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攻防戰:中國學生與美國學府成貿易戰籌碼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隨着中美貿易戰升溫,除了普通商品,例如美國方面出口的牛肉、大豆、香煙,中國方面出口的玩具、電腦、各種家電產品等等,中美之間還有個競爭的範疇,就是──人。準確來說,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

美國的百年學府數目舉世無雙,吸引全世界莘莘學子就讀。近年來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是海外留學生出口大國。雲集頂尖大學的美國自然是中國留學生的首選目的地。2017-18學年,有超過36萬名中國學生留學美國大學。

美國的頂尖高等學府歷史悠久,一向是中國留學生海外進修的首選之地。(Getty Images)

高等學府可觀的收入來源

中國學生留學美國需要繳交的海外學生費用,對於倚重商業模式經營的學府而言,是其穩定的收入來源。以美國公立院校的標準來計算,每名海外學生要修畢學士課程的學費平均約是37,000美元(約290,299港元)。私立院校的話,學費平均更達48,000美元(約376,604港元)。

而中國留學生一般嚮往美國大學的上課及學術研究氣氛,因此中國留學生在90年代起源源不絕來到美國,而留學學生數字更每年趨升。觀乎上述的學費開支,可見美國學府多年來從中國留學生身上所得到的學費收入實在不菲。

由於美國有着比中國本地悠久的高等教育學府歷史,以及其附帶的亮眼履歷、舊生關係網絡,美國院校在中國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無可取締。有能力的中國家庭,大多都希望可以將子女送到美國讀大學,或者讀研究生。留學生家庭這種心態,將其放諸中美貿易戰的大框架下,變相便成為了美國架在中國官方項上的一把無形刃。

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學術交流一向頻繁,不知道在貿易戰的大環境下,相關交流會否受到嚴重影響。(Getty Images)

脅持中方的牌

因此,美國政府在去年開始,已向中國學生祭出不同程度的簽證變更措施。譬如針對就讀航運、機械、先進製造技術的中國研究生,由過往批出五年期的簽證,變為一年期簽證。美方解釋此舉是應對北京當局企圖利用留美學生進行間諜活動,以及防止國內知識產權遭盜竊的應對措施。有指美國情報機構已向各大院校發出警告,指有理由相信中方在大學裡安插假裝成學生或研究人員的間諜,秘密向中方泄露情報。

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在2018年7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是美國海外學生的最大來源地,佔大約30%。

今年6月初,美國國務院表示,會即時對在美留學生加強簽證審查。彭博社同日報道,白宮已開始審查與北京政府有關的科研人員,並限制批出學生簽證的數量。

「到美國讀研究生的中國學生通常都要經過多一輪的審查,不過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到當地讀暑期課程的學生也要經過如此(多重)的審查程序。」只願意透露英文名的中國學生Vivian說道。她指出,自己只是去修讀為期兩個月的電腦課程,不理解為何簽證程序要這麼複雜。

美國官方部門就着中國留學生的簽證審查越來越嚴謹。(Getty Images)

在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Pittsburgh)卡尼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修讀電子工程系的Lavender Jiang認為,美國簽證部門異常嚴格的管制措施,給予中國學生一種不被歡迎的印象。

當然,事情總要看兩面。中國學生來到美國,為學府機構帶來學費、住宿費、生活費的收入,換句話說,在經營生意的角度來看,中國留學生便變成了美國各間大學的「大客」了。中國政府也可以此作為貿易戰的籌碼。在中方的角度來看,它當然沒有辦法限制美國簽發的學生簽證數目。不過,國內不乏輿論攻勢,嘗試減低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的熱情。

今年五月,《環球時報》便以「留學是挺好的求學路,但非唯一」嘗試解釋赴美留學的一些弊端,例如學成後回國工作的比例不高、留學費用高昂等,當中也不乏一些國族主義的論述,包括造成中國人才的流失、教育投入的損失、不必要的「外流留學資金」等等,希望降低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的意欲。

中國學生和美國學府,會否成為中美雙方在貿易戰上各持的皇牌?(Getty Images)

而多間美國的大學亦擔心,美中兩國把教育產業放諸貿易戰上的做法,第一大受害者正是辦學機構。

無論如何,中美貿易戰至今仍不單純是貿易壁壘、關稅懲罰之類的商品限制措施,中美雙方的角力已經進化至意識形態爭奪戰。雖然這種論述已說了好幾年,但從中美雙方就着學術領域的潛意識衝突可以看到,無形戰爭已然白熱化,還逐步加入國族主義、國家安全等層面上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