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塞爾維亞交付導彈成歐洲首例 中國軍備出口「新高度」?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俄羅斯盟友塞爾維亞(Serbia)於相信日前一次半秘密行動中,已接收了中國製先進防空系統「紅旗-22」。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SIPRI)今年3月的報告,中國已是全球第四大武器出口國。素來,中國主要軍售對象只限亞洲和非洲,塞爾維亞的合作訂單也許不反映中國軍備順利打入歐洲,但也許足以證明中國製武器及戰略運輸能力的提升。

據美聯社報道,4月9日有6架中國空軍「運-20」(Y-20)運輸機,降落在貝爾格勒(Belgrad)民用機場,此行是運送中國最新一代中程地對空防空系統紅旗-22(HQ-22)給塞爾維亞軍方,令塞爾維亞將成為歐洲首個部署中國導彈的國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1日被問中方近日是否向塞爾維亞交付紅旗防空系統,他回應指,為落實中國和塞爾維亞雙邊合作計劃,中方近日派遣空軍運輸機向塞爾維亞運送常規軍事物資,這是中塞雙方年度計劃內合作項目,並強調這項目不針對第三方,與當前的局勢毫無關係。

紅旗-22為中國研製的一種新型先進地對空防空導彈,它採用無線電指令及雷達半主動制導模式,射程可達120公里,且抗干擾能力較其他紅旗系統有所提高。這款導導彈的部署能全面提高掩護城市、機場等重要目標的防禦能力,用於攔截固定翼飛機、巡航導彈、無人機等目標。

六架中國空軍運輸機20日前抵達塞爾維亞,在歐洲範圍實屬罕見。(Getty)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於接收上述防空系統的同日預告,他將在12日或13日展示塞國軍方「最新的驕傲」。據知中國交付的這批武器為2019年商定購買,紅旗-22系統目前已在泰國、緬甸和土庫曼等國家應用。另一方面,有軍事專家認為,北京由土耳其及保加利亞兩個北約成員國的領空運送武器,證明其全球影響力正不斷擴大。亦有分析指,這次可能是中國國產運輸機迄今最大的海外任務,展示出中國的戰略運輸能力已有重大提升。

此次塞爾維亞部署中國製導彈系統一事讓西方各國感到擔心,在俄烏戰爭未止的當下,巴爾幹地區軍備擴張或有可能威脅地區和平,特別是2008年宣布脫離塞國獨立的科索沃。目前,塞爾維亞、俄羅斯和中國均不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而美國和多數西方國家皆承認其獨立地位。 美國曾警告塞爾維亞若想加入歐盟就不要購買紅旗系統。

其實,今次並非塞爾維亞首次進口中國製武器。2020年,塞爾維亞軍方從中國接收第一批共6架彩虹CH-92A攻擊型無人機,當時是塞軍最先進的武器之一,亦是中國軍用無人機首次出口歐洲。該無人機為中高空長程攻擊無人機,可用於偵查及各類行動,能夠在偵察的同時搭載兩枚FT-8D精確打擊導彈。相關無人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發,作戰半徑超過250公里、最大飛行高度為5000米、時速約200公里。

塞爾維亞軍方於兩年前亦從中國接收第一批共6架彩虹CH-92A攻擊無人機。(微博@彩雲香江)

過去20多年,中國與塞爾維亞的關係逐漸向好,特別是在科索沃戰爭後。2009年,兩國更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塞國成為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第一個戰略夥伴。2016年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自武契奇於2017年出任塞爾維亞總統後,中塞兩國關係愈發親密,塞爾維亞更積極參與中方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計劃。

隨着近日武契奇於月初的塞爾維亞大選中成功連任,他已表明將會積極發展與西方國家關係,同時會繼續與中國和俄羅斯保持友好。這或許意味在其任內,中塞之間的軍事合作或購買中國製軍備等情況有望延續和深化。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成功連任,料有利塞中兩國未來進一步深化軍事合作。(Getty)

