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切腹真為保尊嚴?「扇子腹」是什麼回事

撰文:nippon.com
出版:更新:

武士切腹自盡的場景在日本的歷史劇中時有所見。戰敗者毫不猶豫地拔刀自裁,即使奉命切腹,形式上也要表現出自己主動切腹的樣子,誓死捍衛名譽。恐怕沒有人會心甘情願地去赴死吧。切腹一直被認為是有尊嚴的自我了斷行為,其背後隱藏著不為現代人所知的秘密。

文:小林明(資深旅行歷史編輯及撰稿人,曾任職於Swing Journal、KK Bestsellers等出版社,主要負責刊物有廣濟堂Best Mook系列、《Sarai的江戶》、《歷史人》、《歷史道》等)

武士的真心在「腹中」

有關切腹的記載最早見於《續故事談》,講述的是988年(永延2年)一個外號「袴垂」的盜賊被捕時剖腹自盡。不過這個故事只是傳說,袴垂本來也不是武士,是否真的切腹更是無從知曉。

那麼切腹實際上始於何時呢?雖然尚無定論,但已故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教授山本博文的假說認為,源平戰爭時期日本東北發生的事件,可能成為切腹在武士社會得以推廣的契機。

拿把扇做個樣子當是切了腹 江戶初期已再無榮譽可言(點圖看相關內容節錄):

+25

「源義經被源賴朝追殺到奧州,最終無路可逃時,他問自己的隨從『武士該如何赴死為好』」(《切腹與日本人》,學士會資料庫 No.845號),然後便切腹自盡了。這是1189年(文治5年)發生的事。據山本推測,義經的這種死法,可能導致了切腹作為武士的赴死方式而在鐮倉時代紮下根來。

對武士而言,戰死沙場是榮譽。如果不能如願,那至少要讓勇氣留名青史,所以他們選擇竭盡全力忍受劇痛的死法。此外也有說法稱,在戰爭中敗北或是被懷疑謀反的人,他們想通過展示內心的忠誠,以圖「洗刷恥辱」。基於上述原因,切腹在歷史上被認為是最具武士風骨的死亡方式。

不容忽視的是,切腹在形式上是具有自主性的。事實上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或是奉當權者之命切腹自盡,但形式上卻是主動選擇切腹而死,名譽由此得以保全。在這一思路下,切腹在鐮倉、室町時代逐步滲透到了武士社會。

到了戰國時代,切腹又多了一層含義,即戰敗的武將用自己的性命換來家臣的一條生路。其中最有名的要數備中高松城城主清水宗治,他在羽柴秀吉的圍城攻勢下選擇自我了斷。1582年(天正10年)6月,宗治與秀吉達成協議,保全城中將士性命,然後乘小船出城,切腹自盡。宗治因從容赴死而名揚天下。此後,武士社會推崇「切腹當如此」,宗治之舉成為後世的典範。這個故事也體現了武士挺身而出履行職責的理念。

【延伸閱讀】戰場上的日本忍者:原來真有上忍與影分身術?跳躍能力勝奧運選手(點圖放大閱讀)▼▼▼

+26

切腹的理由也隨時代而變化

荷蘭基督教傳教士目睹了為履行職責而切腹這一風潮,向國王報告稱:「他們往往以罕見的勇氣和可怕的方式橫向切腹,(世人)對他們抱有最大的善意。」這是1669年(寬文9年)荷蘭發行的《蒙塔紐斯日本史》中的記述。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是不允許自殺的。稱頌自殺者,對他們心懷善意,這些都是當時的歐洲人無法理解的。幕府末期的1868年(慶應4年),也有11名土佐藩士因殺害了法國水手而獲罪切腹。法軍將領目睹了現場,認為這種風俗不可理喻。

歐美曾對「切腹」持批判態度,新渡戶稻造對此提出了反駁。他在著作《武士道》中寫道「它是武士用以贖罪、謝罪、避辱、贖友或表忠的方式」,強調了切腹對武士而言是榮譽之舉。

