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榨乾的一代?一組假死亡數據為何揭開中國80後的集體焦慮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網絡上一組關於「80後」(1980年代出生)群體死亡率的虛假數據,意外觸發了這個世代的焦慮情緒。這組宣稱取自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權威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80後死亡率已突破5.2%,相當於每20名80後就有一人已去世,死亡率甚至高於比他們年長10年的70後群體。

上述文章聲稱,80後死亡率較高,主因包括「職場壓力、996工作制、房貸負擔、過勞死、抑鬱導致自殺」等。

這組駭人聽聞的數據今年2月在一些微信公眾號上傳播後,迅速引發輿論關注。不少80後網民震驚之餘,也借機表達他們對日常生活的不滿。網絡上更有不少自媒體發文,形容80後群體是「被時代詛咒的黃金一代」「被時代透支的一代」等。

網傳的數據稱,80後死亡率比更年長的70後還高,原因包括「職場壓力、996工作制、房貸負擔、過勞死、抑鬱導致自殺」等。(影片截圖)

官媒很快發聲為這股集體焦慮降溫。央視新聞2月21日引述長期從事人口發展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教授李婷說,上述數據與事實嚴重不符。

李婷指出,這些數據所引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調查時間範圍是2020年,顯然無法預測2024年的死亡率;且人口普查不針對特定群體,因此不可能會出現80後群體的死亡率數據。

其次,中國國家統計局對死亡率指標的解釋,是用年死亡人數除以年平均人數再乘上1000‰,也就是說死亡率的單位是千分之幾,5.2%死亡率的數字顯然有錯。

李婷通過公開統計數字計算後得出,80後的死亡率不僅低於70後,也遠低於「5.2%」這個數字。

她認為,網絡上流傳的虛假數據很可能是源自人工智能(AI)模型在回答問題時,抓取了不準確的信息並給出錯誤答案,後來被自媒體包裝成「權威結論」傳播。

中國網民在月之暗面旗下的AI模型Kimi上測試,發現該模型也給出80後死亡率達5.2%的答案。(互聯網)

中國公安部網安局3月4日通報,這些虛假數據來自網民「夏老師在上海」發佈的視頻「80後到底還剩多少人」,目的是為了吸粉引流、販賣保健品。

官方通報稱,個別網民為挑撥情緒、售賣保健品,繼續捏造「70後死亡率卻低於80後」「同學已經有幾個提前走了」「認識的80後已掛掉三個了」等系列謠言,造成不良影響。網安部門對包括夏某在內的三名涉事網民予以行政處罰,對另六名涉事網民予以批評教育。

假數據折射出真焦慮

儘管這些虛假的數據漏洞百出、經不起推敲,但吊詭的是,起初仍有不少網民對此深信不疑,認為這些數據「並不假」,使上述謠言得以像流行性病毒般傳播。

在部分80後網民看來,相關數據折射出他們心中最真實的焦慮。80後群體在面臨巨大生活壓力時的痛苦疲憊、無助無力、迷茫困惑,激起了他們對這些謠言的認同感。

在官媒闢謠貼文的下方,就有網民留言寫道:「雖然死亡率可能有假,但不可否認,80後和90後是最累最難的一代,壓力最大,光是活著感覺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受計劃生育政策影響,在198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多享有集全家關注於一身的待遇,80後群體也因此一度被揶揄為「小皇帝」。

受計劃生育政策影響,在198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多享有集全家關注於一身的待遇,80後群體也因此一度被揶揄為「小皇帝」。(新華社)

待這群獨生子女成家立業時,「小皇帝」的身份卻反過來成為他們肩上的沈重負擔。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一代」,80後群體既要獨自承擔50後、60後父母的退休生活,又是00後、10後的父母親。

隨著老齡人口持續增多、預期壽命不斷上升,身為中堅世代的80後需要承擔的壓力也就更重。

1990年至2024年的34年間,中國社會加速步入老齡少子化時代,人均預期壽命從68.6歲增長至78.6歲,60歲以上老齡人口佔比從5.3%大幅上升至22%。

除了撫養父母的壓力,隨著「卷學歷」風氣加劇,80後群體還得承擔快速上漲的子女教育成本。與此同時,近年來經濟低迷不振,讓80後群體肩上的房貸、育兒、養老「三座大山」變得更加沈重。

改革開放帶來的其中一項變化,是令中國人的消費維權意識覺醒。(視覺中國)

在改革開放後出生的80後一代,趕上了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浪潮。但等到他們步入而立之年,時代的列車不再快速前行,飽和的市場資源及日益減少的流動機會,讓「勤奮工作就能過上好日子」不再是普適准則。

等到80後群體逐漸年屆不惑,又爆發了世紀疫情。收入來源不再穩定,房子價格也不再理所當然地上漲。不斷增加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了80後的中年危機。

好不容易熬過了新冠疫情,大環境卻沒有如預期般地好轉,手上的資產繼續縮水,艱難的就業環境讓80後群體難以轉型。更無情的是,報考公務員的年齡限制和互聯網大廠設下的「35歲門檻」,早已將他們排除在外。

中國招聘網站智聯招聘2023年5月發佈的調查報告顯示,85%白領認為存在「35歲門檻」,其中46.8%認為過了35歲很難找工作。

近年來,因為工作機會減少,送外賣的人越來越多。(Reuters)

此外,由於背負沈重的家庭包袱,80後群體不能像90後或00後那樣選擇「躺平」或「啃老」;面對工作中遭遇的不公平待遇,他們也沒有勇氣「整頓職場」,唯有默默忍受。所謂人到中年,忍無可忍,還是要忍。

不僅如此,在老齡少子化的加速衝擊下,80後群體還很可能成為受延遲退休制度影響的第一批人。

雖然人口素質近年提升,但報告指出,深圳市老齡化有加大趨勢。(視覺中國)

有中國網民如此總結80後的一生:少年沒趕上教育免費,又遇到各種各樣的教育改革;畢業後沒趕上工作分配,還遇到金融危機;買房時趕上房價飆漲,結婚時趕上天價彩禮,有了孩子就開始興起費錢的精英教育;忙著工作時趕上各種稅改、延遲退休……

從長大成人到立業成家,80後群體持續在社會變革的夾縫中艱難求存。或許因為這些經歷,80後群體比起其他世代有著更加強烈的不安全感和生存焦慮。他們對虛假死亡率表現出的認同,或許也是在擔憂,自己艱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最後都無法安詳度過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