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半月內4次正面交鋒 中國對美反制的邏輯

撰文:江流
出版:更新:

中美從來不是宿敵,但今天兩個大國之間的廝殺已然成為影響全球政經秩序最劇烈的因素。短短3天之內,中美在新疆、香港、台灣問題上發起連續的進攻與反制,這也是一個月之內中美的4次正面交手。最新的消息是美國正計劃全面禁止中國共產黨員及其家屬赴美旅行。

而在美國強烈度的出手之下,中國此次的反擊力度令外界為之一驚,那個曾經經常只能以抗議姿態表達憤怒的中國何時變得如此強硬有力。而在美國此次的出手之後,北京又會作出什麼樣的反應?

美國頻頻在中國幾個敏感問題上出手:

+1

或許對於中國來說,當美國的警惕和敵意逐步增長,甚至到了溝通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的時候,回擊與反制就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這個過程改變的不僅是美國的對華政策,還有中國對美的交往方式。

中國的全面反制

「樹欲靜而風不止,如果美國想興風作浪,那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7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當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如此回應美國日前針對南海發表的聲明。儘管華沒有宣布中國將如何應對美國對中國南海主權的否認立場,但「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讓外界嗅到了南海不平靜的潛在風暴。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具有爭議的南海國際仲裁結果出爐四週年之際(7月13日)發表聲明指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主張 「完全不合法」,這是美國首次打破不持立場的一貫政策。7月14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菲律賓外長洛欽(Teodoro Locsin)舉行視頻會談,重申了中菲海上爭議達成的共識。當天的外交部新聞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在被日本記者問到中國將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的消息時,趙當場並沒有否認,而是稱會慎重研究有關問題。這一表態實際已有暗戰美國南海聲明的意味。

在這個回合之前,中美已經在新疆、香港、媒體以及科技領域進行了多輪交手。同樣在7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聲明稱將對美方相關人員和實體實施制裁。7月14日正為選舉焦頭爛額的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白宮玫瑰園召開記者會,宣布簽署《香港自治法案》與取消對港特殊優待。

7月14日,中國外交部宣布,反對美國對台軍售方案,中國決定採取必要措施對此次軍售主要承包商洛歇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實施制裁。洛歇馬丁是美國航空航天製造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國防工業承包商。美國國防部、NASA以及其他國家軍方構成他們的客戶版圖。7月9日,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發表聲明稱,美國務院已批准向台灣提供總價值6.2億美元的「愛國者-3」導彈重新認證的設備與技術,洛歇馬丁公司是主要承包商。

美國國務院7月9日宣布,正式批准金額達6.2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愛國者三型(PAC-3)導彈延壽案。(資料圖片)

7月13日,中國宣布對美國 「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以及美國國務院國際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布朗巴克(Sam Brownback)、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以及眾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實施對等制裁,此前,美國曾因新疆問題將新疆黨委書記陳全國、前新疆政法委書記朱海侖、新疆公安廳廳長王明山及前新疆公安廳黨委書記霍留軍四名中國政府官員以及中國新疆公安廳列入制裁名單。德國媒體報道稱,這是美國有史以來制裁過最高級別的中國官員。

圖片速覽北京反制的幾個動作:

+1

3日之內,中美在新疆、香港、台灣等領域全面交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僅美國出手的密度甚為罕見,中國的反制動作也極為迅速。

而在稍早前的7月1日,中美已先行進行了一輪媒體大戰,在美國將包括中央電視台等在內的4家中國媒體列為「外國使團」,進一步限制它們在美國的運作之後,中國隨即要求美國聯合通訊社(AP)等4家美國媒體駐華機構即日起7日內向中方申報在中國境內所有工作人員、財務、經營、所擁有不動產信息等書面材料。5月15日,在美國僅針對華為的直接產品規則修改政策宣布之後,中國官媒放出消息,如美方最終實施上述計劃,中方將予以強力反擊。據瞭解,中方可使用的具體反制選項包括:將美有關企業納入中方「不可靠實體清單」,依照《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和《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對高通、思科、蘋果等美企進行限制或調查,暫停採購波音公司飛機等。

在此期間,中國曾先後對加拿大、澳洲以增收產品關税等形式警吿他們追隨美國對華圍剿的行動。

當官方毫不諱言,中美關係面臨建交以來最嚴重的挑戰,諸如中美脱鈎論,中美離婚說等大行其道之時,這些領域的摩擦與對抗也不足為奇。而其實外界關心的是,在充滿焦慮但仍然強大的美國主動連環壓制之下,中國的反應如何。這是關乎全球利益的一場對抗。

反制的邏輯

新疆、香港、台灣、南海以及此前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科技,這些都是中方此前一再重申的底線問題與關乎國家重大利益的領域。美國當然深知。那麼美國仍然作出舉動的考慮是什麼?

在中美7月份的頻繁較量之前,當地時間2020年6月16日至6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夏威夷密會7小時。(推特@SecPompeo)

就在一個月前,中共中央外事委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曾於夏威夷密會7小時,當時外界根據雙方發佈的會談通報猜測,此次會談並未取得任何實質性結果,而且分歧嚴重甚至到了自說自話的地步。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在6月19日刊登此前一天中國外交部就該次會議的答記者問。彼時文章除了談中美關係,更是大段落強調了中國在涉台、涉港、涉疆上的立場。可以想見,那次7小時的長談是中美互測紅線的密會。而中方事後發表的涉台、涉港、涉疆立場也即是中國的底線。

就在那次會談一個月後的今天,美國頻頻在中國警吿的底線問題上出手,這是在試探中國對禁區底線的容忍度還是試圖發動更大烈度對抗形式的挑釁信號?

對於中國來說,精準判斷與謹慎應對是一個實在的考驗。坦誠講,即便在此消彼長的國力對比中,中國要面臨與美國的全面對抗仍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但是當中國被拉入與世界第一的競賽中,且頻頻遭到其的底線挑釁,反抗是必要的。80年前,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來激勵黨內扭轉抗日形勢。今天在中美競爭時代背景下,這句話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