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大電商對決:Temu與SHEIN美國市場之爭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國兩家跨境電商獨角獸Temu和希音(SHEIN)近來為了搶奪美國市場份額爭得不可開交,一手忙着賺錢,另一手則忙着打官司。

Temu與SHEIN的法律攻防戰

SHEIN在2022年12月率先發出第一炮,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聯邦地區法院向Temu提起訴訟,指控Temu簽約社交媒體網紅,讓他們在推廣Temu官網(Temu.com)時對SHEIN做出「虛假和欺騙性陳述」,並對SHEIN發表詆譭言論。

SHEIN也指控Temu冒充SHEIN名義開設三個虛假Twitter賬號,聲稱這是SHEIN新開設的賬號,但當用戶點擊這些賬號發出的鏈接時,會被帶往Temu的官網或應用程序。SHEIN還指Temu盜用SHEIN商標,在Temu官網投放虛假廣告。

第一場法律攻防戰還沒打完,Temu今年7月14日就在美國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向SHEIN提起反壟斷訴訟。

Temu指控SHEIN利用市場支配力量強迫約8338家中國製衣廠與SHEIN簽署獨家協議,阻止他們與Temu合作。(Reuters)

Temu指控SHEIN利用市場支配力量強迫約8338家中國服裝廠商與SHEIN簽署獨家協議,阻止這些廠商與Temu合作,向Temu或Temu平台的賣家提供產品,更揚言要對那些與Temu合作的廠商祭出罰款等懲處。

Temu還指控SHEIN發送虛假侵權通知,試圖讓Temu下架某些產品。Temu稱,一些服裝廠商為了安撫SHEIN,還要求Temu撤回它們的產品。

Temu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採訪時說,長期以來,公司一直保持着極大的克制,沒有采取法律行動,然而,SHEIN不斷升級的攻擊讓公司別無選擇,只能採取法律措施來捍衛自己的權利、在Temu上做生意的商家的權利、以及消費者購買合理價格產品的權利。

SHEIN日前答覆《聯合早報》問詢時則說:「我們認為這起訴訟沒法律依據,我們將積極為自己辯護。」

在美國法院大打官司的同時,兩家企業也在中國為爭奪工人和供應商互撕,以便繼續上架廉價商品,吸引偏愛便宜貨的美國消費者。

SHEIN在2017年登陸美國市場,並以價格低廉的快時尚產品迅速風靡全美。 (Reuters)

在美異軍突起的中國獨角獸

SHEIN和Temu經歷相似,都是在中國成立的初創企業,且同樣通過價格低廉的商品在競爭激烈的美國電商市場中異軍突起。

SHEIN在2017年登陸美國市場,並以價格低廉的快時尚產品迅速風靡全美,如低至5美元(約39港元)的背心和6美元(約47港元)的涼鞋,在登陸的頭一年便取得10億美元銷售額的佳績,更在短短三年內增長10倍至100億美元;SHEIN的月活躍用戶數量也從2021年1月的288萬暴增至2022年1月的750萬。

Statista的數據顯示,從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SHEIN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從18%增至40%,增長了一倍多。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全球獨角獸榜》,SHEIN當年也以4000億元人民幣(約4342億港元)的市值名列全球第五大獨角獸企業。SHEIN當時還向投資者誇下海口,公司的目標是在2025年實現585億美元的營收。

但好景不常,Temu在去年9月進駐美國市場後,SHEIN的高光時刻被迅速打斷。

Temu是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旗下面向海外市場的電商平台,去年9月起進入美國巿場。

Temu是中國電商巨頭拼多多旗下面向海外市場的電商平台,與SHEIN同樣主打低價策略,不同在於Temu的價格是不斷地探底,如低至0.49美元的鞋帽配飾類商品、不高於10美元的日用家居類商品、價格位於3至20美元之間的女裝服飾類商品等。對比同類商品價格,Temu的價格只有SHEIN的53%至80%。

除了不設下限的價格,Temu還通過拉新獎勵、砍一刀等促銷活動形成「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的宣傳效果,實現用戶數量的爆發式增長。

Temu在美國上線僅一個月就超越亞馬遜、沃爾瑪等應用,登上Google Play購物類應用下載量榜首。截至今年1月底,Temu全球下載量接近2000萬次,其中北美地區用戶佔比超90%。