白羅斯與中國加強軍備合作

目前,除了塞爾維亞進口中國軍備外,白羅斯是另一個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和中方取得重大進展的國家。中國向白羅斯轉讓了A-200火箭炮的技術,而白羅斯則向中方回報全套轉讓重型牽引車技術,兩國在軍事合作方面實現共贏。

中白兩國近年最引人關注的軍事合作專案是雙方聯合研製,同時可以發射導彈的「波羅乃茲」(Polonez)火箭炮系統。此一火箭炮其實是在明斯克汽車廠MZKT-7930重型卡車底盤上,安裝了一整套中國產A-200型8聯裝300毫米遠程GPS/INS複合制導火箭炮系統。

「波羅乃茲」火箭炮系統是中白兩國近年最引人關注的軍事合作項目。(網上圖片)

據報「波羅乃茲」火箭炮口徑310毫米,射程達200公里,命中偏差不大於30米。這使得白羅斯成為歐洲第一個部署這種類似短程飛彈的火箭炮的國家。

當前美國採取重返亞太戰略、與中國加緊博弈、俄羅斯在烏克蘭戰事上與歐洲各國對抗之際,中國、俄羅斯和白羅斯也加強軍事合作。不過,中國對白羅斯出口軍備的比例仍然偏低,只有0.1%,相反俄羅斯出口白羅斯則佔99.9%。有分析認為,北京、莫斯科和明斯克三方雖加強軍事合作,惟各方對此皆有自身的盤算。

中國過去主要向巴基斯坦在內的亞洲國家軍售。(Getty)

歐洲成中國軍售新方向?

據SIPRI今年3月的報告,2017至2021年期間的國際武器轉讓與此前五年相比下降了4.6%,其中南美洲的武器進口達到50年來的最低水準。在此期間,中國為全球第四大武器出口國,但較前五年出口實際卻下降了31%。

在全球武器出口市場上,美國依然穩居冠軍寶座,占有率達39%,遙遙領先其他國家。俄羅斯排名第2,全球市占率為19%,惟銷售額持續下跌,過去五年期間衰退26%。鑑於俄國自揮軍烏克蘭以來封閉孤立,加上西方強力制裁,勢將衝擊其軍火工業。中國現時則排名第4名,市占率僅為4.6%,與美俄相差甚遠。

不過,經過數十年的經濟增長與軍事現代化發展,使得中國逐漸成為全球軍火貿易中的主要國家之一。多年來,中國常規武器的進口量一直是出口的數倍,惟自2013年起,中國軍備的出口額經已反超對外的採購額。2008年至2016年,中國向全球出口的常規武器價值144億美元,成為僅次於美國、俄羅斯、法國與德國的世界第五大軍火出口國。

在中國出口的軍備中,74%流向亞洲,主要是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等國,另有21%進入北非為主的非洲國家,其餘則供應到幾個拉美國家。

中國在軍售市場方面,雖然在整體軍火貿易額而言,仍遠遜於美國。然而,中國武器的吸引力正與日俱增,主要是因性價比較高等原因。雖然中國軍備在先進性上或許不如其他國家,但美國國防部指出,「相比其他國際主要軍火供應方,中國軍火價格稍低,卻仍然擁有先進性能。」

誠然,塞爾維亞和白羅斯近年向中國採購軍備的確有助中方站穩歐洲市場,但鑑於歐洲各國普遍對中國有所顧慮,故大多歐洲國家向中國進口武器的可能性依然不大。

中國有望挑戰美國在中東軍售的角色?(Getty)

事實上,中國近年的軍售除了上述提及的傳統市場外,亦不斷加大對中東地區的出口,尤其中東國家在採購武器時受到傳統供應商美國的掣肘,使他們轉向中國。有分析認為,這一方面擴大了中國軍火的出口市場,一方面也讓中國提升和中東國家的軍事合作和技術轉移,將強化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一向以來,美國是中東地區軍火的主要供應國,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也佔相當的比例。自從2013年,中國宣布「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的足跡就廣泛而迅速的遍及中東各國,成為不少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和外來投資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