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09進軍東南亞!越捷航空濕租試飛 國產大飛機迎轉捩點

撰文:外部來稿(中國)
出版:更新:

隨著C909客機在東南亞市場的逐步拓展,其背後的努力與實力逐漸浮出水面。這款旨在與國際主流中型客機競爭的國產飛機,不僅承載著中國航空工業的雄心壯志,更以其獨特的競爭力和市場適應性,贏得了東南亞國家航空公司的青睞。

3月30日,中國商飛向老撾航空公司交付了首架C909噴氣客機。這是中國國產噴氣客機首次進入老撾航空市場,也是C909的第二個海外用戶,成為了國產噴氣飛機出海的又一個里程碑。而就在成功出海老撾不久,《路透社》又透露越南最大的民營航空——越捷航空也將於四月中引入商飛C909。

雖然越南越捷航空引入C909尚未官宣,但越南方面已經為引入C909做好了充足準備,越南政府也督促交通部完成適航法規的修訂,為引入C909掃清障礙。可以說越南引入C909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無非等待第二個靴子什麼時候落下。如果算上即將引入的越南,C909將對三個國家成功出海,而這三個國家都是東南亞國家。

首批用戶都是東南亞國家並不是一種巧合。除了他們都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會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之外,C909本身也非常適合東南亞市場環境,是靠自己的真功夫打入了東南亞市場。

打鐵還靠真功夫

作為C909的首個海外用戶,印尼翎亞航空使用C909已有兩年多,有著豐富的運行經驗。在翎亞航空手上,C909平均一天得飛至少6段航班,高於中國國內航司C909運行的平均水準。

除此之外,印尼翎亞航空甚至還創下了C909的單日運行最高紀錄:空地運行時長15.88小時,共執行8段航班,這樣的使用強度就算放在中國國內都是完全無法想像的。除了翎亞航空敢想敢飛之外,更是依靠C909過硬的品質與極高的可靠度,才能支撐起這樣的超高強度使用。

除了品質過硬之外,C909還有著良好的高溫性能和短窄跑道起降能力,對東南亞的環境有較好的適應性。這一方面是因為C909所使用的發動機是CF34-10A,是CF34家族中推力較強的一款,裝在C909上屬於「動力儲備較大」。如果以發動機總推力/飛機空重來計算推重比,會發現C909的推重比為0.65,而同級別主要競爭對手CRJ-1000的推重比為0.57,在同級別支線客機中屬於第一梯隊。

去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C909飛機。(中新網)

這使得C909在東南亞地區的高溫高原環境中運行,具有一定的動力優勢。因為高溫和高海拔都會對發動機產生負面影響,導致發動機推力下降。這時候如果有較大的動力儲備,面對高溫高原帶來的推力下降依然能保有足夠動力。而如果沒有足夠動力冗餘的飛機,這時候要麼選擇更長的起飛距離,要麼只能限制最大起飛重量,運更少的人與貨進行減載飛行。如果跑道足夠長的話,拉長起飛距離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東南亞國家的機場往往沒那麼好的條件,跑道偏窄偏短。這無疑對飛機的起飛增加了強度要求。因此,動力強大的飛機會更適合東南亞機場的使用。

而且由於東南亞機場跑道條件較差,機坪管理水準也較低,導致跑道FOD的威脅也比尋常機場要高。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尾吊布局將發動機高高佈置的C909,對條件較差的機場有更好的適應性。也因此,雖然一些如ERJ190等同級別的支線客機也是優秀的產品,但翼吊布局導致發動機在面對跑道外來物(FOD)時不如尾吊布局。

這也是為何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支線客機大部分都使用尾吊布局這一經典布局,當時支線客機飛的機場條件都比較差,出現FOD概率不小。而到了21世紀,主要發達國家的機場條件都提高以後,支線客機也多採用翼吊布局以方便維護,但這也導致在第三世界國家有些水土不服。而C909的尾吊布局就成了不小的優勢。畢竟就算省下再多的燃油成本,那點錢也不見得能抵得上吸入FOD損壞的發動葉片價格。

服務好才用得好

對飛機來說,飛機本身的經濟性與飛行性能只是一方面,良好的維護體系也極為重要。如果以汽車來類比,一輛進口豪華車雖然看上去非常棒,但很可能在當地沒有維護網點也沒有備件,一旦發生故障可能得從海外調運配件,趴窩一兩個月都不稀奇。而如果在當地有著大量4S店或維修網點,可能同樣級別的故障長則一周、短則兩三天就修理完畢了。

C909的首個海外用戶印尼翎亞航空創造了C909的單日最長執行時間紀錄。(觀察者網)

而飛機的資產價值極高,往往是通過金融融資購買或租賃,每一天都有資金成本以及折舊成本。這就決定了客機的妥善率是個極為重要的指標,眼睛一閉一睜就有貸款或者租金要還,手停口停啊!就算飛機故障趴窩了,也要以最快的時間修好恢復運行。這時候是從總部派隊伍運部件,導致飛機前後趴窩半個月才能修好,還是現場就能處理、一兩天就能重返藍天,往往會對客戶採購飛機的選擇產生重大影響。

目前C909的海外用戶僅有印尼、老撾以及未來的越南,海外客戶遠少於另兩個支線巨頭——巴航工業與加拿大龐巴迪。這兩大支線客機巨頭早早佔據了支線客機市場大部分份額,客戶遍佈全球各地,而且有著完善的客戶服務網路,可以提供從培訓、維修、運維、備件等一系列服務,這也正是商飛當前最大的短板,沒有一套遍佈全球的服務體系。也因此,這次將C909交付給老撾航空時,意義不僅在於賣出一架飛機,更體現出「中國製造」走出去的新模式——輸出整套服務保障能力。

