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台軍演|圍而不打 解放軍為何還在等?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賴清德就任台灣總統後,5月23日解放軍東部戰區開始了聲勢浩大的圍台軍演。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說此舉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謀「獨」行徑的有力懲戒,對外部勢力干涉挑釁的嚴重警告。2022年美國時任眾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解放軍也開曾啟全方位圍台軍演,此次和上一次如出一轍,展現了強大的威懾能力和區域拒止能力。

但近年來伴隨着中國大陸實力的增強,內地輿論關於統一的呼聲越來越高。不少民眾在網路發聲:解放軍裝備精良,鳥槍早已換炮,實力已然大增,既然台灣唾手可得,那還在等什麼?圍而不打不是對台獨的有力懲戒,統一才是。

1949年之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武裝統一是中國大陸的對台宗旨,但因為朝鮮戰爭爆發等原因,武裝統一台灣不得不暫時擱置。後來經過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六四風波等國家治理方面的坎坷,發展成為是中國大陸的最高目標,能夠穩得住政權才是最重要的大局。統一台灣的迫切性事實上一度降低了。

解放軍東部戰區發布「聯合利劍-2024A」演習區域示意圖。(央視)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國家實力進一步提升,統一台灣的實力已經具備。擺在大陸面前的是如何統一的問題。和平統一和武裝統一這兩條路中,和平統一自然是上策。但是從陳水扁政府到蔡英文政府再到如今的賴清德政權,謀求獨立看似已經是台灣的政策。兩岸還有和平統一的機會嗎?

賴清德說「要站穩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好好把握地緣政治變化所帶來的商機,發展半導體、人工智能、軍工、安控,以及次世代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 把握地緣變化的本質是全面倒向美國,同大陸脱鈎斷鏈。台灣加入美國對中國大陸的經濟圍剿,以共同的經濟基礎促成和平統一的可能越來越低。兩岸分割時間越長,在台獨政權下成長起來的台灣人,心理層面文化層面對大陸的認同會越來越割裂。可以說和平統一的機會已經不多。

既然和平統一的道路被台獨堵死,大陸還在等什麼?解放軍在等待最佳的出手時機嗎?那什麼時候是最佳的時機,是等美國不干預台海嗎?從西太平洋的軍事安全防衛視角,美國不會放棄台灣。如果美國不放棄台灣,中國就不統一了嗎?

有聲音說,等中美博弈出現轉折性的局面時,統一台灣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但是中美博弈什麼時候會出現根本性的轉圜?中美兩個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實體的難分勝負的纏鬥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也有可能是三十年五十年。中國統一台灣可以等到那麼久之後嗎?

2023年4月9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本島周邊組織「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的第二天,東部戰區發布「聯合精確打擊模擬動畫」。(截圖自微信公眾號「玉淵譚天」)

是中國的軍事實力不足以完全在台灣海峽戰勝美國?還是統一之後的國際輿論等各方面的連鎖反應是中國無法承受的?武裝統一台灣會打斷中國的崛起復興勢頭嗎?

台灣看準了大陸忌憚美國因此不敢輕舉妄動,算準了美國為了對抗大陸必然拉攏台灣。在這一局中,大陸年年懲台獨,年年圍而不打,威懾意義是有,但是效果會打折扣。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長期以來,在中國發展的整體大局面前,兩岸暫時分裂可以被容忍。未來這種現狀是否能被繼續容忍?

應該明確的是,何時統一,既不是以美國是否干預為衡量標準,也不是以台獨的進展程度為衡量標準,而是以中國大陸的決斷為準。中國需要進行軍事準備、戰略準備,以及統一前後方方面面的準備,更需要的是決心雄心方面的準備,讓不會輕易統一成為過去式,讓隨時可以統一成為共識。畢竟沒有任何風險的事情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