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韓牛背後:韓國的物價問題與全球通脹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大理石一般的雪花紋路、高貴的歐韓混血品種,韓牛無論在本土還是海外都以高價、優質聞名。然而,近來韓國牛肉的價格持續上漲,不僅頂級韓國牛肉加價,普通進口牛肉價格也水漲船高,韓國民眾也大呼「吃不起了」。

韓國《中央日報》7月報道指,韓國牛裏脊(1+等級)零售價格比一年前上漲8%,韓牛霖肉、胸脯肉和肋間肉等也出現大幅上漲。據韓國畜產品質量評價院的統計數據,韓牛零售價本月連續創出新高。本月6日,韓牛裏脊肉的零售價首次突破了每公斤11萬韓元(約合730港元)

本就昂貴的韓牛,這下更難被端上普通韓國人家的餐桌。

天價韓牛「養成記」

不過,韓牛貴有貴的原因。一位劉(Yoo)姓農夫對路透社表示,他在養牛時會用自家種植的玉米、黑麥來餵牛,甚至會播放音樂來促進牛更健康的生長,他的養牛場規模尚小的時候,他會給每頭牛單獨進行按摩,如今則只能以梳毛儀器來梳理牛毛、拍打牛背:「我們對牛就像父母對兒女一樣,給他們提供好的食物來讓他們長得健康、漂亮。」

韓國本身山多耕地少,難以大規模發展畜牧業,另一方面,飼料主要都依賴外國進口,在全球供應鏈大混亂之際,進口飼料價格上升,自然進一步推高養飼成本。

而且,即便都是韓牛,根據韓牛等級、產地的不同價格差異不小。在首爾明洞的一些韓牛專營店,22,000韓元/100g(換算過來相當於每公斤730港元)的韓牛還算不上最貴。如此高昂價格,一定程度上是政府大力扶持、積極培育韓牛在全球市場上的品牌效應的結果。像日本的和牛一樣,韓國也有嚴格的韓牛評級系統,由國家認證的品評機構——韓國種畜改良協會(Korea Animal Improvement Association)來進行分級,並舉辦全國韓牛能力評估大賽來鼓勵業界參與。

因此,對於普通韓國家庭而言,韓牛本來就不是日常消費的食品,最多逢年過節或是祭拜儀式時才會擺上枱面,偶爾才來品嚐質優味美的韓牛。

全球通脹和供應鏈危機

韓國民眾的牛肉消費其實主要依賴海外進口。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Korea Rural Economic Institute, KREI)指,韓國牛肉自給率從2009年以來下滑嚴重,從50%跌至近年的30%出頭。在這之中,韓國《亞洲日報》新聞網資訊顯示,2019年美產牛肉佔韓國全年牛肉進口總量的53%,澳洲以40%的市場份額位居其後。

受近期全球海運物流不暢影響,韓國進口牛肉的供應十分不穩定,價格因此走高。《朝鮮商務》24日報道引述物流業相關人士消息指,原產地價格上漲加上物流混亂,航空和船舶集裝箱空間減少,造成了供應量下跌。據韓國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本月9日至17日進口冷凍牛排和冰鮮牛排價格分別上漲了44%和39%。

隨着世界各國經濟復甦,全球的商品供應鏈卻未能恢復正常運轉,疫情期間時斷時續的封鎖、勞工不足,導致延期出貨、集裝箱調配困難、供應鏈阻斷的狀況,通脹和高物價也是全球各地民眾共同面對的。

作為韓國第二大進口貿易夥伴的美國,其西海岸港口亦因為貨車司機短缺導致集裝箱積壓更加嚴重。洛杉磯港執行董事Gene Seroka上周對美國有線新聞網(CNN)表示,洛杉磯港外仍有20萬個集裝箱滯留,碼頭上有25%的貨物停放了13天以上。港口大擠塞導致美國出口至亞洲的船運亦嚴重受阻,香港、韓國等地不少美國進口食材也供應短缺。

如此亂象之下,韓國民眾進口鮮貨也只得捱貴貨。韓國統計廳的數據顯示,9月韓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漲2.5%,已經連續六個月維持在2%以上的漲幅。雞蛋(漲幅43.4%)、生菜(35.3%)、豬肉(16.4%)等民眾餐桌常見的各類農副產品以及其他工業商品等均見顯著價格增長。韓國財政部門本月中召開發佈會指,10月的消費物價升幅可能達到3%,若然成真將會是韓國十年來首次。

今年上半年以來,韓幣持續走弱,成為韓國物價連續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網頁截圖)

新年也要勒緊肚皮?

需要注意的是,造成此次韓國物價上漲嚴重的成因複雜。除全球貨運和供應鏈問題,全球性的原油通脹帶動整體物價的上漲、需求上升帶動的國際原材料價格升高;此外還有韓圜走弱(兌美元匯率在本月上旬降至2021年最低)——這些均為重要因素,而這些因素恰恰又不在韓國政府的可控範圍之內,因此對政府而言格外棘手。

延世大學經濟學教授成太胤對《中央日報》記者表示,「油價上漲導致物價上漲的壓力增大,預計韓圜走弱的現象將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而伴隨冬季對能源需求增大、油價繼續上升的可能,韓國民眾也許只能緊縮過冬,即便是11月1日的「傳統韓牛節」甚至新年,買韓牛之前恐怕都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