為了確保這架飛機在老撾順利運營,商飛成立了專項團隊,全流程協助老撾航空接收和使用好這款新客機。從飛行手冊的編寫到飛行員、機務人員的培訓,從航材備件的供應到維修體系的建立,商飛都為老撾提供了大量支援。可以說交付的並非只是一架C909,更是將一整支經驗豐富的團隊一同打包到老撾。

C909性能出色,可以執飛高原航線。圖為當時仍稱為ARJ21的C909,2020年試飛世界海拔最高的四川稻城亞丁機場。小圖為現身珠海航展的C909。(網上圖片)

為了讓老撾航空用得放心,商飛派出了包括飛行、乘務、運行控制、維修等多個專業在內的支持團隊,幫助老撾航空建立一整套完整的MRO體系,和老撾航空共同保障C909的安全高效運行。老撾航空的新機組成員在中國教員的帶教下熟悉駕駛這款飛機,地勤和維修人員也在中方工程師指導下掌握維護要領。

這種深入客戶運營全過程的服務體系搭建,充分體現了中國民用飛機出海思路的轉變:不再只是簡單地賣產品了事,而是輸出整套能力和服務體系,確保客戶用得上、用得好。

對於老撾這樣首次引進C909的國家而言,買飛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建立起運行C909所需的飛行標準、MRO體系和人才隊伍。中國商飛深知這一點,因此提供保姆式服務,手把手幫老撾航空構建C909本土運營能力。這既保障了飛機的平穩運營,也為商飛贏得了良好口碑,充分吸取了歷史上民機出口的教訓。

C909在東南亞的前景

4月12日,將由越捷航空使用的兩架C909已經啟程飛往越南了。與印尼、老撾所選擇的租賃模式不同,越捷航空是從成都航空濕租兩架C909,租期為半年。在航空領域,租借和租賃雖然只差一個字但區別很大,前者是短期使用,而後者往往是「以租代買」。而租借中濕租和幹租的區別又決定了飛機誰來飛、誰來養、誰來修的問題。

也因此,越捷航空選擇濕租後,越捷航空的兩架C909不僅僅飛機是成都航空的,還包含了機組人員、維護團隊等完整的運營支持。越捷航空無需立刻進行C909機型的培訓投入,也不需要搭建起對應的後勤體系,就能快速上手使用新機型運營航線,靈活性極高。但這也說明越捷的態度很明確:這是一次「試飛」性質的運營實驗。

越捷航空的這種選擇,在商業上也有其合理性。還是以購車為類比,在買車前先把車租一段時間,開上一個月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是一種頗為理性的選擇。租期半年,既可讓越捷航空在實際運營中測試C909的性能和適配度,也可觀察乘客回饋與維護成本,決定是否進行長期引進。而成都航空作為中國C909首批運營商之一,擁有豐富的機型使用經驗,能為越捷航空在C909運營初期提供穩定可靠的支援。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聰明的出海策略:先用優惠的條件濕租出海試用,用著覺得不錯再長租引入,最終推動飛機採購。同時這也和越南監管部門對租賃和濕租的審批程式不同有關,門檻更低的濕租目前更容易進入越南。

而越南方面也在為引入C909掃清障礙,將C909視為一個中越經濟領域合作的標誌性專案。早在2024年就已經啟動了將C909引入越南的工作,但由於越南方面適航條例的原因,一直處於好事多磨的狀態。越南航司要引進中國製造的飛機存在額外的審批限制,需要逐架濕租並單獨申請適航許可。也因此一邊通過濕租形式先讓越捷航空飛著C909,一邊越南政府也在修改相關法律法規給正式引入做好準備。

而且客觀上越南航空公司們存在飛機運力缺口,急需引入飛機。長期以來,越南民航市場主要由空巴和波音的單通道客機主導,例如空巴A320系列和波音737系列。然而,歐美飛機現在面臨供貨週期延長和產能瓶頸。由於後疫情時代及俄烏戰爭導致的供應鏈問題,以及波音生產線存在大量問題,使各機型交付週期拉長。另一方面,普惠的PW1100/PW1400齒輪傳動發動機由於存在重大問題導致大面積停飛,越南航司也未能倖免。

而且在美國試圖吞併龐巴迪失敗,龐巴迪併入空巴產線被日本三菱收購的當下,原本支線二雄之一的龐巴迪轟然倒下,大名鼎鼎的CRJ系列隨著停產進入功能性滅絕階段。這使得支線噴氣客機只剩下兩個選擇,巴航工業的E系列以及商飛的C909。

而巴航工業的產能顯然無法滿足全球噴氣支線需求,客觀上也讓C909有了巨大的市場空間。這種情況下,越南引入商飛飛機不僅僅是一種政治姿態,也是基於商業考量。而對越南航司來說,他們也樂於有個新選擇,甚至以後面對波音和空巴也更有底氣進行議價。

印著占芭花的老撾航空C909代表著中國製造的形象,它的每一次飛行都是中國大飛機最好的廣告。可以預見,隨著翔鳳東南飛,整個東南亞的航空市場會逐漸接受C909,接受中國飛機。而C909引入了,C919還會遠嗎?到那時候,波音和空巴構成的寡頭壟斷市場也將被逐步打破。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