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從日鐵收購美鋼風波 看特朗普政權下的新美日貿易關係

撰文:nippon.com
出版:更新:

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的計畫,今年初遭到美國時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否決。此舉被視為著眼於期中選舉的政治操作。如今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他又將如何應對?我們訪問了曾站在日美鋼鐵談判最前線的前日本經產省官員、現任明星大學教授細川昌彥,請他分享看法。

讓特朗普滿意的「大交易藍圖」

美國前總統拜登在年初便火速下令中止日本製鐵對美國鋼鐵的收購,這顯然是基於對2026年期中選舉的政治考量。即使批准收購,特朗普總統上台後也一定會推翻這個決定。從選舉策略來看,拜登不能讓特朗普藉機大作文章,更不能讓全美鋼鐵工會倒向對方陣營。這場選戰,實際上已經開打。

2024年9月11日,圖為位於美國密歇根州魯日河的美國鋼鐵公司五大湖工廠。(Reuters)
圖為2024年4月1日,鏡頭下日本製鐵(Nippon Steel,前稱新日鐵)的標誌裝置,置於其在日本東京的公司總部外。(Reuters)

那麼,在特朗普執政期間,日鐵的收購案就完全沒有轉機了嗎?其實仍有一線希望。關鍵在於日本能否提出讓對方有所「斬獲」的交易條件。只要能讓特朗普在期中選舉時大肆宣傳「我爭取到了這麼好的成果」,他的態度就可能180度大轉變。

特朗普偏好能大張旗鼓的「大規模交易」。但日鐵單憑一己之力,無法端出足夠份量的「見面禮」,這必須是「全日本」共同推動的計畫。例如,增加日本汽車業對美國的投資。因為美國未來調高關稅的主要對象,很可能就是汽車產業。如果汽車業和鋼鐵業各自為戰,終將一敗塗地。必須整合各產業,繪製一幅足夠吸引人的「大藍圖」,才能形成有效的交易籌碼,發揮最大影響力。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核心政策在於「振興製造業」。日本應瞄準這一點,展現合作意願。舉例來說,日本的半導體材料與設備廠商若承諾對美投資,就可以強調這將有助於強化美國半導體產業的供應鏈基礎。

另一個關鍵是要懂得巧妙迎合特朗普的自尊心。日鐵正是因應特朗普第一任期提高鋼鐵關稅的政策,才調整策略,從以出口為主轉向透過收購美國鋼鐵公司進軍美國市場。日鐵不僅對美國企業進行設備投資,還提供技術支援,成為振興美國製造業的第一個「示範案例」。如果對特朗普說:

您第一任期的關稅政策,如今已經開花結果了!

或許能有效打動他。

【延伸閱讀】女股神Cathie Wood預言這大熱投資產品最終或一文不值:我不會買(點圖放大閱讀):

+11

其實多數人「支持日鐵的收購」

試圖阻止日鐵收購美國鋼鐵的,其實是同業競爭對手克利夫蘭克里夫(Cleveland-Cliffs)。該公司在2023年美國鋼鐵的出售競標中輸給了日鐵,儘管如此,在自身資金不足之下,仍持續試圖以低價收購。此外,全美鋼鐵工會中,隸屬於克利夫蘭克里夫的會員佔多數,因此雙方結盟,共同阻撓日鐵的收購案。然而,克利夫蘭克里夫的CEO貢卡爾維斯(Lourenco Goncalves)在業界惡名昭彰,並不受歡迎。若美國鋼鐵被克利夫蘭克里夫收購,可能會面臨高爐關閉、裁員等風險,因此許多美國鋼鐵的員工並不樂見這樁交易發生。

如果美國鋼鐵與克利夫蘭克里夫合併,將壟斷美國境內100%的高爐產能。對汽車製造商等下游產業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將被迫購買價格更高、品質更差的鋼板,直接影響其競爭力。因此,美國汽車業強烈反對這兩家美國企業合併。美國商會也表態反對,美國媒體的論調也持相同立場。

