「姣婆守唔到寡」,好動的我忍不住腳要運動,而且「唔跑冇話題」,一年一度渣打馬拉松還是要參加。2007年的賽果沒有驚喜,千金小姐沒我的位置,完賽只為對自己堅持練習,有個交代。

2010渣打馬拉松。(圖片由作者提供)

跑友引領 走出工作困局

跑步的朋友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和跑友對話沒有壓力。我不用像上班戴起修飾過的面具,跟上司謹慎合作,向客戶阿諛奉承,跟同事謙恭有禮。這些跑友讓我認識到工作以外的職業、待遇和環境等,眼界大開。工作上受委屈,跟跑友吐苦水,總有人有共鳴。帶着工作辛酸,然後在運動場跟跑友談笑、狂奔,在急促呼吸聲中逢人過人,煩惱憂慮一掃空。

既然工作上努力得不到合理回報,就把心思和時間放在跑步,氣力、時間與汗水,絕對不會白費。我逐漸藉跑步紓解工作壓力,相約練跑機會愈來愈多。

除了跑友,還有「跑伴」。2008年買入的跑錶,這種衛星定位計算距離的設備並非流行,要在Amazon網上落單,送到美國朋友的家,再託朋友帶回來。這隻錶電池體積大,而且「食電」,但它對我非常忠誠,記下訓練的軌跡。

2011渣打馬拉松。(圖片由作者提供)

圓夢成為「千金小姐」

這些跑友與跑伴,不知不覺中造就了我的夢想。2008年賽事初嘗「330」內完成,首次成為千金小姐。那些年代還有隆重頒獎儀式,在渣打銀行總行舉行。跑友盛裝出席,上台接收支票,事後互道比賽經歷與練習心得。09年亦蟬聯千金小姐,完成時間比去年快10分鐘之多。

2012渣打馬拉松。(圖片由作者提供)

賭徒心態有賭未為輸

渣馬後個多月,在韓國首爾馬拉松把成績推至3小時6分左右,Sub3已非遙不可及。這是跑手的里程碑,也是榮譽。目標就在不遠,我猶如賭徒懷着「有賭未為輸」的心態,只要能比賽,就有PB機會!

首爾後一星期的兩個月內,我先後到台灣墾丁及日本長野參加馬拉松,成績未見進步,反而回落至渣馬的水平,深感失望。無知的我以為只要勇往直前,就可以跑得快,其實雙腳頻繁出戰,已經到達臨界點。終於發現右腳變成了扁平足,腳底筋膜超出負荷而發炎,需要治療及強制休息,幸而只是停跑三星期。

「武林秘笈」 復元跑出Sub3

休足時間,我自覺仍可進步,只是練習不得其法,於是細閱田徑訓練書籍。我像有一位「啞教練」專業而貼身指導,參考馬拉松訓練計劃,跟足練習和休息指示。克服傷患,終於在2009年尾韓國首爾中央日報馬拉松Sub3。前半段非常興奮,後半段步伐慢下來了,但在直且闊、兩旁掛滿金黃葉子的銀杏樹並木道,拼命超越那個3小時官方領跑員,衝過終點的那一刻,好像贏了全世界。

2008、09年分別完成了7個馬拉松、10年8個、11年增至10個。我恍如成吉思汗東征西討,征戰年年,足跡踏遍歐亞。巴黎、米蘭、柏林、哥本哈根等,亞洲也有台北、東京等。自從09年首爾Sub3的 PB後,成績再無明顯突破了,且漸漸下滑。

2013站上渣打馬拉松頒獎台。(圖片由作者提供)

目標背後的努力

練跑與工作,難以完全配合。曾經一星期兩天要從港島到深圳辦公室工作,來回花費超過4小時,唯有回程時在沙田城門河練跑。疲累的時候跑得慢,回到更衣室已經過時,「阻人收工」被職員訓示。回家的時候,灰姑娘的馬車也快變回南瓜了。

2015渣打馬拉松。(圖片由作者提供)

汽車論

我覺得每一位跑手好像一輛汽車,體格強健有跑步天份的年青小伙子,有如法拉利跑車,他們鍛鍊好駕駛技巧,就可以有參賽格蘭披治大賽的機會了。

我贈自己這一句:"Age is a fact but it's not everything."我笑言自己是一輛中古「大發仔」私家車,無論怎樣鍛鍊,始終都不能超越法拉利,不能達到參加格蘭披治大賽的水平!就在有限的時間,能改善的範圍內盡量做到最好。常說男女平等,田徑上絕對不可能,人類之中女子在這方面比較弱。不過,跑馬拉松是一種宗教,是一種執着,也是一種承諾,練習彷彿是一個終生研習的項目。

2017年再次代表香港跑亞洲馬拉松賽。(作者提供)

再嘗Sub3 首披香港戰衣

以為拉松成績不進反退,2013年中幸運得到世界級教練指導,學習了一些基本田徑訓練。這些訓練在日本、美國等地,其實是學校體育科的教學範圍了。這機會令我學懂技巧,更領會到較為專業運動員態度。

受到較專業訓練後,再以「Sub3」為2014年渣馬目標。這一次雖然跑出個人最快的渣馬成績,但後勁不足,無法達成目標,深感慚愧。但年未再戰法蘭克福,輕鬆上路卻愈跑愈勁,35公里後繼續加速,走出人生最快全馬!

2015年渣馬同場舉行亞洲馬拉松錦標賽,有幸獲選代表香港。加緊練習,希望跑出好成績,不負所託。可是披上這戰衣,如背負千斤重擔子,臨場發揮未如理想,比去年的渣打馬拉松還要慢。

再次代表香港參賽

不論哪一次賽事,卑微的我只能在賽道上盡力完成賽事。2017年再次代表香港出戰亞洲賽,相信我是歷史上最年長的一位參賽者。也許有人覺得:「現在香港沒有運動員了,找一個這麼年長的人做代表!年青的跑手去了哪裏?」

珍惜光陰 把握機會

對此,我記起蘋果公司前主席Steve Jobs於2005年在史丹福大學一個畢業典禮上演說內容: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o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最重要是鼓起勇氣,隨自己的心和直覺前行。勿讓他人的意見淹沒自己內心的聲音。)

難道怕被人取笑,就拒絕參賽?我隨心選擇了自己意願,以免日後後悔,做出人生最遺憾的決定。2017這一年,給我在漫長的跑步路途上,添上光彩!

Steve Jobs的講辭還有另一句:"I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ere my last.”

要珍惜光陰之餘,我把它改為:“I run each race as if it were my last.”

珍惜能跑的時候,老去是人生必經階段,就像夕陽的餘暉一樣,雖然燦爛,但轉眼便消失,被黑暗統治。且看千金小姐的榮譽延續多久,戰至何時才失去完戰全馬的能力。

明天的香港馬拉松,我希望在人生第70場馬拉松,再次封號為「千金小姐」!

【步走族-雲集快慢腳,每月不同題目,蒐集不同感想。無論每公里4分幾、定一次最盡跑幾K,Sub3抑或行住過終點,只要想跑喜歡跑,歡迎在這裏相遇。】

【註:文章不代表香港01立場;譯名由作者提供;標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