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裸戰・五︱北京的統一決心 武統的民意喧囂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多維新聞「中美裸戰」系列文章共七篇,本篇為第五篇。茲授權轉載。

此前《經濟學人》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將台灣形塑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這個論調體現出了西方對台海情勢的普遍共識,以及存在於背後的焦慮。

美國也面臨着「百年變局」

事實上,《經濟學人》對台海情勢的「降温」,給出了應該重返「戰略模糊」的一帖藥方,恐怕也是拜登(Joe Biden)政府上台之後,在對華政策與美台關係上正在執行的路線。包括白宮印太事務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也強調,對美國而言,「戰略清晰」遠不如長期以來奉行的「戰略模糊」有利。

美國政界、學界與媒體界正在進行一場「戰略模糊」與「戰略清晰」之爭,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路線角力,本身就反映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樣在美國上演,中國崛起所帶來的秩序格局變動,以及在此形勢下解決台灣問題的迫在眉睫,恐怕也是美國曆史上不曾面對的層級與規模。

然而,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主張必須介入台海的「戰略清晰」派,抑或是主張不做任何正面承諾的「戰略模糊」派,看在北京眼裏,來自於美國西方的強硬、安撫或妥協,都會讓北京有所警惕,避免任何可能的外部力量干預其完成統一台灣的進程。

美國內部的戰略路線之爭,體現了其同樣面對「百年變局」的挑戰,必須給出最後的答案。圖為主張續行「戰略模糊」的美國白宮印太事務官坎貝爾。(中央社)

中國百年變局裏的統一台灣

從2017年中共十九大以來,「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三組頻頻出現的關鍵詞已是一體多面。

習近平在2017年十九大報告裏以驚歎號作結的六個「絕不允許」(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喊話對象不只是台灣,更是美國。2020年,習近平開年所拋出的「習五點」,當中既表明兩岸分歧「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同時也強調「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

將這一系列涉台談話聯繫在一起來看,對中共來説,統一台灣是其民族復興之路不可或缺的一片拼圖,更是其應對「東升西降」這個「百年變局」之中的關鍵環節,勢必會以其所有力量去保證統一台灣不會因為任何大大小小的外部力量而有所差錯。

中共十九大之後主要對台政策,儘管有軟有硬,但開展實質統一進程是當中的主線。(多維新聞)

回顧中共十九大以降北京的對台政策(見上圖),很明顯的可以看到,過去強調的「兩岸和平發展」與「兩岸一家親」,在2016年採行一面倒親美的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後,如同最新版《中國共產黨簡史》裏面的總結,「台灣島內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勢頭受到嚴重衝擊」,北京便調整步伐,防範台獨與美國在台海生事。

因此,從「一手軟、一手硬」,到明確化針對台獨政客,推出「融陸」取代單向的「惠台」,再到以「促統」為首要目標的「反獨」,都可以説是中共基於內外形勢轉變的「超前部署」。

與此同時,還可以看到北京在台海周遭各種密集的軍事演訓,從過去解放軍軍機飛越海峽中線到「繞台」、航母遼寧號編隊通過台灣海域,再到軍機頻繁「進出」台灣西南空域,以及不久前習近平出席三艘主戰艦艇在海南三亞啓用交接。原先中共對於這些軍事動作的説詞是「例行性演練」,但近期從國防部到國台辦,則毫不避諱,明確指出就是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

你的「野心」 他的「決心」

北京的動作頻頻,被西方和台灣指責為中共的「野心」,從而無法將之理解為這是中共統一台灣的「決心」。因此,《經濟學人》所謂「最危險的地方」,反而是北京眼中最需要控管風險地方,中共可以在科技戰、貿易戰,以及香港、西藏、新疆等人權議題上,與美國周旋到底,北京深知這些烽火漫天的戰場,是中國崛起或言民族復興必然要面對的代價。但台灣問題的性質完全不同,對中共而言,台灣問題一日不解決,那不僅僅是「卡脖子」而已,而是攸關安身立命的關鍵。

解放軍軍機密集現身台海周邊,不只是給台灣方面施壓,更是因應中美可能的衝突做出軍事部署。(台國防部供圖)

正因為如此,北京不可能因為外部干預而改變其統一政策,更不會無限期延遲台灣問題的處理,必須以各種方式保證完成統一。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上強調「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他也接着説「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意思並不是北京已然放棄和平,而是宣示當無法和平解決時,還有武力作為最後動用的手段。如果美國和台灣未能以辯證的思維來認識北京的心態,一旦台海情勢被激化為發生戰爭的可能,不只不會延緩北京處理台灣問題的節奏,更會讓其選擇加快解決的腳步。

這是北京在應對台灣問題時最為深層次的心態,統一台灣不是隻為了統一本身,而是已經跟世界格局變化連動在一起,在中美危險平衡之中去做一切的準備。因此中共的軍事部署,不只是以統一台灣為標準,而是以最高層級的衝突作為準備。不管美國究竟是要戰略模糊還是戰略清晰,也不管美國是要棄台還是保台,北京都已算計在內。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美博弈的結構性矛盾會越來越深,但北京更不會改變其統一政策。

仰望到俯視 對台民意大洗牌

對台灣來説,既有來自西方的煽風點火,也有來自內部的反中民粹,總是判斷着在「理念相近國家」的力挺下,台灣形勢一片大好、路走得越來越寬。但真正令人憂心的是,爆棚的自信心反而遮蔽了台灣對於現實形勢的認知,看不到北京的統一決心,也看不到過去兩岸處之泰然的「社交安全距離」正在被快速擠壓。除了中共的對台政策與思維之外,內地民間原先抱持的「台灣最美風景是人」的這一頁早已被翻了過去,從改革開放到今天,對台灣也經歷了從「仰望」、「平視」到「俯視」的轉變過程。

技嘉「辱華」風波在內地輿論場的喧囂,是政治軍事之外,兩岸民間衝突一觸即發的縮影。(微博@共青團中央)

內地民間被點燃的民族主義情緒,固然令外界感到不適與不安,但其背後所體現的,是中國上下把台灣問題納進中西格局視野之後的結果。今日內地網路輿論不只有「仇台」與「恨台」情緒,此前包括印度疫情爆發之後,輿論場也興起反印浪潮。再到近期出現的技嘉「辱華」事件,內地社會對台灣反感的民意喧囂,不只令企業無法在政治立場上模稜兩可,兩岸民間的往來恐怕也越來越被推向二元對立的選邊站。這個態勢不只是兩岸官方的針鋒相對,同時也意味着台灣民意與內地民意的迎面衝撞,人人都有可能面臨自我攤牌、自我表態的局面。

中共給出了其推進實質統一進程的「兩制台灣方案」,而西方世界在各有各的利益考量下,也給出了一套難以再聽命於美國、難以再集體行動的「台灣方案」,那麼現實的情況對台灣是極為不利的。只要北京與美國在其他議題的紛擾過後,枱面上最後的比拚與較量就剩下了台灣。美國內部的情勢逼得自己無法再拖延攤牌時機,但中共早已亮出「統一台灣」的底牌,統一進程已箭在弦上,留給台灣的時與勢確實不多了。