關於日鐵收購美國鋼鐵一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 原本應負責審查,但最終卻將決定權交給拜登。事實上,該委員會內部是以「9比1」的大比數支持這項收購,唯一反對的是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的戴琪,她的立場與拜登政府一致。由於該委員會採取全會一致原則,才導致無法做出決定。由此可見,除了克利夫蘭克里夫和全美鋼鐵工會之外,美國國內實際上大多支持日鐵與美國鋼鐵的合併。

日本首相石破茂(右一)3月21日在東京會見中國外長王毅(右二)與韓國外長趙兌烈,圖為石破茂與趙兌烈握手(Pool via REUTERS)

備受「質疑」的石破政權

要推動日鐵的美國企業收購案,與其認真討論安全保障議題,不如準備一個包含各種籌碼的「大交易藍圖」。然而,現實是日本國內並沒有這樣的動作。光靠政府部門是無法完成的,必須由政治力量下令要求政府部門「描繪大藍圖」,才能有所突破。要說服汽車業者配合,為日鐵創造有利條件的的戰略計畫,絕對需要政治最高層的強力主導。但在目前石破少數黨執政的情況下,想推動這樣的方案恐怕相當困難,令人不得不抱持悲觀態度。

必須審慎思考何時打出這張牌。與特朗普談判的關鍵在於「振興製造業」,因此必須提出能直擊這一核心議題的方案。

令人擔憂的是,美國對石破政權的「親中傾向」抱持疑慮,導致特朗普與石破的電話會談僅短短五分鐘便草草結束,顯示美方並未將其視為重要對話對象。此外,石破首相曾表示「日本將在美中之間採取平衡外交」,這番話也相當不妥。
儘管石破預計2月訪美並舉行高峰會,但消除美方的這些疑慮才是當務之急。在這種情況下,日鐵的收購案恐怕都還排不上議程。若日本給美方的印象是「立場搖擺」,對方可能會以國家安全保障為由,進一步阻擋這項收購案。

【延伸閱讀】日本「工畜」現象網民熱議 46歲男寧願便利店打工10年領最低工資(點圖放大瀏覽):

+14

收購失敗對日鐵是重大打擊

日鐵的美國鋼鐵收購雖然捲入美國總統大選的漩渦,但由於競標是在2023年進行,日鐵即便想避開美國大選的影響,也沒有選擇的餘地。

不過,令人憂心的是該公司對美國政治情勢的敏感度不足。日鐵在2024年7月聘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擔任顧問,恐怕是個錯誤的決策。日鐵的本意,是選擇一位在民主、共和兩黨皆有人脈、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來強化政治關係,但他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時就與特朗普關係惡劣,處於對立狀態。事實上,據說特朗普得知蓬佩奧被延攬為顧問時相當憤怒。

我在25年前,曾擔任日美鋼鐵摩擦的交涉談判人,和日鐵一起合作過。當時該公司在美國部署了精銳團隊,遊說能力相當出色。然而,由於之後貿易摩擦減少,我懷疑他們的情報收集能力有所下降。我認為他們應該重新考慮聘用龐皮歐作為顧問的決定。

此外,副總統萬斯(JD Vance)的根據地是俄亥俄州,正是克利夫蘭克里夫的總部所在地。如何說服范斯,將是日鐵必須謀劃的重要課題。

對日鐵而言,無法成功收購美國鋼鐵,將對其經營戰略造成重大打擊。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思考替代方案。若無法進行收購,可能要改採資本合作或技術合作的方式,但這樣一來,合作範圍將受到限制。因此,日鐵勢必需重新調整戰略,例如尋求與其他鋼鐵製造商結盟等。

然而,這次的問題並非源於美國的對日政策,而是由克利夫蘭克里夫的CEO貢卡爾維斯和全美鋼鐵工會(USW)聯手發動的個案,無法一概而論。即便最終無法解決這起爭議,應該也不會成為日本對美投資或收購美國企業的阻礙因素。就對美投資而言,目前美國基本上對中國以外的國家都持歡迎態度。當然,從日鐵的對美談判策略來看,我認為應該持續強調「這可能影響到日本產業界的整體利益」。

特朗普再主白宮,外界關注中美關係走向。(資料圖片)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

【本文獲「nippon.com」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