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一定「有益」? 以色列研究:可能反而有害

撰文:吳嘉善
出版:更新:

益生菌(probiotics)或許不是我們想得那麼有效。以色列最新研究發現,很多人的腸道會阻止益生菌在內「安居」,它對50%的人來說都是無效,且還可能為身體帶來不良影響。專家因此建議,要視乎個人情況服用。

科學家發現,進食含有豐富益生菌的食物或補充品,並不會令你更健康。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團隊的研究載於9月6日《細胞》(Cell)期刊,這項關於進食益生菌對身體影響的研究為同類中最仔細詳盡。

普遍認為益生菌對健康有益﹑能促進消化,但這項研究結果反映益生菌在人體內幾乎一點作用也沒有。

研究人員用十一種常見的有益細菌,包括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和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混合成自家益生菌「雞尾酒」,讓二十五個健康的自願受試者服用一個月後,以外科手術從受試者的胃﹑小腸和大腸的幾處提取樣本。目的是找出益生菌成功定殖(定居和不斷生長﹑繁殖後代)的地方,以及對腸道活動的影響。

實驗結果表示,在半數案例裡,益生菌進入人體後未有定殖或被消化吸收就隨糞便排出體外。在另一半案例裡,益生菌雖然短暫停留消化系統,但也很快就被人體內的微生物細胞群擠走。

【Rain:請在交稿前留將按backspace,勿留下空位】

原因是人體約57%由細菌﹑病毒﹑真菌和古菌等微生物細胞群組成,我們的腸道有數以兆計的細菌,而每個人體內的微生物組成都有所不同,所以「現成的益生菌產品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用,」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免疫學系教授埃利納夫(Eran Elinav)表示:「未來的益生菌須因應每個病人的需要而客製。」他又向《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在超級市場買到的益生菌不是客製的,並未因應個人需要而調整,對許多人都沒有用。」

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團隊同日在《細胞》發表了另一項研究,實驗有46人受試,發現抗生素與益生菌並用可能不利於健康。

抗生素可以殺死有害細菌,但有益細菌也會遭殃,在完成抗生素療程後服食益生菌,會減慢有益細胞重建的速度。埃利納夫說:「結果指出同時食用益生菌和抗生素有潛在副作用,可能帶來長遠負面影響。」

不過,亦有其他實驗證明益生菌可有效降低早產嬰兒患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機會,因此醫學界還是相當樂觀,希望透過研究益生菌,加深了解人類細胞和微生物細胞之間的關係,從而研發新的藥物和療法。

益生菌是一種的微生物。很多人在服用抗生素後會再吃益生菌,讓腸道生態系統恢復正常。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等機構的研究人員9月6日在美國《細胞》雜誌發表兩項與益生菌有關的研究。第一項研究中,他們給一些參加測試的人服用益生菌,並測量他們的腸道菌群組成。結果發現,益生菌可成功在某些人的腸道中「安家」,但在另一些人的腸道中會被腸道微生物「驅逐」。

第一個實驗結果指出,很多人服用後,身體從一開始就抗拒益生菌的效力,他們腸內微生物狀況並無改變。19名服用補充劑的人當中,僅8位腸道中明顯有菌落以及補充劑帶來的細菌、3人腸內有大量菌落,以及5人有份量輕微的菌落。

「研究結果表明,益生菌補充劑不應『一刀切』地向公眾普及,論文作者、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免疫學專家埃利納夫(Eran Elinav)説,「相反,服用益生菌補充劑應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及特殊需求度身訂造。」

泡菜﹑乳酪﹑味噌等食物標榜含有大量益生菌,但對健康的實際作用未必像一般人想的神奇。(VCG)

另一研究:無助促進腸道菌群恢復

另一項研究顯示,益生菌還可能給健康帶來負面影響。接受過抗生素治療的患者常被告知可通過服用益生菌來重建腸道菌群,但最新研究發現,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後,益生菌雖然很容易在人體腸道內「安身立命」,但卻會抑制腸道基因表達,同時讓腸道菌群在數月內都無法恢復到使用抗生素前的正常水平。

相比之下,在使用抗生素後進行自體糞菌移植,可使腸道基因表達和腸道菌群在數天內恢復至正常水平。

研究人員説,這表明益生菌與抗生素在搭配使用的情況下,可能産生令人擔憂的副作用,甚至可能帶來長期影響。目前很多人認為益生菌無害且有益健康,但實際上,是否應補充益生菌還應視個人具體情況而定。

(新華社/新科學家/福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