然而在戰國時代結束進入和平社會後,現實中的切腹逐漸發生了變化,不再是美德和榮譽的象徵。我們來看看它是如何變化的。

江戶初期的切腹帶有「各打五十大板」的色彩。例如,不同藩國的藩士之間發生衝突,在一方拔刀刺傷另一方的情況下,判雙方同罪,都要切腹。不顧武士的清正廉潔、不分青紅皂白的傷人者也好,蒙受恥辱的負傷者也好,都被認為應該以死謝罪。山本博文認為這一時期的切腹「是為了維護武士作為戰鬥階層的虛名」(《切腹,日本人履行職責的方式》/光文社新書)。

【延伸閱讀】日本恐怖奇案|他們喝下「防疫人員」給的藥 結果……(點圖放大閱讀)▼▼▼

+12

後來這條規則逐漸變得模棱兩可了。有個下級武士說了上級的壞話,上級將此事告到了監察官那裡。監察官們幾經斟酌後,只判罰了說上級壞話的下級武士切腹。這是1623年(元和9年)江戶城的警衛部隊「小十人組」裡發生的一件事。江戶城內有些區域要求某些身分的武士下馬步行,而不小心騎馬通過的武士也會被勒令切腹。換言之,利用切腹來維護等級制度的事件越來越多。

日本人的道德準則是不追究自盡者和死者的責任,因此切腹或許確實能避免名譽受損。可是,不過就是說一兩句壞話,或者是否下馬之事,就被判處死刑,這種切腹果真如新渡戶所言,是榮譽之舉嗎?

作為形式美的切腹

切腹是自身忍受疼痛的勇氣和魄力的證明,但就連這點也變得不甚明確了。人剖開肚子本來也很難就此喪命吧。追溯到平安時代,位高權重的信西(藤原通憲)在平治之亂中落敗,在逃亡的路上挖了一個坑,在裡面切腹自裁。然而「挖出後發現眼睛還能轉動,鼻息也尚在」(《平治物語》),最終被生擒後斬首。

講談社文庫出版的《(圖解)戰國武士合戰心得》一書中記述道:「這種自殺方式雖然痛苦不堪,但生存率似乎頗高。」於是就出現了為切腹者補刀的「介錯」。介錯人站在切腹者身後為其斬首,使其免受痛苦折磨。介錯也被稱為「武士的慈悲」,所以其存在尚可理解。

然而到了江戶時代,「扇子腹」大行其道。所謂扇子腹,就是切腹人手執一把扇子象徵短刀,行禮後,介錯人就立即為其斷頭。這麼一來,切腹就成了「裝模作樣的行為」。既不必真切腹,又可減輕痛苦,當即便可使其解脫。這似乎也不需要什麼魄力,連本應藏有真心的「腹中」也不予示人。但唯有名譽得以保全。可以說是為了保住武士的面子,形式上做出主動切腹的姿態而已。這才是真相。

不過,我們也不能從現代人的視角片面論述歷史上武士的價值觀。只能認為,所謂符合武士身分的死法原來不過如此。此外還有「棄車保帥」,用自己的死換來家族存續的實例。「武士為家族存續而生,為家族存續而死,此言也並不為過。」(《武士為何切腹》/幻冬舍)只要引咎自盡,就不會殃及後代。武士們或許就是以這樣的心態,前仆後繼奔赴死途的吧。

【本文獲「nippon.com」授權轉載。】

求助網站和熱線:

即睇3分鐘情緒自救法 呼吸間即可放鬆身心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735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撒瑪利亞會熱線︰28960000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

生命熱線:23820000

利民會《即時通》:35122626

明愛向晴熱線﹕18288

日本人為什麼會切腹?

對武士而言,戰死沙場是榮譽。如果不能如願,那至少要讓勇氣留名青史,所以他們選擇竭盡全力忍受切腹劇痛的死法......點擊了解更多

切腹真的會死嗎?

講談社文庫出版的《(圖解)戰國武士合戰心得》一書中記述道:「這種自殺方式雖然痛苦不堪,但生存率似乎頗高。」於是就出現了為切腹者補刀的「介錯」......點擊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