Temu的加速狂奔也給SHEIN帶來不少衝擊。Earnest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自Temu進入美國市場以來,SHEIN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不斷被Temu蠶食。直至今年6月,Temu已搶佔了SHEIN 51%的市場份額。

雖然Temu和SHEIN起初分別主打家居產品和快時尚產品,但如今雙方都在嘗試攻進對方的腹地,導致競爭更加激烈,也讓兩隻同樣來自中國的獨角獸逐漸成為死對頭。

淡化中國血統卻也離不開中國

為了消除美國政府的疑慮,Temu和SHEIN多年來不斷地努力淡化其中國色彩。

希望能赴美上市的SHEIN從去年起將總部從南京遷至新加坡,並將控股主體改為新加坡公司,同時加大招聘新加坡員工;Temu則將公司的總部設在波士頓,並刪去官網上所有有關Temu與拼多多聯繫的內容。

然而,Temu和SHEIN之所以能在美國市場崛起,靠的是廉價商品這一殺手鐧。而要能夠繼續以低價售賣商品而不影響利潤,就離不開中國便宜的人力和供應鏈

SHEIN近年致力擺脫與中國的關係,包括將總部遷至新加坡。(SHEIN.com)

作為電商平台,Temu和SHEIN沒有專門的工廠生產產品,而是通過鏈接第三方商家入駐平台,商家將商品送至平台倉庫,由平台參與後續的營銷和售後服務。

相比於其他國家,中國的勞動力、材料、運輸成本等都較為便宜,因此多年來,SHEIN和Temu都選擇在中國深耕供應鏈。但隨着跨境電商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供應商爭奪戰已難以避免。

SHEIN目前已與數千家中國供應商簽訂分包合同,有供應商稱,SHEIN的最大優勢就是產品上市周期短、效率高。為了在與Temu的競爭中保持供應鏈優勢,SHEIN去年7月與南航物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大力拓展倉儲資源開發,同時還投入上億元人民幣對供應商社區的工廠進行擴建改造。

Shein在內地自設的製衣廠房。(Shein)

Temu方面則固守價格壁壘,嘗試通過低價優勢繼續蠶食SHEIN的市場份額,為此Temu不得不在與供應商的合作中緊握核心控價權,但這也成了Temu最受人詬病之處。

不少供應商認為,Temu此舉實質上是讓供應商之間進行競標,間接強迫供應商接受以更低價格銷售產品,只留下微乎其微的利潤空間,Temu也能在找到更便宜的供應商時任意終止合作關係。

中國低廉的勞動力和供應鏈為Temu和SHEIN創造了巨大的利潤空間,因此不難理解Temu和SHEIN為了保住這個殺手鐧甚至不惜打上官司。這反映出儘管Temu和SHEIN都在嘗試淡化其中國「血統」,事實卻是它們強烈依賴中國供應鏈。

美國等西方國家議員也在向SHEIN施壓,要求SHEIN回應是否從中國新疆採購棉花。(REUTERS)

美國政客的虎視眈眈

正當Temu和SHEIN為美國市場份額高調互撕之際,美國一些政治人物也正虎視眈眈地緊盯着這兩隻在美國崛起的中國獨角獸。

美國眾議院今年6月針對兩家公司的供應鏈是否涉及強迫勞動公布調查報告,稱Temu和SHEIN利用法律漏洞,規避美國進口關稅以及商品供應鏈來源審查。

報告稱,這兩家電商銷往美國的包裹中,有30%以上採用小額包裹方式以規避美國海關審查,其中Temu更通過小額銷售規避美國有關《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的供應鏈審查,不僅違法對美出口新疆產品,更有涉嫌強迫勞動的問題。

此外,美國等西方國家議員也在向SHEIN施壓,要求SHEIN回應是否從中國新疆採購棉花。

美國國內對供應鏈「去風險」的聲音此伏彼起之際,Temu和SHEIN互亮底牌的做法恐怕並不明智,尤其兩隻電商獨角獸在美國市場的崛起,及他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性,都已是美國鷹派政客難以忽略的現實,說不定哪天這些子彈會打回到他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