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納兵變│俄羅斯10年養成「最強僱傭軍」難逃瓦解?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被喻為俄軍中最強力量的僱傭軍「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於周末上演兵變,一天內便戲劇性結束,「逼宮」正規軍之舉雖然未成功,流亡白羅斯的普利戈任(Yevgeny Prigozhin)周一發表11分鐘錄音,重申進軍莫斯科是基於不公義,從來無意推翻俄羅斯政府,又稱國防部計劃讓瓦格納集團「不復存在」,只有極少數成員與軍方簽約。瓦格納集團既是俄羅斯過去近年十年參與海外軍事行動的重要工具,普利戈任與旗下軍隊去向未明,集團亦恐面臨瓦解。

瓦格納「兵變」事件,讓外界關注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中依重的僱傭兵是否有能力擁兵自重,甚至要脅政府。過去一年多以來,活躍於烏克蘭戰場上的遠非只有瓦格納,而最早成名的其實是隸屬於「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幽靈旅」。早於2014年,烏東衝突中已可見這支部隊的蹤影,編制只約3000人,以心狠手辣見稱,成員主要由烏東親俄志願者及俄羅斯人組成,另有歐洲、巴西、哥倫比亞等地的激進左翼主義者參與。

這類私營軍事公司(PMCs)作為俄羅斯「混合戰爭」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俄羅斯利用這類牟利的PMC在全球參與軍事行動,並協助當地政府進行反恐任務,包括在敘利亞、利比亞及中非共和國。無可否認,瓦格納為近年俄羅斯僱傭軍之中最大、最強一旅。

圖為2023年5月25日影片截圖,顯示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創辦人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正在巴赫穆特(Bakhmut),與旗下士兵交談。(Reuters)

僱傭軍、正規軍各有利弊

研究私營軍事公司的美國海軍戰爭學院遠程教育學院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教授福克納(Christopher Michael Faulkner)認為,這些組織在烏克蘭日益增加的存在感,揭示了俄羅斯軍方之脆弱性,莫斯科的政治形勢亦然。依賴僱傭兵的程度已顯示俄羅斯的人力不足已成為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負累。

一年來的戰爭消耗了俄羅斯不少兵力,克里姆林宮亦試圖徵兵,希望在現有的90萬現役軍人的基礎上再增加14萬新兵。但招兵卻是困難重重,去年9月,普京簽署啟動「局部動員令」,一度引發俄羅斯年青男子外逃潮;今年3月底,普京再簽署一項新徵兵令,宣布要於春季期間招募14.7萬年齡介乎18至27歲的新兵入伍。隨着戰況不斷拉長,更是需要源源不絕補充兵力。

這個可能是錢解決的問題:聘請僱傭軍對於俄羅斯或美國等政府都不是新鮮事,政府通常是與這些集團簽約,以協助執行多種軍事行動,包括提供情報或前線作戰。而由於政府不用向士兵支付退休金及健康福利,因此長遠看來比養正規軍更便宜。

而且報酬比正規軍高的私營軍事公司在招募上更見優勢。既然是「看錢分上」上戰場,在海外招兵也無什麼爭議,對軍人也沒什麼品格上的要求:瓦格納集團去年中便開始從俄羅斯數十個監獄招攬囚犯,有視頻可見普里戈任親自呼籲囚犯加入瓦格納行列。

俄羅斯瓦格納集團兵變,圖為2023年6月24日,瓦格納領袖普里戈任接受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調解後,他麾下僱傭兵在羅斯托夫州頓河畔羅斯托夫(Rostov-on-Don)的俄南部戰區總部撤走。(Reuters)

本來,從俄國憲法而言,私營軍事公司是違法的,但基於與克里姆林宮方面有直接聯繫,方能在國內「光明正大」地存在、營運。普利戈任固然跟普京本屬長期盟友關係,因此瓦格納集團在俄羅斯國內的主要基地,甚至是與俄軍特種部隊共享,於特種部隊第10特種任務旅的兩個營地進行訓練,而瓦格納在營地附近甚至擁有佔地約6英畝的獨立設施,由此可見其特殊地位及受重用的程度。

雖然俄羅斯私營軍事工業在1990年代初已開始崛起,瓦格納卻是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時才剛成型。在2015年最高峰時期,瓦格納約有2500至5000名軍員在烏克蘭境內參與戰鬥,在烏東頓巴斯協助親俄分子的戰鬥起了關鍵作用。

圖為2023年6月24日,部署在頓河畔羅斯托夫(Rostov-on-Don)的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士兵。(Reuters)

敘利亞、非洲練兵

瓦格納集團在內的僱傭軍在烏東戰區累積經驗後,再獲克里姆林宮指派「出征」敘利亞,為俄方達成戰略目標,包括協助穩住巴沙爾政權、對抗美國的盟軍。僱傭軍在敘利亞戰場亦成功從叛軍手上奪取了多項重要能源設備,包括油氣田、鍊油廠、天然氣廠,加上鞏固巴沙爾政權,協助俄羅斯守住當地的利益。

及後,俄羅斯軍方2015年在利比亞、2017年在蘇丹、2018年在中非、2018年的馬達加斯加、2019年的莫桑比克、2021年的馬里等,都是採用相似的混合模式,上軍事行動或戰爭都有瓦格納集團的參與,甚至有部分戰事只有瓦格納一家私營軍事公司在進行。儘管他們並非所有任務都成功而回,但可見俄羅斯在過去近10年海外戰爭上對瓦格納集團之依賴,而且美國及盟友一直對於打擊俄羅斯僱傭軍一直束手無策,或許某程度上給予普利伐任與國防部高層抗衡的底氣。

俄羅斯國防部紹伊古雖獲普京力挺,但在烏克蘭戰爭中「辧事不力」,民望成疑。 (Reuters)

直到過去一年多,兇悍的瓦格納集團在烏克蘭戰爭前線才聲名大噪,除了被指涉及戰爭初期的布查大屠殺(Bucha massacre),還是巴拉穆特(Bakhmut)戰役的最大功臣,相比下,俄羅斯正規軍的表現令外界大失所望,本來預期的速戰速決,卻變成僵持一年多的泥漿戰,攻勢停滯不前,更是揭露俄軍的多種積弱——訓練不足、欠缺先進武器,以至物流及戰略上的短板都表露無遺。

雖然私營軍事公司助俄羅斯塑造衝突軌跡、在關鍵戰區贏得軍事和經濟利益,或是取得區域影響力,但畢竟僱傭軍所能實現的戰爭目標是有限的。這種依賴僱傭軍的戰略亦存在風險,包括加劇俄軍內部的不滿情緒,令正規軍士氣下滑。普里戈任與瓦格納宣布結束兵變,撤退期間竟獲民眾夾道表示支持,令人質疑俄羅斯民心背向國防部勢力。

隨着兵變事件爆發,普里戈任「流放」白羅斯,在最新錄音仍然抱怨軍方無力保護國家,但他沒表明他本人或旗下軍隊何去何從,瓦格納集團的命運成疑,兵變的後遺症會對於俄軍在烏克蘭的戰事,乃至俄羅斯在海外戰爭的戰略部署,影響暫時仍難以判斷。

一片看懂:解構瓦格納集團——普京的「戰爭機器」到養虎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